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张红军临时借谷证五十斤券(蓝色版)。盖有040334编号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张闻天印”、“陈潭秋印”、“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司令部管理科”四个印章。说明此借谷票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司令部管理科曾经使用过。虽然破烂,但票面字迹不缺,使用单位印章清楚,不影响对文物的研究。
红军临时借谷证五十斤券有黑色版和蓝色版两种。黑色版为前期票,落款是“主席毛泽东”和“财政人民委员部部长林伯渠”;蓝色版的落款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张闻天”和“粮食人民委员陈潭秋”。无论什么颜色的五十斤券,存世都非常非常稀少,是一件很难得的苏区珍贵文物。
在土地革命战争历史上,红五军团是非常特殊的一个军团。红五军团原来是被蒋介石派往江西“围剿”红军的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全军17000余人。1931年12月14日,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联络在该军中共特别支部和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由赵博生、董振堂、季振同、黄中岳等人率领于驻地宁都城举行了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
起义成功后,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下辖红十三、十四、十五军,季振同任总指挥,董振堂任副总指挥,肖劲光任政委,赵博生任参谋长,刘伯坚任政治部主任。
红五军团在巩固、保卫中央苏区的斗争和红军长征以及在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他们中的大多数为中国革命事业壮烈牺牲了,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考验,不少人建国后成为各级党政军领导。
据史料记载,在红五军团中有四位卓越领导人,有着不同的人生历程:赵博生、董振堂血洒疆场;季振同、黄中岳被冤遭错杀。
赵博生:1897年出生于河北黄骅市腾庄乡慈庄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在冯玉祥部,1931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任参谋长。193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12月14日领导宁都起义,后参加红军,任红五军团参谋长兼十四军军长。
1933年1月,蒋介石的主力第九十师、二十七师和十五师向金溪、南城一带苏区进犯,企图歼灭红军主力一、三军团。为保障红军主力于黄狮渡歼灭敌人,赵博生奉命率四个团在长员庙吸引和钳制三倍于已的蒋介石军队。1月8日,战斗开始后,蒋介石部队的进攻十分猛烈,赵博生在距蒋介石军队百米远的地方,一边指挥,一边回击敌人,不幸头部中弹,当即倒地,壮烈牺牲,时年36岁。
赵博生不幸牺牲的噩耗传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致电五军团,吊唁赵博生。说赵博生“是为苏维埃政权而牺牲的,为中国民族解放与社会解放而牺牲的。他的牺牲,是永远光荣于中国苏维埃史上。中央政府表示悲悼和敬意”,并慰勉五军团的广大指挥员“更要继续赵博生同志的牺牲精神,坚决地进攻敌人,彻底粉碎帝国主义国民党四次‘围剿’与对我中央苏区的大举进攻,争取苏维埃在全国胜利,来完成赵博生同志未完成的任务”。为了永远纪念宁都起义的领导者、红五军团的缔造人之一赵博生,1933年1月13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下令,将宁都县改为博生县,命令全苏区于1月21日举行追悼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又在瑞金叶坪广场上,建造“博生堡”以示纪念,朱德总司令还亲笔题写了“博生堡”三个大字。赵博生的遗体被安葬在他领导起义的宁都县城。毛泽东称赵博生是“坚决革命的同志”。叶剑英曾于1962年“八一”建军节纪念日前作诗怀念先烈赵博生。诗云:
宁都霹雳响天晴, 赤帜高擎赵博生。 虎穴坚持神圣业, 几人鲜血染红星。
2009年,赵博生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董振堂:1895出生于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1917年考入清河陆军预备学校。1921秋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参加冯玉祥军。1926年9月,任国民联军第十四师第十二旅旅长。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第二十五师七十三旅旅长。1931年春,蒋介石下令调二十六路军南下江西进攻红军, 1931年12月14日,二十六路军17000余名官兵举行了震惊中外的宁都起义,投奔苏区,并被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团,董振堂任第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十三军军长,1932年5月升任第五军团总指挥(1933年1月改称军团长)。1932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指挥红五军团担任全军的后卫。1936年6月,红五军团在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并得到“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7年1月,董振堂率红五军一举攻占了甘肃高台县城。但被敌军马步芳等部约20000余人包围在高台,经过9天9夜的激战,至20日高台终于失陷,董振堂和3000多名红军将士全部壮烈殉难,时年42岁。
董振堂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曾经深情地说,“路遥知马力”,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
1938年黄镇同志出版的《长征画集》中,写有魏传统同志评价董振堂的诗句:“军团长,董振堂,战士雄姿人尊仰,随身不离枪。”
1985年8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从张掖来到高台烈士陵园时说:“董振堂是个人才,是一位好同志。”
2009年9月,董振堂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有人说: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至少是开国元勋,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军团长,和林彪、彭德怀平起平坐。
长征路上曾经有一个非常经典描写董振堂的故事。一天,陈慧清(时任苏维埃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的妻子)突然要生孩子了。早不生晚不生,偏偏在一场激烈的突围战刚一打响时要生了,而且是难产。当时陈慧清疼得满地打滚,身边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只有几个红军小战士。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正率领战士拼死作战,眼看着顶不住了,董振堂拎着枪冲回来问: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把孩子生下来?没人能够回答。于是董振堂再次冲入阵地,大声喊道:“你们一定要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结果战士们死守了几个小时,硬是等陈慧清把孩子生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一些战士经过产妇身边时都怒目而视,因为很多兄弟战死了,但董振堂又说了一句足以载入史册的话:“你们瞪什么瞪?我们流血和牺牲不就是为了这些孩子吗?”在那样的情形之下,一个军人说出这句话,真叫人荡气回肠!
季振同:1901年出生于河北沧县。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以后逐级升至卫队团团长。1925年,在全国大革命风暴冲击下,季振同深受影响,倾向革命。1926年冯玉祥领导五原誓师后,季振同随国民军参加北伐战争。1926年9月,任国民联军第十四师师长。1930年4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爆发中原大战,冯玉祥战败后,残部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六路军,季振同任国民革命第二十六路军七十四旅旅长,随后被调往江西“围剿”红军。“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季振同明确反对蒋介石对日不抵抗方针和“剿共”政策。他领衔联名给蒋介石发电报,要求回北方与日军作战。蒋介石则严令二十六路军继续“围剿”红军,更加激起季振同等二十六路军官兵对国民政府的不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