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不可割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新的人民武装,但其诞生、成长与旧军队有着千丝万屡的联系,其中一部份甚至就是从旧军队改造而来的。在改造旧军队方面,作为共和国开国元帅的聂荣臻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形成其卓越的思想。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对此进行认真的总结、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聂荣臻改造旧军队的杰出贡献
策动张发奎所部二十五师参加南昌起义
1927年7月26日,南昌起义在即,周恩来向聂荣臻布置任务,要他到马回岭把张发奎第四军的第二十五师拉到南昌参加起义。
第二十五师师长李汉魂是张发奎的亲信。该师辖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七十五3个团。第七十三团的前身即叶挺独立团,团长周士第是共产党员。第七十四团团长是张发奎的人。第七十五团副营长孙一中是黄埔一期的学生,任第七十五团中共支部书记,实际上掌握着这个团的领导权。根据这些情况,聂荣臻决定先拉第七十三团。他与周士第商定,把辎重装上火车运走,部队接着向德安集中。他随后到第七十五团。第七十五团与师部驻扎在一起,行动不便。于是,他和孙一中确定,以野外演习的名义,只拿武器弹药,把该团3个营的部队拉出来,在第七十三团后面跟进。第七十四团只带出一个侦察连,这个连的连长是共产党员。
南昌起义的枪声8月1日凌晨2时打响,到凌晨6时肃清了城内抵抗的全部守军,一列火车作为预先约定的信号来到了马回岭。聂荣臻指挥部队上了火车,经德安向南昌开进。德安至南昌的铁路被破坏了,聂荣臻带领起义部队连夜行军,经十多个小时于8月2日拂晓到达南昌。第二十五师的两个团又一个连,共计3000人汇入南昌起义的队伍,编为起义军第十一军的第二十五师。大批参加起义的将士后来成为人民军队的战斗骨干,周士第成为开国上将。
收编各色武装投入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开始不久,聂荣臻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他把收编杂色武装,作为晋察冀抗日武装力量发展的一个方向。1937年11月14日,聂荣臻向总部和中央发电报告说,收编溃兵大有希望,此后他多次向中央和总部汇报了这方面的情况。
王天存原是国民党军的骑兵连长,他拉起了一支名曰“察南抗日别动队”的队伍,实际上也干了些草寇勾当,被老百姓称为“黑马队”。为了争取、改造这支队伍,聂荣臻批准了杨成武和邓华的改编方案,将王天存部编入独立第一师第二团,王天存担任团长,参加过长征的原团长黄寿发改任副团长。
1938年8、9月间,聂荣臻指示军区有关部队,争取伪军满城石振声部、保定李允声部、徐水“警防队”共1600余人及伪冀东保安队近1200人起义,获得成功,并分别改编为人民抗日军和游击军,李允声、王溥分别为两支部队的司令员。与此同时,他也下令惩办了一批彻底堕落为土匪和汉奸的首恶分子,解决了他们的土匪汉奸队伍。
国民抗日军是一支活跃在北平西山的1000余人的抗日队伍,成员主要是东北流亡学生、平郊农民群众、冀东保安队逃出来的士兵。聂荣臻在报经八路军总部同意后,以朱德总司令的名义修书一封,送交国民抗日军表示慰问,宣传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介绍八路军抗战情况,并郑重提出,如果他们愿意联合作战,八路军表示热烈欢迎。国民抗日军在共产党员的推动下,经过聂荣臻和军区其他领导人的教育帮助,1937年12月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第五支队在平西地区积极抗日,1938年8月编为一分区三团,在抗日战争中屡立战功。
改编参加北平和平解放的傅作义部队
解放战争后期,聂荣臻积极促进北平和平解放。1949年1月22日起至31日,傅作义部的两个兵团部、8个军部、25个师共25万人全部开出北平城,接受改编,北平宣告和平解放。作为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司令员的聂荣臻,抓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迅速改编傅作义的20万起义部队。
2月9日、17日、20日,聂荣臻与林彪、罗荣桓先后向中央军委报告情况,并请示改编傅作义部队的办法:傅方总部及兵团部、军部一律撤销,以师为单位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独立师。士兵分别编入人民解放军各部队。对军官愿意回家者,按各级原薪发3个月饷。发给由北平至上海或其他地区同等路程的车票、船票费(包括家属)。除不准带走武器及公家物资外,私人财物准予全部带走。按工作与职务需要,准予带一、二名护兵同走。家居解放区的回家后可分得应得的一份土地,如本人系地主家庭,其土地财产不管已分或未分,均按土地法大纲第八条的规定处理,只要今后遵守政府法令,不咎既往。军官不愿回家的分别送学校学习,或经集训后担任与解放军职务相应的副职。军官家属与解放军随军家属同等待遇。技术人员直接编入解放军任职。2月1日,解放军方面和傅作义方面组成了联合办事处,办理傅作义所属部队的改编和对傅部军政官员的安置,以及各部队、机关、厂矿、企业等完整的移交。
