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大南,金寨人,1955年开国少将,2020年病世,是金寨县最后一位谢世的开国将军。他的活捉牛元峰、全歼美军“北极熊团”和捐资助学故事在家乡广为流传,但是他儿子——“窑生”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1943年夏,现在的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雕鹗镇艾家沟村,一名村妇顶着烈日正在走街串巷,给孩子找奶喝。村里的民兵干部可慌了神,鬼子正在搞夏季“大扫荡”,万一碰上了,可就性命难保。
村干部们心焦如焚,赶快分头去找。这名满头大汗的村妇终于被民兵们堵在了村里的一户人家里。农妇倒也不害怕,用衣角擦了擦汗,还把刚喝了奶的孩子递给了民兵,说:“我是艾家沟的妇救会主任,这孩子可是八路军的孩子!”八路军的孩子?再问是八路军哪位领导的孩子,村妇涨红了脸,开始语焉不详、左顾而言他。民兵们一时倒也不知道怎么处理是好,只好把孩子又还给了她。
第二天,有村民又来报告,那名妇救会主任又从村头到村尾,给孩子找奶喝。一听这话,民兵干部们真是头大!又分别去寻,寻到了一看,果不其然,还是这名村妇。她倒变得更加活络了,对大伙说:“还看着干啥?去舀一瓢水来,给孩子洗洗!”大伙面面相觑,最后一位年长的民兵给舀了一瓢水来。农妇熟练地开始给孩子擦洗身体。孩子一接触到凉水,两只嫩藕小手兴奋地不停地拍打着,还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两只黑豆般小眼珠子望着大伙,满脸好奇。末了,这位年纪大的人蹲下身子,对这位妇救会主任和颜悦色、谆谆教导!劝诫她在鬼子扫荡期间不要再带着孩子东奔西跑了!
第三天,还是一样,又有人来报告,还是这名妇女抱着孩子到处找人喂奶。实在没有办法,民兵们做了以下安排,每天安排人在艾家沟前面的山梁上放哨,一发现有情况,就把消息树放倒。还有2个人始终跟在这个妇女的身边,一看到消息树倒了,就会立马抱着孩子,背着妇女进行转移。
第四天、第五天乃至到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都是这样,民兵们都是这样保护这名妇女和孩子的。熟稔了以后,民兵们就很好奇地问,这孩子叫啥名字呀,他的爸爸、妈妈是谁。妇救会主任倒也不怎么有抵触情绪了,说:“那天鬼子来扫荡,他妈妈要生产了,大家只好把她藏在炭窑里,这个孩子就出生在炭窑里。”可是一说到孩子的父母,她便解释或责怪大家不懂政策。时间一久,大伙就开始逗这个孩子玩。可是孩子总要有个称呼吧,不知是谁先给孩子起了个绰号——“窑生”。于是,就经常有了诸如“小窑生好乖呵,今天不哭又不闹。”“真臭,窑生你昨天拉了我一身,今天还有味儿。”之类的了。
当时,詹大南将军是在平北军分区担任80团团长、军分区参谋长,他的妻子李凡同志也在司令部上工作。詹大南一天到晚想着如何取得“反扫荡”的胜利,哪里顾得上自己的老婆和孩子的安危。李凡生产后随区委工作,负责部队与地方上工作协调,经常给各村的民兵和村干部们开会布置任务和收集基层情况。她知道了在反扫荡期间,艾家沟村妇救会主任到处给孩子找奶喝后,严厉地批评了艾家沟村的几个民兵干部。
艾家沟的民兵干部们,虽然觉得李凡批评得有理,可是一见到小家伙,早把领导的话抛到九霄云外了。如果隔几天没见,全身从上到下,像猫挠的一样,坐立不安。虽遇到几次敌情,但准备充分,都是虚惊一场。
三个多月的反扫荡取得胜利后,李凡这个时候稍微轻松了些,便让通讯员去把寄养在农户家的孩子抱回来。后来才得知,原来自己严厉批评的那几个民兵干部和那位农妇保护、喂养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隔了几天,区委的同志带了礼物亲自到农妇家表达了谢意。农妇从礼物中拿了2盒火柴和2斤盐,留了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