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进 ”这首《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曾经鼓励过无数英勇的中国人民战士投身抗美援朝战争中。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然而战场永远是残酷的,这场战争持续了3年多,数百万中国军人先后跨过鸭绿江。十余万中国军人埋骨他乡,20余万伤员回国治疗,2万余人被俘。70年后的今天我们回首,不禁感叹,生活来之不易,幸福更是求之不得。我们金寨是革命老区,为响应国家号召,有志青年积极报名参军,他们有些甚至刚从国内战场下来,还没来得及回家团圆,就直奔战场。这些战士有些是将领、有些是士兵。但是他们都有颗希望和平的心。带着全国人民的以及家乡人民殷殷期盼的眼神,金寨籍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新四军表现出他们最大的智慧、最强的战斗力。
指挥得当,不畏强敌,敢于拼杀
吴国璋(1919-1951),金寨县汤家汇镇人。作为一名身经百战的将领,参加过红军,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随红25军参加长征,任红15军团75师青年干事。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15师344旅政治部干事,第2纵队组织股股长,新四军3师第10旅30团、29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2纵队5师参谋长、师长,第4野战军第39军116师师长。他在战场上,英雄杀敌,他所在的志愿军第39军屡次获得胜利。10月19日,39军作为首批参加抗美援朝的部队,跨过鸭绿江,入朝参战。
吴国璋入朝之后,任志愿军39军副参谋长,与39军军长吴信泉及军各领导交流后,详细了解39军前线作战情况,立即投入战斗指挥。此时,第一、第二战役胜利结束,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迫退守“三八线”及其以南地区,利用既设阵地,在西起临津江口、东至东海岸200公里正面、70余公里纵深内,部署了13个多师,组成两道防线,妄图凭借临津江阻止中朝军队南进,以集结兵力,准备再次北犯。
为粉碎敌之防御,不给敌以喘息机会,志愿军首长决定发起第三次战役。39军在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编成内,担任对临津江新垡(元堂南)、石湖地段的正面突破任务,首先歼灭或驱逐当面南朝鲜军第1师,主力迅速占领梁佳岱、梧里洞以北及湘水里地区,割裂南朝鲜军第1、第6师的联系,并切断南朝鲜军第6师向西南方向的退路,同时准备打击由高阳、议政府方向来援之敌。面对这样的情况,军长吴信泉召开会议,讨论决定以116师配属炮兵第26、第46团为第一梯队担任主攻;以117师为第二梯队,紧随第116师左翼突击团过江,向仙岩里穿插,配合友军歼灭南朝鲜军第6师;第115师为预备队。吴国璋全程参与了此次战役的作战指挥。
为保障突破任务的胜利完成,39军首长令116师348团配属山炮、工兵、侦察各1个连,组成先遣支队,提前两天出发,进至临津江北岸,查明当面敌情、地形,掩护主力展开,并积极佯动迷惑敌人,保障主攻方向发起冲击的突然性。348团在受领任务后,于12月18日迅速进至临津江北岸,控制制高点,占据了有利的地理位置,选好了进攻出发阵地,以小队在敌前沿活动,击退了敌8次战斗侦察,通过抓捕俘虏的方式,了解当前之敌的兵力部署、工事建筑、火力配备的情况。
在志愿军强大攻势下,当面之敌慑于被歼,于1951年1月2日开始全线撤退。39军奉命向汉城攻击推进,116师以两个团截断了议政府之敌退路。3日4时,第346团与美军第24师第21联队遭遇,歼其一部。与此同时,第347团先敌进至釜谷里,歼灭英军第27旅两个连。战斗中,第347团第7连由进攻转入防御,连续击退了敌7次反扑,战至最后,全连只剩7人。1月4日16时,第348团尾军侦察队进占汉城。5日夜,348团主力渡过汉江向南追击。6日,348团占领水原。1月6日,志司通电嘉奖突破临津江的部队。其中明确指出116师346团、347团表现最为出色。8日,第三次战役胜利结束。第39军奉命转至汉城以北、文山以南地区休整,准备再战。此战后的第四次战役、第五次战役也都以胜利而告终。
救死扶伤,挑战极限,战胜冻伤
朱世汉(1919—1990),金寨县桃岭乡人。1929年参加红军,分配到红一军医院当看护,学习文化和医疗技术。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进入到鄂豫皖红军总医院学校学习,学习两年。第四次反“围剿”失利后,他继续留根据地,在鄂东北道委二分队、特务队当看护,红28军特务营医生,参加了大别山区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28军改编为新四军4支队。1937年1月,他任新四军四支队九团医务所主任;后历任第4支队7团、江北游击纵队14团、9团卫生队队长。1941年3月,任新四军2师卫生学校第三期学员队队长。1942年3月至抗日战争胜利,他一直任新四军2师5旅13团卫生队队长。1945年4月,在黄疃庙自卫反击战中,十三团一营长牺牲,他主动代理营长,指挥部队顺利撤出,减少部队伤亡。
1951年2月,他任志愿军第20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随部入朝,参加了第二、第五次战役和朝鲜东海岸防御等作战。1951年11月底至12月,第20军在第二次战役中,对长津地区之敌实行分割包围,重创美陆军第1师。当时,由于战前各种准备不足,补给十分困难,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与强敌作战,部队冻饿现象十分严重,他全力做好战士救治工作。1951年4月,在第五次战役打响,第20军在金化东南及东北地区展开,主力沿多木里、实乃里、史仓里、加里山等一带作战,战斗非常猛烈,歼灭南朝鲜第5师和第7师5个营。当时战场条件十分艰难,战士伤亡严重,朱世汉千方百计做好战地救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恪尽职守,积极作战,保障“空联司”
