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金寨县西北部、豫皖边界的汤家汇镇,是安徽省知名的十佳红色小镇,是大别山革命烽火的策源地、红军武装的发源地之一。
早在1924年秋,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南省商城县的南乡汤家汇(当时属河南省管辖)笔架山农校建立党的小组、支部。1929年爆发立夏节起义时,汤家汇是暴动点之一。从1930年5月到1934年4月,汤家汇境内先后组建、合编、改编和重建了成建制的5支红军武装,成为鄂豫皖边区红一军、红九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红四方面军的重要诞生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核心区组成部分。
位于汤家汇境内的红二十五军纪念雕塑
红一军独立旅在汤家汇吴氏祠组建
1930年5月中旬,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红一军军部以原红三十二师一部和商城游击队组建红一军独立旅,共编5个团,300多人。这是金寨境内诞生的第3支红军队伍,旅长廖业麒,政委项弼,洪学智曾在独立旅一团二中队任班长。旅部曾一度设在汤家汇镇街道大铺吴氏祠。
独立旅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游击战争,保卫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独立旅在旅长廖业麒的指挥下,先后在余子店、余家集、汤泉池、小马店、小河子等豫东南根据地周边地区开展游击战,取得很大胜利,使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在独立旅的保护下得到巩固和发展。1930年10月,独立旅编入红一军第三师。
红一军第三师在汤家汇小街重建
1930年10月,红一军第三师与第二师合编为第二师,第三师番号暂时取消。1930年11月,红一军前委为加强皖西的武装力量,扭转该地区的危急状态,决定在汤家汇重建红一军第三师。红三师由独立旅、黄麻补充营、六安独立师组成。辖七、八团两个团,全师1000多人。红三师师长肖方,洪学智所在的独立旅编为红三师八团,黄麻补充营、六安独立师编为七团。汤家汇老街住满了部队,红三师师部设在汤家汇的接善寺,两个团部分别驻在易氏祠、廖氏三柏祠。11月底红一军第三师重建后,与第二师一道,征战皖西,先后解放霍山、英山两座县城,歼敌3000多人,使部队在较大规模进攻性作战中得到锻炼,人员力量也得到发展,第三师发展到1200余人枪,并装备了迫击炮和机关枪。
红二十七师在汤家汇挥旗山下的学家垅改编
1932年9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西去川陕后,鄂豫皖军委命令将红军独立四师改编为红九军第二十七师。独立四师在完成掩护红四方面军转移后行进到与挥旗山一岭之隔的河南余子店,准备与敌作战。接到改编命令,即在挥旗山下的学家垅一带停止前进,着手进行整编。师部驻学家垅,部队驻程氏祠、程老湾、上塘湾等附近村庄。整编后的红二十七师,师长徐海东,副师长姚家芳,政委戴季英。下辖第七十九团(原独立四师十团)、第八十团(原独立四师十一团)、第八十一团(原独立四师十二团),将豫东南少共模范团及独立团打散分别补入三个团之中。师团领导参加的整编会议在学家垅厅房整整开了一夜。天亮后立即组织部队宣布整编决定。部队暂作修整,3天后即离开瓦屋基开赴前线,进行保卫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战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