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印记”鼓舞人
走进长征书院,在这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众多的红色文献、长征实物,虽静静躺在展柜里,可岁月有声,它们在默默地讲述一段伟大的长征岁月。斗篷、担架、煤油灯、药罐、笔墨纸砚等,每件藏品背后都有一段故事、一段缘分。
用李崎的话说:“有好几件藏品是比较‘扎秤’的。”其中一件纸质藏品是红军从四川松潘过草地前往甘肃哈达铺的手绘地图,时间定格在1936年8月。这是李崎2007年上半年在甘肃定西偶然发现并将之收藏的。另一件纸质藏品是书写在毛边纸上的红军长征标语,是极其珍贵的历史史料。藏品中还有一件珍贵的帆布做的红军行军担架床,上面写着“中国工农红军四师野战医院”字样。
这些年,李崎既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又关注城市发展变化。关于都江堰地方志、水利文化、抗震救灾等资料,他都收集得比较齐全。都江堰市对口支援康定,康定市金汤镇在筹建红军长征过康定纪念馆时,长征书院捐献了4箱红色藏品和红色书籍,阿坝州、红原两地打造红色文化主题酒店时,长征书院也为其提供了文献资料。这么做,李崎说,只为将长征文化传播,将长征精神颂扬!
长征书院的一块石碑上(石碑来自湖南韶山,用花岗岩做成)凿刻着“长征精神”,上题“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精进、奉献忘我……”。李崎说,长征精神不仅成年人要传承,更要重视青少年教育。从2016年开始,他提出“红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经常在长征书院开展红色亲子教育活动及红色讲座,深受家长、老师和学生欢迎。而近几年,长征书院也成为高校学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教学基地,四川农业大学、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旅游学院、西南交大等高校的学子们纷纷来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争做红色志愿者。
长征精神在学子们中间也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川农大土木学院学子魏语馨表示:“参观长征书院给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长征精神——吃苦耐劳,勇往直前。不论是看到红军用过的老物件儿担架,粮袋,油壶,自制算盘,穿过的草鞋蓑衣,女兵用过的钱夹子等等。很难想象在如此艰难的条件下,红军先辈们运用智慧没有条件创造条件,遇水搭桥,靠坚强的意志克服重重困难;靠不怕苦、不怕累终踏过这二万五千里长征路。 而于我们,于当代青少年,少年强则国强。我们应从中体会长征精神,继承长征精神,传扬长征精神。今天,早已不见当年战争的硝烟,但和平发展的天空并非晴空万里。面对新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使命,我辈当自强,高擎着长征精神的火炬,一路高歌一路前行。”
四川农大旅游学院的吴燕芳同学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在这里,我们见到了可敬可亲的李崎院长,他向我们介绍了书院内的一些内容,让我们更能理解长征路上的种种,红色基因在我们血液中缓缓流淌。同时,李院长还带领我们体验2500米徒步行走,感受长征路途的种种,其实也是让我们知道红色精神的重要。我们青年一定要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通过红色教育重温历史,让思想接受先辈鲜血的洗礼,缅怀先烈,饮水思源,努力发扬红军长征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
“用红色历史熏陶人、用生动故事感动人,用深刻主题教育人,用伟大精神感染人。”这是长征书院的办院宗旨。长征书院将一如既往大力弘扬红军长征精神,用长征精神熔铸成新的时代精神,并向社会广泛传播。朱德元帅外孙刘建将军曾为李崎亲笔题词:“不忘初心再长征”。是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长征路”,属于长征书院的长征路还将继续,我们有理由相信,它的步伐将会越来越从容、坚定!
(作者缪英,系都江堰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