曾昭敏(1913—1987),金寨县沙河乡人。1929年4月参加革命,1930年11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战士、班长、排长、团指导员、师部通讯队副队长、红31军军部参谋,参加了创建和保卫鄂豫皖、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参加长征。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任八路军129师386旅旅部通讯连指导员、旅部教导队指导员、新四军淮南路东分区独立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独立团政委。
朝鲜战争爆发,中央军委成立志愿军特种兵。曾昭敏担任志愿军特种兵政治部保卫部部长,于10月19日第一批入朝参战。志愿军特种兵主要统辖志愿军的炮兵、工兵、装甲兵等部队。曾昭敏与志愿军特种兵一起参加了第一至第四次战役。在朝鲜战场上,他恪尽职守,紧抓政治保卫工作,一方面促进了特种兵积极作战,发挥现代武器的巨大威力;另一方面注意掌握敌军动向,排查朝鲜战场上的可能面临的危险,保证了特种兵首长和领导机关的安全。
抗美援朝初期,由于志愿军没有空军,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拥有一直强大的空军部队,牢牢掌握制空权,并且飞机常常飞得很低,对志愿军进行侦查和袭击。志愿军因此损失很大。面对“联合国军”的嚣张气焰,志愿军开始调动有限的空军部队投入战斗。为协调指挥两军作战,1950年12月上旬,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司令部(简称中朝两军联合司令部或联司,亦称中朝联合指挥部)成立。1951年3月15日,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简称空联司)在辽东省安东(今辽宁丹东) 成立,刘震任司令员,王琏(朝鲜人民军航空局局长)、常乾坤任副司令员。下设司令部、政治部、后勤部、工程部。为加强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人员配备,4月,他被抽调回国,担任中朝空军联合司令部政治部保卫部部长。回国后,他积极工作,全面保障了“空联司”的安全,为志愿军朝鲜战争做出贡献。
准确细致,保持通畅,使命必达
廖 辉(1916—2002),金寨县汤家汇镇人。1930 年4 月参加革命,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时期,历任红军独立团宣传员、红四方面军73师宣传队副队长、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青年干事,红25军军部警卫员、军政治保卫局保卫队副队长,参加了反“围剿”斗争和红25军长征。抗战时期,先后任新四军第三支队六团、江北指挥部电台分队长,新四军第1师江抗义勇军电台中队长,第6师18旅司令部、苏中军区教导旅、淮南军区通讯科科长,参加了苏北反“扫荡”和反顽斗争及新四军通讯部队建设。解放战争爆发后,历任第三野战军指挥部通讯处副处长,参加了孟良崮、淮海、渡江等战役。
1950年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兵团改称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入朝作战。廖辉担任志愿军九兵团通信处处长,负责通信保障工作。当时入朝志愿军的通信条件很差,“志司”只有9部短波电台、1个电话队(相当于连)。为了保持志愿军指挥通畅,他组织加强部队通讯队伍建设,增加通讯设备,实现了每个军有各类通信人员2500-3000人(约占军总人数的5%-6%),无线电通信机60余部(含步谈机),有线电单、总机370余部,被覆线440余单公里。
廖辉参加了第二、第四、第五次战役、1951年夏秋防御战、1952年春夏巩固阵地作战、1953年反登陆作战和1953年夏季反击战等战役。战争中,战场情况变化快,对通信联络的时效要求高,九兵团通信器材数量少、质量差、型号杂,且经常遭受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军空中、地面火力的袭击。面对这些困难,廖辉在兵团通信兵中发扬英勇顽强、准确细致的优良作风,运用以无线电为主的多种通信手段,保障了兵团对各军的作战指挥。
为了保障九兵团指挥系统通畅,廖辉根据每一个阶段的作战特点来布置通信任务。战争第一阶段,9兵团以运动战为主,部队机动频繁,战线变化大,作战样式转换快,廖辉就指示兵团通信兵,以专向通信、多级组网、越级联络、密语通信、兼台工作及报话结合等多种方法,充分发挥无线电通信的作用,并辅以有线电、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基本上保障了作战指挥。战争第二阶段,志愿军以阵地战为主,廖辉指挥九兵团通信兵继续发挥无线电通信作用的同时,加强有线电通信网的建设,军及炮兵师以上单位开通有线电报通信,摸索和总结坑道通信的经验,改进后方勤务通信和营以下通信,提高了合成军队作战通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了通信联络的及时性和稳定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