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起长征,我就会想起父亲那双铁脚板,记得每次帮他洗脚,摸着这双坚硬无比的脚板,用父亲的话说:“我这双铁脚板,钉子扎不进,玻璃割不破。” 是啊,红军战士双脚走天下,父亲这双铁脚板走遍了祖国的千山万水,从黑暗走向了光明,走到了胜利。
我的父亲甘祖昌,出生于1905年2月。小时候家里很穷,在舅舅的帮助下读过一年半私塾。十岁起就当上了,当时他还没有篇担高,就跟着村里的大人一起去萍乡挑脚,就是帮村里的富人把稻谷挑到萍乡去加工成大米卖给安源煤矿的工人,再从萍乡帮富人买食品和日用品挑回村,由富人在当地开店卖给农民。来回一百五六十里路,翻山越岭,全靠那双铁脚板,这么辛苦的他起初只能赚到三四个铜板,贴补家用。因为他会算帐,大人们每次去挑脚都要带上他。从此,他们利用农闲时就去挑脚,父亲从童年挑到少年,从少年挑到壮年,他用自己这双铁脚板使劲在地上跺了跺,踩了踩,决心要用自己的铁脚板走出一条路。
1926年,南陂在外地读书的青年学生陈竞进、谢运鹏回来村里,办了一所小学,而且还成立了莲花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
于是,父亲这双铁脚板从泥巴田里抽出来转方向了,跟着陈竞进他们后面跑,跟着他们后面学,他们指哪就跑哪,他们觉得父亲聪明能吃苦又肯干,完成任务忠实可靠,就吸收他参加了农民协会工作,还担任了坊楼乡土改委员会主任。
1927年6月,江西省农民协会负责人方志敏来到莲花,在坊楼召开群众大会,宣传革命道理。会后,父亲主动找到方志敏请教问题,通过方志敏的引导,父亲找到了家里这么多人劳动,为什么一年到头还是吃不饱穿不暖的根源,并懂得了不推翻剥削阶级的统治,穷人就永远也无法翻身的道理。8月24日,经谢运鹏、苏国珍介绍,父亲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父亲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任莲花红色独立团军需处长后,又被派往井冈山红四军训练班学习。
这双铁脚板越跑越远,听说是毛委员亲自给他们上课,他激动不巳,昼夜兼程。毛委员在八角楼接见了父亲,向他询问了莲花县武装斗争的情况,最后说:“我们的学习班办不成了,敌人要发动进攻。你回去告诉县委,要组织好红军和赤卫队,狠狠打击来犯的敌人,你们扯住了敌人的手脚,就是为保卫革命根据地出力!”这番话似一团火苗在父亲心中一直燃烧。
这双铁脚板从井冈山回到了莲花,从此走路有了方向。
1931年,父亲调任湘赣军区红军兵工厂财政总务科科长,他的任务是制订生产计划,他不仅兼任会计、出纳,还管理二百多人的伙食。最重要的是当时前线急需枪支弹药,兵工厂缺少原材料,他凭着自己这双铁脚板,冒着生命危险,跑白区、跑邻县、跑山区,采购、运回原材料。
1934年8月,为策应中央红军主力进行战略大转移,中革委派出红六军团率先突围西征。父亲当时在兵工厂,并不在随军人员名单里,他想跟着部队走,就主动向领导要求,领导考虑到他熟悉地方工作,怕他身体吃不消,没有同意。他急了,直接找到军区领导说:“我在兵工厂搞采购,你瞧我这双铁脚板,常常是挑着担子一天跑一百多里路,路上还和敌人交过手,在反围剿战斗中,我也送过弹药上战场,从没感到有啥吃不消的,让我跟部队走吧!”领导见他这么一说,就点头同意了。
从此,这双铁脚板跟着党、跟着毛委员出现在红军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路上。在长征途中,他是军工连的副连长,任务是修理枪支和筹粮。部队来到桂北和黔东,这里崇山峻岭,人烟稀少,父亲领着筹粮队走了一天,还没有筹到一粒粮食。突然,父亲发现前面有一块红薯地,他们跑过去扒开泥土,都是一个个大红薯。他找了半天没找到种红薯的农民,最后他对大伙说:“把红薯挖走,将钱留在田里。”父亲掏出记账本撕了一页,用笔在上面工整地写上:“老乡,我们是红军筹粮的,因天快黑了,来不及去找你商量,我们动手把你的红薯挖走了,非常对不起,特留下五块银元,算是我们给你的红薯钱。”他把银元和条子包在一起,放在地头,做上标记,让田主容易发现。
全面抗战爆发后,父亲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359旅,父亲任旅供给部军需科长,这双铁脚板又奔赴在了抗日最前线。
1939年,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在陕甘宁边区搞摩擦,断了八路军的一切供应,部队几乎到了没衣服穿,没粮吃的地步。359旅奉命回师陕北,当时,组织上交给父亲的任务是负责领导修械所、纺织厂、毛纺厂、缝纫厂、制鞋厂、造纸厂等军需工厂。这些厂除了修械所外,都得白手起家。在筹办大光纺织厂时,既无厂房、设备、技术、原材料和资金,真是困难重重。父亲通过走访调查,借到了一部旧的土织布机,赊了一捆棉纱,找到一个会织布的村民,试织成窄面白布,成本比市场上便宜三分之一。父亲向旅长王震汇报后,王震立即从警备团调20多名会织布的战士做技术骨干,再从旅直机关抽调部分公勤人员当学徒,并仿造了19架织布机,在山西购来了4架铁机孑和一批原材料,办起了纺织厂。不久,纺织厂又办起了纺织分厂、毛纺厂又开了8眼窑做机房,新招了100多名工人,改进了操作技术,从而在短期内解决了全旅的军服被装问题。
1941年,父亲任359旅供给部副部长,组织领导359旅进驻南泥湾,开展农业大生产运动。于是这双铁脚板又深深地插入到泥巴地里。
359旅屯垦南泥湾,经过全旅指战员三年多的艰苦奋斗,将南泥湾的荒山,建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1944年,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359旅奉中央命令,准备建立南方革命根据地,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南下支队在王震率领下,从北到南,孤军深入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等数省敌占区,行军任务十分艰巨。此时父亲身患重病,经常咳嗽吐血,组织上准备让他离队休养,但他坚决要求随军南下,最后得到批准。这双铁脚板又踏上艰难的南征之路。历时两年,行程达到27000里,和日伪顽强作战160多次,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胜利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被毛泽东誉为我军史上第二次长征。父亲与战友们经历的第二次长征,是孤军作战深入敌后,其艰难程度比当年的第一次长征更加艰险困苦。359旅真是一支铁军。
1949年,父亲调任一兵团后勤部副部长。这双铁脚板遵循军委命令,跟随王震将军进军遥远的新疆。继续发扬南泥湾精神,开荒造田,兴办工农商学,发展经济,成功的解决了二十万大军和当地政府的吃饭穿衣问题,密切了军队和新疆人民之间的关系,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企图饿死冻死解放军的阴谋。
1955年父亲被授予少将军衡,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二级解放勋章。授街仪式结束后,他对母亲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
于是,他多次申请回乡务农,最终投入了家乡的建设。这双铁脚板又回到了原点,又回到了初心本色之地,又深深地插入了那泥巴田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