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获夜袭常胜军奖旗
1996年9月陈金钰将军题词
1996年陈金钰将军题词
2005年11月罗应怀同志题词
《九旬红军老战士陈金钰》(陈金钰将军回忆录)
附件三:战友部属亲属回忆(第372-374页)
那是1934年的事。红军离开了鄂豫皖老苏区,翻越过秦岭、巴山,进入四川,建立了通南巴红色根据地,粉碎了四川军阀田颂尧四十六团的“围剿”,使所有四川的军阀都震动了。他们联合起来,凭借天险,死守青龙关,堵住我们的去路,又集中了七十多个团的兵力,向我们进行大包围,企图把我们“困死”在通南巴地区。
这一来,红军根据地逐渐缩小了,粮食也更加困难了。如何改变这种局势?唯一的办法,只有在最短的时间内,打开青龙关。
青龙观,形势非常险要,全是悬崖绝壁,怪石峥嵘,远远一看,就象用刀削平了的钢铁的屏风。站在底下,抬头望上去,帽子掉了,还看不见顶。除了一条只容一个人通过的梯陡的石阶路外,其它地方都是峭壁。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红军连续摸了好几次了,却一直没攻上去。后来,徐向前同志亲自出马指挥了。攻打青龙观的尖刀任务交给了二七四团二营。
营长陈金钰同志接受了任务,立刻带领干部们一起看地形。忽然,他把目光停留在那面最陡最险的峭壁上。他向带路的老乡说:“这里能上去吗?”老乡说:“能上去,就是太危险了。”陈金钰暗自盘算:越是险要难爬的地方,敌人才越不注意。就应该从这地方上。”
夜晚。陈金钰安排好了从正面进攻的队伍,他率领着精悍的第五连,悄悄地开始了攀登。
峭壁象一堵墙似的耸立着,光秃秃的,既无落脚的地方,更无抓手的东西。坚硬冰冷的怪石上又满是苔藓,滑溜溜的。陈金钰刚准备爬,还没来得及移动一下身子,便扑哧一声滑倒了,把膝盖、肘子上的皮磨得稀烂,沾满了血迹,他轻轻地招呼大家互相拉住,小心谨慎地,一个踏着一个肩膀往上爬,等上去的人站稳脚后,再从腰上解下事先带好的绳子,扔下去,再把下面的同志一个接一个拉上来。开初还好,但到后来,地方越来越窄,只能勉强站一个人,连人梯也搭不成了。
望着东方微微露出来的鱼肚色,陈金钰知道,天快亮了。而头顶上还有那么一节峭壁,咋办?他心里比刀扎还难过。这一仗是关乎根据地几十万军民的安危大事啊!他似乎看见了山下无数双焦急等待的眼睛。他焦急地用手在峭壁上乱摸。忽然,他摸到了一条石缝,赶快把红樱抢的矛头插进去,抓住红缨枪继续爬。这以后,下面的人一个紧接一个,都把自己的红缨枪递给前面的那个人,让他先上去,自己再跟上。因为天黑看不见,司号员把自己的红缨枪递上去,以为上面的人接住了,便放了手,谁知人家根本没拿稳,红缨枪掉下来,锋利的矛头戳在自己的脚背上,鲜血直流,疼痛难忍,但他咬紧牙,使劲捂住伤口,没有出声。
快天亮的时候,他们终于摸上山顶。
果然不出陈金钰同志所料,山上的敌人,除了路口外,周围连哨也没放。
一个战士,抽出手榴弹就准备朝草棚里扔,陈金钰压低声音喝住了他:“没有我的命令,不准乱打。快,趁敌人没发觉,跟我来抢占前面的制高点去!”说完,便带头穿越过鹿寨,铁丝网,绕开敌人的草棚,飞也似地向前窜去。
一上山,陈金钰便考虑到,自己人少,敌人众多,如果不抢占制高点,乱动手打,敌人集中力量往下压,我们一定站不住脚。因此,他决定先抢占制高点,再从上往下打,给山下的大部队开辟上山的道路。
抢占到制高点后,陈金钰一声令下:“打!”枪弹,手榴弹雨点似地泼向敌军的草棚。
敌人乱作一团了。互相拥挤,抱头鼠窜,有的跳崖,有的把枪一扔,跪在地上大喊饶命……。
不想没多久,天大亮了。惊慌失措的敌人发觉我们山上的人不多,便扭转头重新组织火力向我们反扑。尽管陈金钰他们把敌人打得像风扫稻草似的,一片又一片地倒下去,敌人却仍疯狂地向上猛扑。五连的同志们负伤的负伤,牺牲的牺牲,剩下的人不多了。敌人有几个已经跳进了我们的阵地,端着明晃晃的刺刀……
正在这危急万分的时候,一个负伤昏过去的战士,猛地向敌人投了两颗手榴弹,挣扎着爬起身,扑向敌人的机枪手,一把夺过机枪,掉转枪口,便向敌人扫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