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内陈列的铜像。 邱晓峰摄
编者按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为重温我党非凡历程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本报今起推出“党旗飘飘——庆祝建党90周年巡礼”专栏报道,将派出记者深入长沙各地的党史纪念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见证红色故土上的巨变,敬请关注。
从长沙出发,往浏阳市南部行驶两小时便到了秋收起义会师地文家市。昨日,记者来到这里寻访那段激动人心的红色记忆,并见证这里已取得的巨大成就。
寻访: 到处贴着红色标语的老书院
“工友农友哪哈,团结一条心耶……”文家市中学的孩子正在纪念馆的广场上放声歌唱,他们所唱的是《秋收起义歌》。据悉,在文家市,几乎人人都会唱这首歌。文家市中学初一班的袁君荣说自己从小学起就经常来这里,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她骄傲地说:“我知道这里是毛主席曾经住过还开了会的地方!”
据介绍,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在湘赣边界爆发。起义部队旗开得胜,国民党右派调遣军队大举进剿,危急时刻,毛泽东于9月19日率领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1500余人退到浏阳文家市,前委和师部驻扎在里仁学校。当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的后栋教室主持召开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根据敌强我弱的情势,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革命根据地。这,也成了中国革命的战略转折点。
文家市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就在纪念馆旁边。学校建于1841年,已有170年的历史。大门两边的墙壁上,依稀还可以看到当年留下的红色标语:“欢迎白军士兵下级官长来当红军”、“建立工农政权”等。
穿行在这个古老的学校里,记者依次看到了毛泽东、卢德铭等当年闹革命的先辈们的住处,两张长凳一块门板就是他们的“席梦思”;而在前敌委员会会议旧址成德堂里,当年就是在几张简陋的学生桌椅上,经过激烈的讨论斗争作出了有利于中国革命发展的伟大决定!
见证:爬墙看到了毛泽东
途经学校绿茵茵的小操坪,纪念馆讲解员告诉记者,1927年9月20日,这里集合了1500名工农革命军官兵,毛泽东站在操坪前的台阶上向大家作动员,他说,“我们要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只要我们团结紧,打仗勇,最后的胜利属于我们!”
1919年出生于文家市的居民张荣甫当年正好8岁,93岁的他依然记得当年那振奋人心的场面。“草坪里全都是人,毛泽东跟普通农民穿得差不多,蓝布衣,穿着草鞋,讲话带着湘潭口音。”他和伙伴们趴在院子墙头目睹了这一幕,这其中还包括了后来也走上了革命道路的胡耀邦和杨勇表兄弟。
张荣甫印象最深刻的还有1930年文家市大捷的那一战,“约两三个小时战斗就打完了。”指着高升岭山头,他讲述着当年红军成功打败据守山头的白军的故事,红军对当地百姓十分友好,受到了百姓的拥戴,“走的时候,好多人送鸡蛋送包子,还有好多人入伍走了。”
文家市63岁的彭传波告诉记者,1927年,他的爷爷和3个儿子(彭传波的父亲彭总兴、伯伯彭既兴、叔叔彭怀兴)都是赤卫队员。他们还到了会师现场,聆听了毛泽东的演说。而且1930年都参加了红军,后来爷爷牺牲在江西万载县,伯伯和叔叔也失去了音讯。
传承:全国革命老区亿元乡镇标杆
在文家市,记者见到了开国上将杨勇的亲侄子、64岁的杨仲湘。谈及杨勇,杨仲湘说叔叔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父亲原本给他取名为杨世峻。杨勇15岁就跟随彭德怀去长沙,然后进入井冈山。参军后杨世峻自改名勇。为了找个好工作,杨仲湘也曾找过叔叔,那时候杨勇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叔叔却对他说:“都出去了,家里的田谁种啊!要靠自己发展。”叔叔铁面无私,杨仲湘也能表示理解。改革开放后,杨仲湘自己办起了纸箱厂,年产值达200多万元。
自力更生,自强不息,这正是革命先辈留给家乡人民最宝贵的财富。文家市,这个两省交界之地的小镇,也正是靠着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2005年财税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超越众多地理条件优越的竞争对手,成为全省首个亿元乡镇,也是全国革命老区亿元乡镇的标杆,至2010年已经连续十年领跑浏阳市乡镇财政收入。
走在文家市街头,这里高楼林立、水泥道路四通八达,一片繁荣。“改革开放前,我们这里一穷二白,没有一条水泥路,房子破旧,饭都难吃饱。”文家市玩具烟花出口厂董事长李忠良是文家市花炮产业发展的见证人和开拓者。他告诉记者,几经波折和奋斗,从小作坊到工厂化,文家市的花炮产业已经发展壮大,成为该地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如今,文家市各类企业就达148家,花炮企业112家,仅李忠良的一个厂子每年就上交千万元的税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