此后林彪、罗荣桓忙于别的事情,有关傅部改编的工作由聂荣臻负责。他对此抓得很紧,加之政策得当,工作细致,改编工作很快就圆满结束了,使傅作义部队获得了新生,成为人民解放军的组成部分。
整编缓远董其武起义部队
原晋绥区划归华北局领导后,中共中央决定以后绥远问题的谈判,改由华北局、华北军区聂荣臻、薄一波领导、主持。聂荣臻和薄一波负责领导与绥远的和谈,按照毛泽东的“绥远方式”的战略部署,妥善地处置各类问题,包括取消了对董方的政治攻势,停止组织董军哗变与瓦解董军的工作。
毛泽东决定绥远起义可设军政委员会、由傅作义任主席后,聂荣臻和薄一波按照毛泽东的要求,积极为傅作义去绥远做准备。聂荣臻根据绥远的形势,选定了归绥与包头之间的美岱召为傅作义的驻留点,通知铁路部门,给傅作义准备了装甲专车,抢修车辆,选派了最好的司乘人员。接着,聂荣臻又通知部队,选调了战斗力很强的一个营,负责警卫工作。他还命令沿途部队,务必做好安全保障工作,使绥远部队的整编工作顺利完成。
1950年底,为了适应抗美援朝需要,聂荣臻提议绥远部队整编为二十三兵团,董其武任兵团司令员,开出绥远到河北衡水整训。经过一个多月的整训,二十三兵团跨过鸭绿江,投入了抗美援朝。全兵团完成任务出色,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华北军区和朝鲜政府奖励。
聂荣臻改造旧军队的卓越思想
把改造旧军队作为打击敌人、壮大自己的重要手段
1924年10月起,聂荣臻在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课程中有十月革命史、俄共(布)党史、世界革命史、工人运动史等。1925年2月起,聂荣臻在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5个月, 学习了军事、苏军史等。通过学习,为聂荣臻日后的戎马生涯打下了基础。聂荣臻从苏联红军历史中了解到,苏联红军有一部分是从沙俄旧军队发展而来的,包括向冬宫开炮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就是布尔什维克通过工作后争取过来的。从而深刻认识到,人民军队的建立、发展,与改造旧军队是分不开的,应该把改造旧军队作为建立、发展人民军队的重要工作。
回国后在黄浦军校政治部任职期间,聂荣臻与各种军队接触很多,了解到各种军队的基层构成中,缺衣少食的劳苦大众尤其是农民占了大部份;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全国人口大部份的状况将长期存在,这部份人的阶级地位和生活状况决定了改造旧军队的可能性;改造旧军队不仅对扩大兵源都大有好处,而且对于改进人民军队的武器装备、提高战技术大有裨益。
随着仗越打越多越打越大,聂荣臻的战略思想日臻成熟。他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孙子兵法》的要义之一。这就形成了较完整的改造旧军队的思想,更加自觉地把改造旧军队作为建设人民军队、削弱敌军的重要手段。正是在这种思想基础之上,聂荣臻能够按照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针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客观情况、不同的改造对象,采取不同的改造方法,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紧紧抓住枪杆子,牢牢掌握改造旧军队的的主动权
聂荣臻认为,改造旧军队是对站在敌队阵营、手握武器的敌人开展的工作,表面上以和平的方式进行,实际上充满凶险和变数,随时可能流血牺牲,因此必须切实以武力为后盾,紧紧抓住枪杆子,方能掌握改造的生动权。
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对于那些已经收编,但仍然本性不改的头目,始终头脑清醒,高度警惕。他曾经说过:“不要以为你委他个司令,他就听你的话,没有这回事。”他在与杂色武装打交道的过程中,得出一条经验:少数本质不好的头头往往很难改造过来,至少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明显的改造。为此,他下令惩办了一批彻底堕落为土匪和汉奸的首恶分子,解决了他们的土匪汉奸队伍。
1939年初,标榜抗日的“七路军”司令孟阁臣有投向日军的活动,聂荣臻要杨成武立即采取紧急措施。杨成武提出借开会的机会,把孟阁臣扣下。聂荣臻认为扣他一个人,掌握不住他的部队,搞不好容易出大乱子。聂荣臻指示,集中3个团的兵力,出其不意地把孟阁臣的部队包围了。孟阁臣被俘,他部队的绝大部分成员经过教育后成为真正的抗日战士。1月8日,聂荣臻发布了将孟阁臣撤职逮捕的命令。孟阁臣被押送到军区,聂荣臻与他谈话,希望他认罪悔改,弃旧图新。但孟阁臣极不老实,表面上痛哭流涕,口口声声要改邪归正,没有几天,便越狱潜逃,很快被抓了回来,经边区政府审讯后处决。
1939年2月,赵玉昆的“十路军”正式编入一分区建制。不久,聂荣臻指示将“十路军”与“七路军”留下的部队共6、7千人合编为五支队,委任赵玉昆为支队司令,派共产党员王道邦任支队政委,意在团结赵坚持抗日。1940年3月,赵玉昆率部叛变投敌,在投敌前将派去的一些干部和共产党员活埋,王道邦也险遭不测。但是,由于党在五支队进行了坚强的政治工作,五支队绝大部分干部战士有觉悟,所以赵玉昆只带走了少数亲信。他投敌后,任易县伪警备团长兼特务部长,作恶多端,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在北京被捕伏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