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吉林安图2020年9月23日电(阚世良、安学斌)
吉林省安图县首任知县刘建封,誉为长白山文化之光。其科学考察长白山所著《长白山江岗志略》,全书十余万言,内容详尽丰富,举凡历史沿革、江山气势、奇峰圣水的释名、特异的自然现象、奇人怪物、山珍特产、古迹民俗、民间传说等等包罗万象,是一部全景记载长白山风光、风物、风情的重要著作,历经百年仍无后人著作可出其右,是研究长白山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之一。
《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猫耳山,一名帽儿山,在头道沟西。山起双尖,形如猫耳,高约六里。”
猫耳山是一座海拔1 069米的双峰山,山顶双峰对峙,雄伟异常,形似猫耳,因而得名。《奉天通志》记载:“山顶可容千余人守卫,能扼通往通化、集安的要道,山前之鸭绿江渡口亦可控制。语云:居高临下,势如破竹,此山可以当之。”
渤海国时期,猫耳山已成为军事重镇。因地势险要而成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此山又称帽儿山,满语称多拉哈苏苏。
猫耳山从清朝初年开始为封禁区。清顺治年间,开始在猫耳山设边台,派旗兵把守。1877年(清光绪三年),在今临江城区设猫耳山分防巡检,建衙署,修营垒,派兵驻扎,隶属通化县。冬天封河后巡检衙门迁驻八道江。1902年8月4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初一),设临江县,治所设在猫耳山,同时添设岭西分防。因猫耳山濒临鸭绿江北岸,故改称临江。派吴光国为设治委员,以南围子防营为县署,改防营为捕盗营,移驻泡子北崖。猫耳山曾是反清抗俄民众武装忠义军、六合拳的活动中心。设临江县后,为县衙所在地,成为临江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27年这里曾爆发了著名的抗议日本在临江设立领事分馆的爱国斗争。
延吉帽儿山,海拔517米。山上原有一个渤海国时期的烽火台,用火山岩碎石块堆砌而成,高约3米,顶直径约6-8米。墩台下有渤海郡国的军事建筑遗址。烽火台像个扣着的草帽,帽儿山因此得名。
全世界都知道中国的万里长城,可很少有人知道东北延边地区也有长城。延边地区的长城,文献记载较少。断断续续能看见些许痕迹的也就1万余米,当地群众称其为“边壕岭”、“古长城”、“边墙”、“土长城”等。延边的长城多为土石混筑,部分利用自然山险修筑。烽火台为圆包形、石筑,外围设有壕沟。
延边的长城是谁建的呢?没有资料记载。延边地区在唐朝时有过渤海国政权,在辽金时期有过东夏国政权,这些政权为了加强属地管理,都有可能修筑边墙。专家考证,龙井市细鳞河一带残存边墙,为东夏国遗存。
除军事作用之外,延边长城还有保护村屯居民、保障农业生产的作用。人们无法抵御从森林里窜出来的虎、豹、豺、狼等猛兽对村屯居民、牲畜的伤害,无法阻挡庄稼播种、生长和成熟期间,野猪、熊、鹿等对庄稼的掠食和破坏,于是依靠修筑边墙来抵御猛兽和食草动物,保护村庄和庄稼。
《长白山江冈志略》记载:“六道沟,南入图们江,在延吉厅界内。现设边务局于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