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灭敌伪 确保交通
【执行灵活战术,潼北工委返回】潼北、东海虽分两县,但地区都不大,特别是靠近陇海铁路东段、苏鲁交通的大门,周镜涵等又是当地人。长期坚持这一地区,不仅有根深蒂固的群众基础,更重要的是,地理环境道路都很熟悉,在情况变化最紧张的时候,主动跳动于铁路南北,游击东西。
“安峰山事件”后,第一批跳到路北的大批县、区、乡村的干部武装和民兵,和第二次(清明节前夕)工委书记、县大队长率领的干部和县队,又跳到铁路北牛山、白石岭一带,潼北工委已全部集中在路北和县武装及区乡村干部民兵集中在一起。1947年5月上旬,工委书记李铁民、委员舒汉润、邓崑山、周镜涵等率领全工委地区所有在路北的干部、民兵、武装于夜间从苏鲁交通线上,安全返回铁路南,分赴各自岗位。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严惩敌伪】1947年5月上旬过陇海铁路那天晚上。经与工委研究同意,周镜涵率领部分武装经宋庄时,突袭捕捉伪四区区长宋玉琪,在叫开其圩门时,宋已逃跑没。对其母进行警告,要她告诉儿子,如若再做坏事,甘心为敌,决不饶恕。宋是国民党员,颇为狡猾,学会游击活动,不敢住在一个庄上;为了消灭流亡队、还乡团于措手不及,工委研究决定对茆圩、王圩、青坊一带伪政权,迅速包围、清剿,毙俘三、四百人,缴获机枪两挺,土洋步枪二百余支。
潼北工委地区武装南返首次大捷,经过几天的追剿,又消灭了一些流亡武装,伪政权逃跑。苏鲁交通通过的伪区缩短,潼海合并,东海县区扩大,军民一心,此后小汤庄的伏击战、全歼赵庄流亡队,一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
【向安峰山周围进军】1947年7月,东海县委召开区委书记会议,总结半年来坚持斗争的经验和教训。东海县广大军民团结战斗,牵制和抗击了陇海路东段南侧之城头、房山、上房、沭城等地之蒋军44师、28师、65师、原65师各一部及交警队、蒋记江苏保安队上万余兵力,取得辉煌成果。7月10日,东海地武及民兵清剿沭河一带蒋顽。18日,进剿沙河一带,逼近汤庄据点,23日继续向安峰山挺进,进军黄泥顶、石灰埠等地。当日夜,路北我军一部,袭击城头据点,活捉还乡团百余人。路南路北我军互相呼应。24、25两日,乘胜攻击王庄、九凤基、周沈庄、大小许庄。土顽闻风丧胆,于风雨交加中逃往房山、阿湖。这次清剿之后,安峰山四周南至石灰埠、北至大放、周沈庄、王庄,西至除集,东至刘圩,30里方圆地区完全为我控制。
【小姜庄事件】敌人的控制区日益缩小,敌人封锁苏鲁交通的控制能力也日见薄弱。在这种形势下,敌一方面无比恐慌,另一方面又不甘心失败,时刻寻找机会袭击安峰山地区。1947年8月31日,房山区委在小姜庄遭敌突袭,区委成员奋勇突围,组织委员仲佩森、区农会长刘恒月、民运委员李恒拔等十人当场英勇牺牲。区委书记徐祥甫、宣传委员张其寒、敌工委员王志超、治安股长陈德明等十八人被敌捕去,除两人被保释之外,徐祥甫等十六人残遭敌人杀害,房山区委受到严重破坏。足见当时斗争的残酷与艰难,这是我苏鲁交通线上又一重大事件。
解放战争时期,我地方武装和民兵在苏鲁交通线及附近英勇作战,打击敌伪,为保障交通线的安全畅通做出重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