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朱冬生:建文帝避难龙冈
2021-03-11 10:05:26
作者:朱冬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大明王朝300年的国祚,既有“靖难之役”,也有“仁宣之治”“隆庆新政”,更有崇祯“煤山之死”,因为有这些多姿多彩,才给历史留下了无尽的思考。即使我这个军人,竟也对建文帝的下落牵挂了半个多世纪。

    儿时,随着父亲工作的调动,我在张庄、储巷、龙冈上过三个小学。而上学前的启蒙教育,则是在储巷听了全本评书“三国”“水浒”“西游”“聊斋”和“明史”。我历史知识的功底,全仗着学前教育听了这些历史故事。这些评书有文学作品的,我自识字始祖父就让我看过,唯有评书“明史”是口传话本,祖父告诉我无书可寻,就让我多听了几遍,给我的印象也最深。原因,是评书“明史”中的故事和我的家乡有关。家乡龙冈,曾是明成祖朱棣指挥燕军攻打兴化、扬州的统帅部所在地,又是建文帝朱允炆十年的避难之所。

    1399年8月6日,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因反对中央政府的削藩,在北京起兵,率燕军进攻侄儿建文帝朱允炆。1402年7月13日,燕军攻陷南京,朱棣称帝。此兵变,史称“靖难之役”。南京攻陷之后建文帝朱允炆失踪,至此,建文帝的下落就成了千古之谜。建文帝落难龙冈,也成了我人生中最早掌握的历史知识。

    储巷是龙冈镇的一个大庄子,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县区政府的所在地。储巷早年就有邮局、粮站、学校、医院、银行、百货商店。储巷的洗澡堂更是附近十里八乡最大的一个浴室。除夏天维修保养外,一年三季开业。免费听评书,是这个洗澡堂的服务项目之一。我学前的历史课教育就是听评书,都是在这个洗澡堂里进行的。说评书的是庄上学识渊博的许如顺先生。许先生眼睛不好,打算盘、下盲棋无人能及。记忆力极好,《三国志》《水浒传》《聊斋》《西游记》等经典著作倒背如流。每到冬天即在澡堂子里开讲他的连本评书。名著本评书有书可循,听众不感兴趣,人们更喜欢他的“明史”,一部明史要讲几个月。我和我的祖父都是许先生的忠实听众,祖父每天必差遣我占个好座位。澡堂生意好,杨河、后湾、郑巷、孙巷、许巷、龙冈等地的熟客如约而至。洗澡在其次,听评书是客人们的主要活动。一壶茶、一包瓜子,听评书,消遣两小时,是儿时我家乡民间自发的文化活动。

    成祖网罗天下侯,
    宁王追随在左右。
    靖难一滴文帝血,
    太祖江山多事秋。

    许先生开讲明史话本,惊堂木响过,就以此打油诗为开篇。

    每日许先生说书一小时,明王朝三百年的历史,就在许先生两个月的口水中交待清楚了。每天一俟说书结束,祖父和许多听众必对许先生所讲明朝故事的虚实进行质疑和追索。说书者和听众对历史事实的争论,也是澡堂评书的余兴项目。龙冈镇上来的听众,他们不是来洗澡,听书和参加争论,是他们的主要目的。
我祖父是每场争论的挑头者,差不多所有的听众都积极的参与。参加讨论的都是年长的文化人,他们既有历史知识,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那时候的我,只在乎听故事。至于大人们近乎于学术般的讨论,我不感兴趣。但听多了,天天、月月、年年听,几年下来,我既听懂了,还记住了。所有的听众都是龙冈人,整体故事的认识都一致,争论点在于建文帝出逃的路线和到了龙冈之后的细枝末节。

    建文帝避难龙冈是龙冈坊间茶余饭后的热点话题。许先生除了自己精研明史,也收集了大量民间传说。经他的组织和提炼,他的明史话本要比我后来看过的蔡东藩先生的《明史通俗演义》要好听得多。

    老一代的龙冈人都不认同建文帝出逃海外,他们认为,建文帝虽生性懦弱,但历经四年的战争,率兵打仗的能力必有长进,他在抗击叛军的战争中,也一定激发了他报仇复国的决心。如果建文帝逃到海外或出家当和尚,就意味着彻底宣告自己的失败,这既不符合一代帝王的心态。也有违朱元璋的雄才大略,他一生杀伐,决胜无算。选人用将是朱元璋成功的基本秘诀,他怎么可能在自己孙子辈选中的一代帝王是个胸无大志贪生怕死之徒呢?

