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思俭(1919~1995),陕西富平人,红军老战士,抗战老八路,正师级离休干部,人称“康团长”。1937年1月参加红二方面军“富平师”,历任红二军团第四师十一团三营战士,八路军第358旅715团排长、晋绥行署警卫连连长等职。在抗日战争中,他先后参加了忻口战役、收复晋西北七县城、大青山游击战、冀中深县邢家庄遭遇战等大小战役、战斗近百次。解放后历任兰州市警卫营副营长、公安军内卫第69团一营营长、甘肃省军区独立师二团副团长等职,在公安警卫战线上做出了突出贡献。1955年授大尉军衔,1962年晋升少校军衔,曾荣获华北人民英雄勋章、西北人民功臣勋章 、八一奖章、三级自由独立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一、参加红军富平师
民国八年(1919)12月16日,康思俭出生于流曲镇尚义村上康堡(今属忠惠村)一户农民家庭,自幼家境贫寒,少年时随父亲康振荣在铜川陈炉镇扛活谋生。时逢民国战乱,寄人篱下的生活奔波,让他苦闷不堪。1937年1月,红二方面军进驻铜川陈炉镇及富平流曲、到贤、美原、薛镇、曹村、底店等地集结整训和“扩红”。关中特委亦派出得力干部,在红军帮助下于各乡镇相继建立了“抗日救国会”,宣传抗日,协助组建红二方面军“富平师”,当地青年参加红军空前踊跃。
康思俭亲眼所见红军军纪严明士气高涨,官兵态度和蔼,不打人不骂人,还帮助老百姓干活。他觉得这才是穷人的队伍,遂萌生了参加红军的想法。但父母觉着儿子年龄太小,去队伍上很不放心。在康思俭的再三说服下,父母只好勉强同意,并嘱咐他去薛镇找舅表哥徐东海。舅表哥原名徐文彦,小惠杜村人,在红军“富平师”新兵连当连长。第二天早晨,康思俭告别父母出堡城门一路北上,步行十多里路赶到薛镇土木坊,报名时不会写字,还是别人替他代签名字。徐连长见康思俭聪明机智,便将他留在连部当警卫员。入伍不久即开始“习文练武”新兵集训,新兵杨选才(忠惠村人)是连队文化教员,他经常利用训练间隙教康思俭用树枝在地上写字认字。是年4月初,康思俭所在新兵连随红四师移防庄里镇以北的觅子店,不久红军“富平师”缩编为红二军团“新兵补充团”。
关于红二方面军“富平师”的创建过程,原陕西省政府参事胡希仲(胡景翼独子)在《我的挚友》文中说:“为壮大抗日武装,贺总命我组建富平师,朱瑞帮我筹划,解决武器,招募子弟兵。此时,忽然接到杨虎城的来信,言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他被迫出国,约我随行。”1937年1月“富平师”成立时,师长孟伯谦,富平窦村人,早年参加红军;政委金如柏,江西永丰人,长征老红军,原红二军团第六师宣传科长。下辖三个新兵连:红四师驻地薛镇新兵连连长徐东海,原陕甘游击队红军;红六师驻地底店镇新兵连连长赵石英,小惠忠惠村人,原陕甘游击队红军;红六军团驻地曹村镇新兵连连长王方民,小惠果坊人,曾任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长。全师共有富平籍新兵1000多人(大部分阵亡于华北抗日前线),连排干部多数为陕北老红军。4月初,孟伯谦私自逃往西安投靠了国民党,总指挥部遂决定将“富平师”缩编为红二军团新兵补充团,团长王志英(王方民胞兄),陕甘老红军、原曹村抗日救国会主任;政委颜龙茂,江西莲花县人,原红二军团民运部干部。4月中旬补充团建制撤销,新兵全部充实到红二军团第四、第六师。康思俭被分配到第四师十一团一营三连八班当战士,团长张新华经常给部队讲军事战术课。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爆发,国共两党合作,全面抗战开始。8月25日,红二方面军在富平庄里镇改编为八路军第120师,第四师改编为第358旅第715团,康思俭在第715团三营十一连八班当战士,时任连长杨皮祥(湖北人)。原补充团团长王志英因身染重病,留在家乡以教书行医为掩护做地下交通工作。原新兵连长王方民、徐东海、赵石英等,因年龄偏大去延安抗大学习。
二、抗日火线入党
