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2月29日是聂荣臻元帅诞辰120周年,不禁使我们想起聂帅伟大而光辉的一生,他的思想的光芒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进的道路,深深的感恩之情油然而生,情不自禁的写下了今天的文章。
2012年12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河北阜平,这是他作为国家主席、军委主席、党的总书记第一次走访的革命老区,他选择了阜平,而阜平被聂荣臻元帅称之为第二故乡。无论是天意还是安排,都令人感动和欣慰。习主席在走访阜平的过程中说:我跟聂帅有很深的渊源,我是八一学校的学生,八一学校是聂帅创立的。
聂帅最伟大的地方,不仅仅是在建立新中国时立下了赫赫战功,更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打造了坚固的国防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强大的基础。
1956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点将,让聂帅负责新中国的国防体系建设。当时的情况是“一穷二白”,“一张白纸”。后来聂帅回忆说,“我国国防尖端科技在1958年前还是一片空白”,“光学仪器工厂也只能搞些低倍率望远镜,连瞄准器都不能生产”。但在聂帅的领导下,我国国防尖端科技从无到有,只用了短短十六年的时间,新中国就进入了核大国行列,拥有了世界话语权。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空爆成功,1970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71年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开创了新中国科技史上的“黄金时代”。至此,尖端的国防体系已形成规。 1968年,在美苏两国的推动下,联合国大会核准通过了《核不扩散条约》,但此时中国已经拥有了核武器(主要是氢弹)。也就是说,要是“两弹”没及时搞成功,后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就不可能有这么高,因为,只有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才能合法拥有核武器,这是中国跃居世界强国的关键一步。正如邓小平所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现在,“东风”“巨浪”战略核导弹已成为中国的镇国重器,是国家硬实力的最高表现,也是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根本保障。可以说,“两弹一星”真正挺起了新中国的脊梁,培育了第一代科技工作者,奠定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精神。
为什么那样一个艰难困苦的时代,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创造出这么多的重大科技成果?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后人深思的问题,对新时代科技强军和科技兴国战略也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搞“两弹一星”,就是由最高层牵头,把全国的科研力量都集中起来,集中力量来办大事,聂帅把它形象地比喻成“多兵种协同作战”:“这里最重要的是科学技术单位和生产单位扭成一股绳,在全面安排之下,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和作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在当时环境下,要形成这种全国一盘棋、科技大协作的局面。
1982年1月2日下发的《关于成立国务院科学技术领导小组的通知》中,邓小平专门做了一段很长的批示:“聂荣臻同志担任科委主任的时候,曾进行了大量工作,把科学院、高等院校、产业部门、国防科委和地方的科技力量,即所谓五个方面军组织起来,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按照规划分工协作,全国一盘棋。交给哪个单位什么任务,都感到光荣,很高兴地接受。互相照顾,全力支援,很少有扯皮、踢皮球之类的事。聂总那个科学小组既管任务,又管人;既管军,又管民。把管任务和管人结合在一起。对用非所学、安排不当的,没有任务的科技人员,小组有权调整。急需人才的地方就调人去加强。所以,在科技攻关特别是两弹的研制,效率很高,取得显著成果。”
现在,这种全国协作、科技攻关的组织形式,已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