    老一代的龙冈人认为建文帝从南京过江到南通,经扬州、泰州而到蟒蛇河边的龙冈避难十年,是历史的必然。

    我入伍以后,曾把这些历史故事无数次讲给战友们听。近40年来,我回家乡曾向龙冈镇、盐都区和盐城市的许多领导提起,希望他们对龙冈镇历史上的这一重要历史阶段予以关注。我在北京工作40多年,有条件接触到一些明史专家、清史档案资料馆藏人员,他们对我的认知,虽不以为可,也不以为否,但对我所持的一些历史推论表示欣赏。

    首先,龙冈人不认同建文帝出走海外说。此说是目前国内外史学界最为认可的一种说法,其主要依据为郑和7次下西洋,名为与南亚印度洋沿岸的国家贸易往来,实为找寻建文帝。郑和下西洋,首航为1405年,也是明成祖执掌中央大权的三年之后了。对此说,老一代的龙冈人深不以为然。建文帝在仓皇中逃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筹集到大型的舰船,又怎么可能以船小人少,而能渡过苍茫大海,落脚于异国他乡。建文帝岂不知在惊涛骇浪、狂风暴雨中,必致人仰船翻,而葬身于大海鱼腹之中。

    郑和下西洋,每次浩浩荡荡,舰船240多艘,人马两万七千之多。每支船队都有千军万马,造船既耗时,耗费也无可计数。如果仅为跑到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下落,明成祖朱棣既不愿意花费这许多时间,也舍不得花这笔钱。明成祖在政局初定之时,即派郑和走向海外,商贸往来,交通联络印度洋沿岸国家,是他的本意。而传说中的是为找寻建文帝,是不可能的。明成祖在建文帝拥兵百万时倘且不惧,又怎么可能害怕一个流落异国他乡手无兵马的废帝呢?

    郑和率240艘舰船,两万多兵马,这实际上是一支强悍的军队,其规模超过今天的一个甲种师。郑和率领的队伍不是人民的军队,也没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到之处,印度洋沿岸的小国吓也吓死了,岂有不拱手相迎之理。世界资本主义发端于十四五世纪,相比于西方1840年的鸦片战争,郑和走出国门要比西方到中国早了四百多年。明成祖派郑和下西洋,其政治动机应该是西方资本主义老祖宗的发烧友,是资本主义在东方的开山始祖。

    其次,建文帝潜逃福建进而跑到广东,再赴云贵川出家当和尚,这也是不可信的。此说,源于史学家蔡东藩先生的《明史通俗演义》。重历史,循成例,是中国历代帝王处理棘手难题时的基本手段。南宋王朝末年,虽有文天祥、陆秀夫精忠报国,护卫旧王朝,鼠窜于福建和广东,最终走向灭亡。建文帝绝不会赏识陆秀夫在崖山海战中,背负宋王赵昺跳海而死的忠勇之举。即使建文帝的手下可能会出此馊主意,但惶惶如丧家之犬的建文帝再无能,文天祥、陆秀夫的失败之路他也应该记忆犹新,殷鉴不远,他绝不会走前人的死路,重蹈历史的覆辙。

    三则,老一代的龙冈人认定建文帝选择的一定是北逃之路。建文帝虽历经灭亡之战,但朱棣是乱臣贼子,自己是祖父亲赐的帝位,他认为自己是正义之师。建文帝自信哀兵必胜的勇气和魄力还是有的。从南京过江往北,经南通、扬州、泰州而到盐城。在盐城隐蔽,然后再择机往淮安、宿迁、徐州、盱眙和安徽凤阳发展是可能的。建文帝熟知这些地方有太多改变中国历史而成就一代代帝王霸主的案例,建文帝意图东山再起,必为自己寻找政治资本和一处有民意基础的地方。而这一条路线,建文帝退,可以保命,进,可以夺回政权复辟帝国大业。

    宿迁、淮安、徐州是刘邦、项羽称霸天下,雄起的地方;盐城是孙坚培养他的儿子孙策、孙权称霸东吴三分天下的地方;盱眙有他曾祖父的墓园,凤阳是他祖父当和尚、凤阳花鼓名天下、建立大明王朝的发祥之地。建文帝坚信长江以北是他雪耻复国,可以号令三军、唤起民心的地方,这里是建文帝企图东山再起的精神家园。

    建文帝必熟读经史,他虽是个败亡皇帝,王位不在,帝王之心仍存。走西楚霸王项羽、汉高祖刘邦的成功之路,这是转瞬之间就能想到的出路。因此,建文帝败逃六合,经南通、扬州、泰州、而到盐城,进而向宿迁、淮阴、徐州、盱眙、凤阳是他最终的政治目标。建文帝很清楚,他不能一步走到头,径直到盱眙或凤阳,必定成为朱棣守株待兔中的兔二爷,死路一条。因此,建文帝在北上的途中在盐城做临时的安顿,暂避龙冈是可信的。栖息在盐城附近的龙冈,窥测时机,积蓄力量,南,可观朱棣的政治动向,北,既可照顾到意想不到的后顾之忧,也可向盱眙、凤阳待机而动。

