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德林(1918.3~1996.1.20)
1953年,何德林在速成中学学习时的作文本。
何德林是四川省蓬安县徐家场人,生于1918年3月。1933年参加红军少年先锋队,后来改编转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九军独立团。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红四方面军的第9军、第31军、第4军,历任战士、护士、看护长,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红四方面军长征,曾三次过雪山和草地。193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29师385旅769团班长。军委供给部会计、副科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军委办公厅供给处科长、军事博物馆管理处处长。1955年,被授予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96年1月20日,因病在北京去世,终年78岁。
2018年是何德林百年诞辰,子女们为了缅怀父亲,特地整理了他当年学习文化的两个作业本。这两本里约有二十几篇作文,从平平淡淡的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红军战士在战斗、生活中的情怀。
我们在整理并且用电脑录入这些作文时,深深感到父亲的文化程度有限,能够写成这样真是非常不容易。父亲从小给地主老财放猪放牛,没有进过一天学堂。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深切感到没有文化的苦恼。1953年,组织上批准父亲到速成中学学习,以提高文化水平,实现了他多年的心愿。每一篇作文里都包含了他对学习文化的渴望和热情,也表达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我的一位战友看了其中几篇作文后有感而发:“老兵走远了,更感到老战士留下的点点滴滴都是那样珍贵。毛主席1937年7月在《实践论》中的话:‘我们的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对老一代的历史了解越多,对他们为什么投身革命,历经曲折艰辛依然无怨无悔、无私无愧的体会就越深。老人家渐渐远去了,但通过方方面面加深了解,每每觉得离他们近了,渐渐像摸到了脉,有了心交、神交。”
父亲是因为爷爷早逝,年轻守寡的奶奶带着五个年幼的孩子艰难度日。父亲从小就给地主家干活,受尽了打骂和欺凌。1933年8月的一天,父亲路遇“扩红”的队伍,听了红军宣传的革命道理,便决心参加红军。他在作文《我是怎样参加红军的》中写道:
“为了穷人要翻身,过好日子,必须革命参加红军,这是我的迫切要求。因为我家中尝到了地主对穷人的压迫,欠下了地主的债,没有办法还债,父亲逼得不敢在家种庄稼,最后离开我们,出远门受苦,一去再也没有回来。我在家中还不是给地主放牛割草,过着牛马一般的生活,我想到了这些,只有参加红军,出来革命,才是我唯一的出路。” 于是父亲说服奶奶,参加了红军,父亲在作文《红军过草地的经过》中写到:
“大草地,是一片荒凉寒冷的地带,找不到一户人烟。除了空中飞过的几只大鸟以外,其余的就是草原,一望无边,不知道有多大。这个大草原,给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这是难以忘记的一件事情:革命是经过许许多多的曲折的道路,才有了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1937年9月了亲历了著名的阳明堡战斗。他在作文《阳明堡战斗的经过》中讲述了激烈的战斗经过:
“我们的赵营长立即命令开始射击,叫一部分人与敌人战斗,另一部分人就往飞机跟前投掷手榴弹。经过了两个钟头的战斗,就把敌人二十四架飞机都打得起了火,烟雾充满天,熊熊大火照得好像白天一样。后来敌人出动了十几辆坦克、装甲车,企图包围我们,我们已经完成作战任务,退出了飞机场。可是我们的赵营长,就在这时光荣的牺牲了。”
父亲1938年3月参加了响堂铺伏击战。他在作文《响当铺阻击战的经过》中写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