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理想和信仰,不可能为党、国家和人民作出牺牲,共产党员应该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牺牲。宁都籍革命烈士汪木胜,就是这样一位“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优秀共产党员。
汪木胜,原名汪耀珍,1896年4月出生于宁都县黄陂镇高田村。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饱受地主劣绅的欺凌。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他稚嫩的肩膀上,7岁开始帮地主放牛、砍柴、挑水、砻米、筛米糊,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但生活的艰辛并没有压垮他,反而使他愈加刚强,让他看到了黑暗社会和地主豪绅的残忍本质。
大革命失败后,宁都县党组织由县城转移到黄陂、小布一带秘密活动。郭定远、赖奎轩、王俊等共产党员先后来到玉源村,秘密发展党的组织。他们有的住一两天,有的住十天半个月。汪木胜开始接触革命思想。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和党组织的秘密活动,汪木胜积极主动地担任党组织的交通员、警卫员。尽管没有读书,但是深受郭定远、赖奎轩等共产党员的影响,逐渐掌握了许多革命知识,政治上也逐渐成熟,1928年6月,汪木胜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汪木胜积极利用串亲访友、联系石工生意等多种方式,通俗易懂地向劳苦群众宣传为什么要闹革命的道理。在汪木胜的积极宣传影响下,周围村庄的240多名群众纷纷加入到革命阵营。仅3个多月,砦头、塘源、玉源、白石坑、陈坊、营里等6个农民协会和赤卫队就秘密建立了。汪木胜担任了塘源村农会主席兼赤卫队长。
汪木胜到任后,严以律己,以身作则,革命先革自己的命。他带领农会会员打土豪,打的第一个就是自己的叔岳邹宗英,没收其稻谷7万多斤、土地140多亩、房屋20余间、银元460多枚,烧毁房、田契10多张。邹宗英慑于革命势头,夹着尾巴逃跑了。汪木胜又带领赤卫队将其抓回,开斗争会,并处以重刑。在划阶级运动中,汪木胜又把岳父邹宗珍如实划为富农,没收其稻谷6000多斤,土地20多亩,银圆110多枚,并分给贫苦农民。小舅子邹善正对他这种六亲不认的做法十分不满,到处散布反动言论,对抗革命。汪木胜决定要处理小舅子,提出处以极刑。一些干部考虑汪木胜已将岳父划为富农,又没收了财产,还要将唯一的小舅子处死,难免伤害亲人的感情,要求从轻发落。一些亲戚听说后,也纷纷上门求情,施加压力,要他放人。但是,汪木胜坚定地说:“反对革命者,那怕皇帝老子,一律严惩。我妻舅思想反动,罪有应得!”几天后,邹善正被处决了。1929年,毛泽东来到黄陂,得知这些情况后,高度称赞汪木胜是:“苏区人民的好干部。”
1930年3月,汪木胜调任连陂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后,向家属立了三条规矩:“一、不准向组织伸手要这要那;二、不准多得分配的钱物和土地;三、不准为亲友说情。”4月,汪木胜带领连陂乡农会和赤卫队打土豪,没收稻谷4万多斤。此时,汪木胜家已有一个多月无米下锅,靠野菜、糠渣充饥,家人个个脸色腊黄。在分配物资时,乡干部瞒着他多分了一石谷子给他家。汪木胜知道后,连夜把多分的谷子送回乡苏维埃政府,并严厉地批评这位干部:“我们打土豪是为了劳苦大众,决不是贪图个人的利益。”
1931年2月,汪木胜调任黄陂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不久,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围剿”。在黄陂战斗中,惨败的敌人恼羞成怒,火烧黄陂、小布纵深80里,烧毁了民房132间,商店300多家,祠堂、庙宇28个。汪木胜立即发动黄陂的广大群众和泥、木、石、瓦匠,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为此,汪木胜被选为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出席了大会。1932年2月,汪木胜调任宁都县苏维埃政府主席。
汪木胜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的生活更加俭朴了。他只有2件一蓝一黑夏天穿的粗布衬衣、一件父亲遗留下来的破棉袄、两条白色的夏布裤、两双布鞋。他的办公室极其简陋,只有一桌一凳、一笔一砚、一盏油灯、一顶斗笠。下乡检查工作时,汪木胜从不骑马。有人问他为何不骑马?他如此回应说:“骑马不好,容易脱离群众。同时,也不便于向群众了解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