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心为党,视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利益;他创造性开展工作,创建了赤卫队和乡、村苏维埃政权;他无畏艰险,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就是宁都籍革命烈士郭志墅。
郭志墅,1896年9月生于宁都县黄石镇沙子岭村一户贫苦家庭。因家境贫寒,他只读了二年书。由于常常遭人欺凌,郭志墅到兴国拜师习武,经过两年勤学苦练,基本掌握了武术技能。谢师回乡后,他凭借过硬的武艺,主持社会公道,抑暴安良,深得父老乡亲的敬重与称赞。他一身正气,深得共产党员刘道二的欣赏。在刘道二的教育和引导下,郭志墅走上了革命道路,经常深入黄石走村串户,访贫问苦。1926年冬,郭志墅地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宁都早期共产党员之一。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异常严峻,全国各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斗争此起彼伏。宁都国民党右派与豪绅地主勾结,大肆捕捉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面对革命低潮,郭志墅坚信革命必胜,继续在劳苦大众中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为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1927年11月上旬的一天,100多位共产党员、农民、陶器工人在长胜窑下举行武装暴动。武装暴动后,郭志墅加入了由黄河清、廖彬率领的游击队,并在葛藤坳、象牙湾、百胜坑等地游击。游击队每到一处,就发动群众组织农会,扩大武装力量,开展抗租抗债斗争,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不到半年,游击队声名远播,影响广泛,队伍不断壮大。
1929年秋,受党组织的委派,郭志墅回到家乡黄石发动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他首先组建了黄石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11月中旬,郭志墅率黄石农民协会会员和赤卫队员围攻土豪郭志华家,令其把钱粮谷物等财产,分给百姓,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革命热情。然而,郭志华对此怀恨在心,寻机报复,并与靖卫团等反动势力勾结,企图捕捉郭志墅。由于敌众我寡,加之武器装备落后,刚刚兴起的黄石革命斗争遭受严重挫折。为此,郭志墅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深刻体会到地方武装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经过不懈努力,黄石农民赤卫队扩大到250多人,郭志墅任赤卫队党代表。赤卫队除打击黄石的土豪劣绅和反动武装外,还经常到长胜、对坊等地,配合宁都县游击大队攻打靖卫团。
1930年12月,罗炳辉率红十二军来到长胜、对坊、黄石等地,帮助建立仁平区苏维埃政府(又称长胜区苏维埃政府),下辖仁义和平阳两个乡苏维埃政府。郭志墅在平阳乡苏维埃政府负责财政工作。他努力广辟财源、增加财政收入,组织群众打土豪、分田地。
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苏区范围日益扩大,政权进一步巩固与发展。根据上级指示精神,在苏区内开展消灭白色据点的武装斗争。1931年6月中旬,郭志墅率平阳乡赤卫队配合县游击队、长胜、田头等赤卫队,密切配合红十二军围攻土围。他们采取严密的围困和隔绝措施,使土围内粮食断供,消息不灵。17日,在强大的火力攻势之下,经过十多小时的奋战,红军终于攻克土围,除黄镇中带一连人趁夜逃窜外,其余全部被俘缴械。第三次反“围剿”期间,郭志墅除组织群众开展各项建设、发展生产外,还积极发动群众筹钱筹粮,支援反“围剿”战争。1931年11月,由于工作卓有成效,郭志墅出席了在瑞金召开的“一苏大会”。
1932年初,郭志墅调任竹笮区委书记。他一到竹笮,首先是健全机构,成立乡、村红色政权,整顿乡、村农民协会、共产青年团、赤少队等组织。其次是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严守发展党员的标准和质量,注重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从一线贫苦百姓中培养吸收党员。第三是大力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鼓励群众多种甘蔗,在松湖村开办季节性榨糖厂等。另外,还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短短几个月,竹笮区的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获得上下一致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