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城北乡雅施村坡岭头的新编21师师部旧址
任传桂
张贤得
章焕生
陶悟青
施金友
71年前夏秋之交,在温州城区西郊的莲花心(今也写作莲花芯,在市区景山森林公园内),国军第88军新编21师与陆军突击总队一部在88军暂编33师及浙江保安部队的配合下,向占据该处与温州城内的日军发起反攻,此役以参战部队之多、人员伤亡之重(国军伤亡不下两千人),堪称温州抗战史之最,更是1944年丽(水)温(州)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获知省内其他地市尚有亲历莲花心之战的健在老兵十余位,温州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特意前去慰问,聆听他们的追忆。
战斗惨烈,伤员多得无法想象
现居椒江的张贤得老人——当年88军野战医院的担架兵是我们此次探访的首位老兵。他给我们讲的最多的是1944年莲花心之战的惨烈,前线抬下来的伤员多得根本无法想象。“屋里屋外、走廊、天井、操场上都是伤员,缺一只手的,缺半只手的。缺一条腿的,缺半条腿的。一只眼珠没有的,两只眼珠都没有的,什么样的伤员都有,而且都是重伤员。”
当年88军野战医院全部出动到了温州,张贤得的任务就是在山上搜索伤员,然后抬下来送去抢救,发现牺牲的将士则用几块木板钉成一个简易棺材就地埋葬,很多牺牲的战友都没有完整的遗体,往往是被日本人的炮弹、地雷炸得粉身碎骨。那段日子,前方惨重的伤亡让担架兵们夜以继日地忙碌,累得喘不过气来。
在嵊州,我们见到了同在88军野战医院的准尉医生袁毅。当时他被派到莲花心附近几百米山头上的一个小庙里,这个小庙就是为前线负伤官兵紧急包扎止血的裹伤所,只有一间房子、一个菩萨,菩萨前面一张桌子,上面可以放药,两面有石凳,庙旁边有一挺重机枪和两挺轻机枪。这是他头一次在离前沿这么近的地方做医疗救护。“我们的伤兵都是手臂断了、腿断了,都是炮弹炸的,不是枪打的,所以需要很多绷带止血。单单经我的手紧急处理,再转到后方野战医院的重伤员就有三四十个。”
野战医院在后方一座大庙(据考证为瓯海雄溪万年寺)中,有十几个医生,两个担架排,两个看护班,看护班里都是男护士。由于药品缺乏,条件简陋,常常无法及时给重伤员做手术。相比牺牲或伤残的战友,袁毅幸运地躲过了日军的炮轰。一次,日军发现了这个裹伤所,立即一炮打来,没打中,袁毅知道可能是试炮,赶快背起一个伤兵往旁边的机枪阵地跑,很快第二炮命中小庙,如果迟一步,他和这位伤兵就没命了。
攻上莲花心,抓了十二个日本兵
在袁毅的记忆中,莲花心血战不仅战况惨烈,而且我爱国官兵更是英勇无畏。袁毅很确定地说有多次的拼刺肉搏,“我们的战士很勇敢,战前就做好了跟日本兵拼刺刀的准备,在莲花心山岙的小村庄里,战士们把老百姓家的棉被捆在胸前,作为拼刺时的防护设备。那个时候很穷,老百姓的棉花稀有得很,被战士们的勇敢感动了,都愿意把家里棉被给他们用”,“最开始我们的部队攻上了莲花心,第二天日军大部队来了,我们的粮食不够,重武器跟不上,结果只有撤退。”
直接参战人员的回忆更真切。临海老兵冯米乾当年是新编21师63团特务排的上士班长,他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立即戴上志愿者给他发的勋章,在志愿者与数十位村民簇拥下坐到大门口给我们讲他亲历的莲花心之战。他所在部队在莲花心一带跟日军攻防战加拉锯战,前后打了近一个月。日军在山上构筑了很多碉堡和工事,炮是一层层的。他们攻上了莲花心,占领了日军一个大队部,抓了十二个日军俘虏。很快日军展开反攻,“我们的武器太差,日本人的大炮太厉害了,我们的工事根本经不起大炮轰。这一仗我们师死了几千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