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吉林安图2020年4月10日电(阚世良、安学斌)
吉林省安图县首任知县刘建封,誉为长白山文化之光。其科学考察长白山所著《长白山江岗志略》,全书十余万言,内容详尽丰富,举凡历史沿革、江山气势、奇峰圣水的释名、特异的自然现象、奇人怪物、山珍特产、古迹民俗、民间传说等等包罗万象,是一部全景记载长白山风光、风物、风情的重要著作,历经百年仍无后人著作可出其右,是研究长白山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之一。
今人认识长白山,神圣、神奇、神秘,原始、源头、元气。
《长白山江岗志略》中,带“龙”的地名有龙门峰、龙湾、伏龙冈等,多与风水地形有关联。自然山水形态上变化多端,与传说中的龙相似,古人将山和水都比喻作龙,把山脉直呼作“龙脉”,把曲折的流水呼作“水龙”。这样,龙就成为山和水的象征。
“按,冈西南廿余里,俗呼为双龙尾岭,周长白山前后,百卉葱茏,莫过于此,一望而知为龙冈之起点。
白山纪咏云:“闲花点点绕龙尾,野草深深打马头。”
“龙山,在黑石河南。高约二里。”
“龙冈,干脉起自长白山之伏龙冈。南行三起三伏,为章斐岭。”
“起运山,一名老龙头,实龙冈之干脉。山岭高起,至苏子河如龙头伏河饮水状,实永陵之座山。”
“青龙山,东距起运山四十里,俗名马耳墩岭。”
“五龙沟,西距尚家河五里。”
“唐塔,在鸭绿十九道沟之梨树沟口、高阜之上。阜形如龙首。”
应当关注的是,《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的地名海龙、九龙口、和龙等源于满语音译,其中“龙”的音译反映出汉文化对满族文化的融合,寄托着满汉民族对长白山区这方土地的敬畏和祈愿。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象征。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中华龙文化的影响波及社会各个层面,并随社会发展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赋予新的内涵。
《长白山江岗志略》中的龙有相当强的地域特点。长白山天池视作龙潭,传说里面有龙宫,居住着龙王。
“又云,池中雷声时作,音同炮弹,百里外犹闻其声,俗呼为龙宫演操。”
“又云,平时水声澎湃,响如鸣金戛玉,俗呼为龙宫鼓乐。”
“前有道人登白山,由悬雪崖下临天池,见有倒鳞鱼数尾,赤白色,跃于池中。……失足堕池中,石滑不得上。伏石而下,约百余丈,忽而矗立,石层如梯。……手扶梯下六丈许,左右多洞,周视洞口,方圆大小不一式,皆有石床居中。惟左一圆洞:床上有一老人仰卧,鼾声如雷。不敢前,退趋石梯,跋磴奔波,如登天然。百步外回顾洞口,五色射眼,巨浪滔天。……醒时开目视之……身已在乘槎河上。……道人历言其事,始悟为龙所居。”
“相传,古有五蛟出天池,跳跃长白山上,留有五道坡口。旋四蛟入池不见,惟一蛟从乘槎河豁山劈岭,向东北狂奔而去。”
蛟龙是拥有龙族血脉的水兽在朝龙进化时的物种,只要再渡过难劫即可成真龙。因此蛟龙的表现极为活跃,若遇雷电暴雨,必将扶摇直上腾跃九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