1937年9月初,八路军120师在富平庄里镇召开抗日誓师大会后,随即出征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九月底,康思俭所在部队第715团抵达晋西北神池地区,“十月参加忻口战役,715团在宁武、原平、崞县、平社和忻口之间作战”(摘自康思俭手记)。
10月13日,忻口战役打响。次日,第715团从崞县大牛店南下,奔袭忻口以西的南大常庄、北大常庄、永兴村的日军。这里驻有日军混成第1旅团堤支队700多名鬼子,铁甲装备精良且战力凶悍。这对枪弹简陋的第715团来说,无疑是一场恶战。是日深夜,一营首先向南大常庄日军发起攻击,随后二营、三营也立即向北大常庄之敌进击,很快占领了北大常庄,并乘胜攻入永兴村。康思俭和战友们冒着日军密集的子弹勇敢冲锋,将敌人压制在村内。日军以坦克、装甲车增援反扑,敌我双方遂展开逐屋逐巷的争夺战。战至翌日拂晓,我军撤出战斗。该团“在南大常村、北大常村、永新(兴)村歼敌百余人”(康思俭手记),击毁坦克、装甲车各1辆,缴获各种枪械100多支,我团有数十名战士负伤或牺牲。接着该团又在卫村消灭鬼子50多人,缴获各种枪械60多支,战斗中康思俭被鬼子机枪子弹击中肩膀,形成贯通伤。
永兴村破击战,有力地配合了二战区驻阎庄部队的防御作战,遏制了右翼日军进攻忻口的嚣张气焰。在战斗中,年仅17岁的八路军战士康思俭,因作战勇敢多次受到连长杨皮祥表扬鼓励,并经指导员戴启云介绍,于当年11月火线加入中国共产党。康思俭生前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对于第一次参加战斗的新战士们来说,既兴奋又害怕,尤其是碰到刚才还说说笑笑的战友就突然中弹身亡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经过此次战斗锻炼,鼓舞了抗日热情,提高了战士们的积极性与战斗力。”太原失守后,715团在太原以北的自家庄、王封镇、杨家井等地防御作战中,击退敌人多次进攻,迫使进扰之敌缩回据点。是年12月,三营十一连连长杨皮祥在一次战斗中阵亡,胡云卿接任连长。
1938年2月18日至27日,八路军120师对同蒲路北铁路及平社火车站发起破袭战,拆毁铁路20余公里,炸毁鬼子军用火车3列,切断了敌人的铁路交通。27日,日军分别从忻口、太原出动鬼子约2000多人,企图南北夹击驻关城镇、石岭关、平社地区的八路军主力。是日黄昏,我第715团奉命对田庄以西的鬼子发起攻击。傅传作率一营向高村车站猛烈追击,唐金龙率二营在西高地东南侧袭击敌装甲车,陈刚率三营追击日军至北白村附近,乘敌集结混乱之机,突然火力袭击。三营十一连在向敌人冲锋时,八班长不幸中弹牺牲,连长胡云卿当即任命康思俭为八班班长。康思俭满怀为战友报仇之恨,带领全班继续勇敢追击敌人。在715团的猛烈攻击下,日军遭到重创后乘装甲车仓皇溃逃。3月,康思俭所在部队“先后参加了晋西北粉碎日军围攻及收复岢岚、河曲、保德、偏关、五寨、神池、宁武等7座县城的战斗”(摘自康思俭手记)。是役,八路军取得了反围攻作战的胜利,开创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新局面。
三、挺进大青山
1938年5月,第715团列编李井泉支队,奉命开赴绥远创建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6月,第715团在雁北地区清水河县的台子村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当鬼子军车进入伏击圈,王尚荣团长一声令下,步枪、轻重机枪一齐开火,车上的鬼子慌作一团。二营、三营的勇士们端起枪勇敢向敌汽车冲去,鬼子纷纷往车下跳,有的还没等跳下车就被击毙。鬼子哇啦哇啦的嚎叫企图反扑,康思俭所在三营冲上公路与敌展开白刃战,有的战士索性抡起大刀砍向鬼子。一阵拼刺刀后敌人大部被歼,还有十几个鬼子躲在车底下抵抗,战士们冲上去用刺刀结果了鬼子的狗命,并活捉了4个鬼子。随后又在赵家堡反击日军偷袭,击毙鬼子50余人。第715团首战告捷,极大地振奋了雁北地区军民的抗日热情。
