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朱德生于这个充满挑战的时代,长于中国社会摇摇欲坠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给予了他一颗赤忱的爱国之心,幼年读书不忘救国,小小年纪已经懂得“文国家事”;少年从事教育救国,期望通过传播新思想打破学生的封建束缚;青年从军救国,坚决以武力捍卫民主共和;壮年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救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朱德完救国路径的转变,是自身思想发展和实践活动交互作用的结果。他之所以能够完成彻底的思想转变,因为他具备如下几个至关重要的基本条件。
首先,他所处的时代动荡不休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朱德的早期转变,适逢中国社会的动荡期,是社会问题丛生、民众运动澎湃、社会思潮庞杂的时期。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历史环境,是他转变的社会基础。正是这样的社会基础,孕育并催生着新的革命力量,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正是这样的社会基础,造就了一大批像朱德一样经历着思想转变的爱国者。而他们思想的转变,恰恰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浓缩地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和趋势——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方向。
其次,他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衰。朱德参加了一系列旧民主革命活动, 亲历了它的兴起、衰败和夭折, 亲眼目睹了革命果实如何落入反动势力之手、民主革命如何沦为军阀混战的工具。因此,他最终得出结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不可能救中国,救国必须走新的道路———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这是朱德从新选择革命道路的实践基础。
第三, 他受到几个重要人物的影响。孙中山、蔡锷、孙炳文等人,尽管自身也在转变当中, 但对朱德而言均具有导师性质。在朱德思想转变过程中, 这些时代人物的思想、行为、品质,相继对其思想的某个特定阶段产生了决定意义的影响。这是朱德完成思想转变的人文基础。
第四,最根本的条件,是他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思想。这是朱德完成早期转变的思想基础。恰恰因为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和丰富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朱德才彻底看穿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质,才决心寻找新的革命道路,才会不断更新思想、改造自我。这个自我改造的过程,是“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的过程。这就是朱德从同盟会员向共产党员转变的本质。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一样, 朱德也是从一个朴素的爱国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在国家危殆、民族危亡、社会动荡的巨大压力下, 他们急切地寻找一切办法和一切道路, 以拯救中国、拯救民族、拯救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