1961年生于天津蓟县,原北京顺义供电公司工会主席。1991年加入北京市摄影家协会,2003年加入中国摄影家协会。作品集《桃园深处》2002年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作品集《人间正道》2008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
冯立祥爱好摄影始于三十多年前。因为热爱,他钟情于阅读每一本能找到的摄影报刊。随着阅读的深入,他萌生了读遍中国摄影杂志的心愿。于是,他开始寻找、收集以往的每一期《中国摄影》杂志。
五六年前,当他欣喜于自己的大功告成——自1957年创刊以来的每一本《中国摄影》他都收集齐全并阅读完毕时,忽闻有一本《中国摄影》还没有读过更未曾见过,尚不在他的全套收集之中。起初,他以为是指1968年仅出版过一期的、昙花一现的《新摄影》杂志,并不以为然。随后一两年时间,通过对中国摄影的潜心探究,冯立祥终于知晓,他缺少的是1966年第3期、“总第53期”的《中国摄影》。
1966年5月,该杂志如期完成了编辑、印刷,然而政治形势剧变,未及发行便化浆销毁,随后杂志停刊。除了当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及杂志编辑部少数人员见过1966年第3期《中国摄影》的样刊外,世人并不知道这个历史链条的断点。1974年《中国摄影》复刊,编辑部将新杂志的编号依然定位“总第53期”上。
“这样,《中国摄影》杂志编辑过两本全然不同的‘总第53期’。目前‘总第53期’仅存世两本样本,可谓稀世珍本。”
那期被化浆销毁的1966年第3期《中国摄影》,有着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的语境研究价值,也具有摄影史志文本的文献意义。对于几经周折高价购得的杂志样本,冯立祥视若珍宝。阅读之后,他更是喜欢,“这是一本正能量的杂志,里面是当时的摄影大家拍摄的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与技术骨干劳动的场景,一共36人。其中,有山东济南市立第二医院眼科副主任陈智慧,凭借高超医术,让不少病人重见光明;有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易才学,在田间劳动休息时和民兵较量腕力……还有焦裕禄在田间的照片,他是很少拍照的人,留下的这张照片实在是太珍贵了。”这些照片还附上了拍摄经过,标明了机型、光圈、速度、拍摄日期等信息。
冯立祥感念这些历史的记录者,他决定为这些时代的记录者留下影像,也做一名记录者。
想法立即付诸行动。不曾想,这是一个历时三年的苦苦寻觅、追踪、拍摄的过程。其间,无数次期望与失望的交织,数不清困惑与开朗的纠结。最终,冯立祥寻找、访问了散居各地的《中国摄影》杂志1966年第3期的部分作者,以及当年杂志编辑部的负责人,拍摄了陈勃、袁毅平等16人的肖像。
“这次拍摄,我不光将镜头对准了老摄影家,对健在的被拍摄对象也进行了拍摄,并让他们及摄影界的老领导、老编辑记者在照片旁边签名留言。这是摄影界极其珍贵的资料呀。”冯立祥遗憾地说,“还是行动晚了,有些老摄影家已辞世,有些老人在拍摄不久后也意识不清了。”
冯立祥的“拯救行动”可谓是迅速的。在茫茫人海及摄影史中,定位一个人何其困难,更何况是要将这三十多人全部一一梳理一遍。虽未目睹他四处打电话搜集蛛丝马迹的周折,或长途跋涉的往复奔波,但他口中娓娓道来的一大堆人名及辗转的一个个地名,不假思索地讲述这16个人的辉煌历史,足以令人敬重。
2016年的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上,冯立祥的这组摄影作品得以展出, “总第53期”的《中国摄影》1:1仿真影印件,以及该期杂志曾刊登的刘俊生、茹遂初、蒋少武、蒙紫、魏德忠、刘心宁等摄影家的肖像和当年的作品复制件,也一并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尝试将历史语境与现实影像相互观照。这正是对这段摄影历史的敬重,对冯立祥的敬重。
冯立祥对此颇为自豪,他表示:谨以此展,寻踪历史,为拍摄历史镜头的摄影家立像,为中国摄影史志拾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