8月初,李井泉率大青山支队由右玉县出发,从杀虎口越过长城,进至绥远凉城县南的厂汉营。日军闻讯,派出两个日军联队、两个伪军骑兵师共5000余人,在飞机掩护下围攻我军。一天,李支队长正在一处高地指挥部队突围作战,突然一发炮弹嗖地飞来,警卫员张继昌急忙把首长推向低洼安全处,炮弹“轰——”的一声炸响,张继昌连同他经常骑的那匹大白马一起被鬼子的炮弹炸死了。警卫战士何福林(美原镇北街人)目睹了张继昌牺牲的经过,每提起此事都泪眼汪汪。战后,李支队长嘱咐康思俭说:“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找到张继昌烈士的亲属。”1969年康思俭回到老家富平,终于在到贤庄镇村槐园堡找到了张继昌的亲属,并出具了张继昌抗战牺牲的证明。
大青山支队在李井泉的指挥下,很快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转移到偏关县贾堡休整。几天后,李井泉率主力部队再次挺进大青山。康思俭所在第三营作为先头部队,在陈刚营长率领下沿山地间道昼伏夜行,于8月26日晚突然向天城村日军据点发起袭击,出其不意歼灭鬼子100余人,炸毁汽车10余辆。三营完成牵制敌军的任务后,迅速随主力北上蛮汉山太平寨。不久,大青山支队主力继续北上,一营继续留在蛮汉山坚持游击战。9月初,王尚荣团长指挥二营和三营,首战陶林城告捷,再战乌兰花予敌以重创,又在固阳—武川公路阻击日军,掩护支队机关人员转移至九峰山。此后,二营留在九峰山坚持游击战,王尚荣率三营进军绥西。10月初,康思俭所在三营冒着鹅毛大雪进至石拐镇,乘敌不备发起突袭,缴获了长短枪300余支及大量弹药等物资。月底又夜袭陶思浩,迅速切断敌电话线,一举占领了火车站,并活捉了伪镇长。
康思俭生前回忆大青山战斗经历时说:“我们715团所在的大青山支队,挺进大青山仅有四个月,在10倍于我之敌的统治区极为艰苦困难的环境下,坚决执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历经近百次战斗,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剿灭土匪数十股,取得了武装斗争的重大胜利。回想起往日的战斗岁月,一切都历历在目。在战斗中,自己作为一名排长,时刻想的是:坚决服从命令,带领全排奋勇杀敌!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别的都不多想。我如此,别的战友也如此。”
四、幸遇白求恩疗伤
1938年12月,第715团、第716团归建第120师(代号“亚洲部”)直接指挥,奉命开赴冀中抗日前线。此时,第715团(代号“亚五团”)各营建制亦有所调整:三营营部及九连、十连与一营三连1个排、二营六连1个排合编为游击队,由一营副营长邹凤山带领留在大青山坚持抗日;原三营十一连各排补充到一营和二营,康思俭任一营三连排长,时任连长田德龙,营长唐金龙。1939年1月初,第715团(缺三营)由大青山出发,历雁北、跨太行山,长途行军历时月余,进入河北境内。2月6日,部队在新乐县城与长寿火车站之间通过平汉铁路,9日下午到达深泽县以东的中央村、苦水村。部队稍事休息,又继续向东开进,于深夜抵达深县(今深州市)东北之北周堡。部队原计划在这里宿营,地方干部报告说,附近王庄、邹村昨日又新增日军500余人。此时正值日军对冀中地区进行第四次大扫荡,敌情态势十分严峻。我715团为避开与敌正面冲突,遂向深县县城东面的邢家庄、穆家庄转移。
2月10日拂晓,一营刚赶到邢家庄,即遭遇由邹村出动的1000多鬼子的突袭。各连迅速占领村边要点,利用房屋和临时掩体英勇抵抗,连续打退日军在坦克、装甲车配合下的数次冲击。战斗非常惨烈,三连排长康思俭率全排阻击敌人时,被子弹击中下颚负了重伤,连长田德龙连忙喊来担架队,唐金龙营长将缴获的鬼子军大衣盖在康思俭身上,说:“康思俭,马克思不要你,马上送你去师救护所。”我军寡不敌众,二营遂由穆家庄沿道沟移至大田庄组织防御,掩护一营节节抗击并向南转移。此时,王庄鬼子援兵赶到,日军在坦克和炮火掩护下,连续向我大田村阵地冲击。二营利用房屋沟坎做掩护,坚守阵地顽强抗击。战至16时,我军主动撤出战斗,在北杜村集结后向东北方向转移;两路日军会合后亦向大田庄之南的护驾池方向撤退,战斗遂告结束。这是该团进入冀中平原打的第一场遭遇战,与日军激战9个小时,毙伤敌130余人。我一营二营亦伤亡惨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