    再者,龙冈曾是朱棣南下的一处指挥所,朱允炆借敌巢以安顿自己,应了《三十六计》中的瞒天过海之计,必为建文帝的上上之选。

    1402年,是燕军攻克政府军的决战阶段。朱棣率燕军从徐州、淮安、宿迁由北而南攻克扬州之前途径盐城,五六月间在龙冈作短暂停留,中军帐设在龙冈,他的隨卫部队驻扎在龙冈北侧的十五里沙岗之上。朱棣在龙冈的中军帐筹谋了兴化、扬州之役,包括六月初一,作出汇集高邮、如泰战船于瓜州,在浦子口大败政府军的一系列决策。朱棣选择在龙冈驻扎,西可调度运河的水陆兵,南可指挥通如泰的步骑兵。龙冈,地名好。为期许战争的胜利,他寄托龙冈这一块龙兴之地,还将其随军南下的部分后宫人员驻地附近的大桥赐名为凤凰桥。迷信尚古,是历代封建帝王主要的精神内涵。

    建文帝北上出逃的路线,选择的是与朱棣所率燕军南下攻克南京是同一条路线,则是背道而驰罢了。龙冈曾是朱棣燕军统帅部所在之地。也有臣下建言,龙冈不可待。此时的建文帝经过几年的战争早已清醒了,龙冈既为燕军南下的大本营,朱棣就不可能再来龙冈第二次,所以建文帝选择了龙冈为自己的避难之所。建文帝认为最危险的地方也是最安全的,这是政治家和军事家一种本能的抉择。

    龙冈西侧为里下河地区,处处河湖港汊,水田沼泽,是天然的安全屏障。龙冈往东即为今盐城市的首府,商贸兴隆,物流通达,可供给建文帝所率残兵败将及女眷和所属人员的生活所需。借此地赖以生存,一旦有危险,还可以从盐城往东出海,进入浩荡无垠的黄海之中;往北走涟水,进安徽宿县,到苏鲁皖豫四省交界的砀山中打游击。

    老一辈的龙冈人说,建文帝逃难落脚在蟒蛇河中游,避难龙冈。建文帝的亲属、宫女、太监、随侍官员和警卫部队超过两千人。他把这些人化整为零,散居于龙冈以西、以北地区。他们租住了富商居住的庄园,并在原有住房的基础上,新建修整加固成连片的庄园,供其部属和家眷们使用。建文帝在龙冈时,以富商的名义深居简出,行事低调,从不见外人和生人,即使外出,也是乔装打扮,难见皇上的真容。为了保密,他规定守卫部队和部属们不得与当地人通婚结亲,所有人员都必须改头换面,制田买地,以耕地打鱼为生。随驾官员也都成了商贾,买卖公平,交易中绝不允许欺行霸市。老人们说建文帝在龙冈呆了十年,既带来了大量的财富,也带来了一批有头脑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龙冈带来了富裕和繁荣。

    建文帝避难龙冈时,护卫和警戒措施十分周密。他居住的地方,护卫、随从、佣人里三层、外三层,围得密不透风。建文帝的手下对龙冈周边环境的警戒,也下了一番功夫。他们在龙冈外围的盐城、泰州、兴化、阜宁、建湖都设置了前哨站,还在龙冈四周安排了警戒哨。警卫部队在北边的军营、西边北龙港的丁马镇驻扎。一北一西两处设防,对龙冈正好形成了犄角拱卫之势。

    据龙冈的老人们说,建文帝为掩人耳目,1402年他一到龙冈就把龙冈改为冈门。建文帝取冈门为名,是因为龙冈南有大冈、西有上冈,冈门成为他的逃难之所,有进出通达、退避有门之意。一旦危险来临,从冈门北上可以到宿迁、淮安,从冈门东下可以到海上。

    建文帝在龙冈呆了十年之久,后来不知所踪,估计是北上去实施他的复国计划了。1412年建文帝在离开龙冈之前,又恢复了龙冈的地名。

    近年来有消息说,在福建九疑山发现了建文帝的墓葬,我以为这有点可信。建文帝虽是个失败的一代帝王,但也一定会待机而动。尤其他会利用明成祖迁都北京的大好机会,他离开盐城先北上转而南下企图东山再起。在时隔多年报仇无望,老死于九疑山是有可能的。

    建文帝在龙冈长达十年,其行踪要做到密不透风、滴水不漏也是不可能的。随着他的撤离,建文帝及他的随护人员与龙冈人之间发生的一些虐心的婚恋、结局悲惨的遗孤故事,包括留下来的一些皇家御用物品,都逐渐浮出水面。此后,厚道的龙冈人收留了他们,也保护了他们。当年的龙冈人相约,为了保护这些人,要永远守住他们的秘密,这个约定一直守护到六百多年之后的今天。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陈步峰:情系民生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经典之作——纪念毛泽东《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63周年(组图)
·下一篇:无
无相关新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朱冬生:建文帝避难龙冈
贺小平:姑姑贺子珍的沉寂岁月(组图)
陈步峰:情系民生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经典之作——纪
特稿:情系民生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经典之作——纪念
钟正云:丹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的故事(组图)
特稿:丹阳第一个中共党支部成立的故事(组图)
李蕊: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
特稿: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
费建妹:学好“四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特稿:学好“四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