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筹备活动计划初期,我们被其中一个名为“不忘革命传统,传承红色精神”的实践活动主题所吸引,于是在搜索引擎上找到了都江堰市久负盛名的红色胜地——长征书院,并与李崎院长取得联系。几经波折下,终于在2月21日得以瞥见这个红色小院的样貌。
首先接待我们的是李刚建老师,他为我们梳理了长征书院艰难而坚定的成长历程,从一个小小的出租屋到如今三百平米的书院,从一个人到两百余人,从八百余册红色读物到如今接近两万余册。李老师字里行间透露着对李崎院长的钦佩和尊敬,并为能助力传播红色文化尽到自己一份力量而自豪,这种纯粹的红色热情感染了我,不由对长征书院的工作者们肃然起敬。
接着是刘勇老师带我们参观耕具、载具、食具等,强调了战场后方补给的重要性,因此还肯定了我的母校——四川农业大学是很有前途的,我感到十分荣幸。民以食为天,没有能果腹的粮食,战士是很坚持战斗的,百姓也将生活在饥荒中,可能酿成不堪设想的惨剧。但在那样艰苦,生产力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淳朴的老百姓依旧愿意分一口吃的给红军,因为他们相信红军是正义之师,是真正能带他们走出困境的人。为了不辜负这样的信任,红军战士亦是不惧困难和危险,严肃军纪,吃粮打借条,绝不给老百姓添一点麻烦。我想这样彼此信任的军民关系也是长征的一大收获。
随后我们来到了长征精神纪念碑前,“自强不息 百折不挠 团结精进 奉献忘我 艰苦卓绝 智勇双超 人民至上 信仰天高 世界大同 不胜不休”,如朱砂篆刻的字体映入眼帘,豪迈的英气顿时扑面而来。刘勇老师逐词向我们阐释长征精神,结合“半截棉絮”“一袋干粮”“半根皮带”的小故事,使我对无私的红军战士形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些默默无闻,姓名难考的普通红军士兵身上散发着神圣的光辉,令人动容和感慨。不管一路上吃了多少苦,都自己咬牙坚持,不愿声张,不愿让他人代为承受,这种纯粹的坚韧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显得愈发宝贵。最后我们高声齐读这沉甸甸的二十词,向贯彻长征精神的红军老前辈们致敬!纵然前人事已毕,但还有流传下来的长征精神激励着我们踏上自己的长征路。
接着刘勇老师带领我们进入长征文史博物馆,依据展厅的长征路线图,结合毛泽东主席《七律•长征》一诗,绘声绘色地描述了长征过程中的凶险曲折。始于被迫战略性转移,且战且退,突破了四道惊险的国民党封锁线。14个省,18座大山,24条大河和茫茫的草原都留下了红军战士的足迹。二万五千里挥洒的不只是汗水,还有鲜血,最后到陕北只剩2.5万人。惨烈的抗争,不屈的长征,革命的火种终于得以保存,艰苦卓绝的长征精神在困境中熠熠生辉!李刚建老师补充道,在长征中发生了关系到党生死攸关的一个转折点——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长征胜利的重要因素。我深刻感受到毛主席的角色转变至关重要,面对强大的白色军队,不能盲目犯冒进的“左倾”主义错误,开辟新的战术思路才能扭转局势。而事实证明,遵义会议的选择顺应了历史发展,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最后我们进入红色培训区,李崎院长亲自上阵为我们讲授题为“党旗为什么这样红”的微党课。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扛起了历史上第一面中国共产党自己的旗帜,星星中的镰刀斧头彰显了红军代表工人和农民的意志。每当战斗打响,扛旗兵总是冲锋在第一线,扛旗兵倒下牺牲,后面的士兵重新举起继续发起冲锋。这一面旗帜沾染了太多英勇先烈的鲜血,在军旗的指引下,无数红军战士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这面旗帜也是浓厚情谊的见证。北上红军进入四川冕宁后,艰险异常的大凉山百里彝区横亘在红军面前。根据毛主席的指示,红军一定要体谅、尊重彝民兄弟,对少数民族执行开明政策,要通过红军的实际行动去挽回过去汉人压迫彝人所造成的影响把他们争取过来。于是一番谈判之下,刘伯承将军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在彝海边相见,以水代酒,歃血盟誓结为兄弟,小叶丹护送红军大队顺利通过了百里彝区。临行前,刘伯承将军赠送给小叶丹一面红旗。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抢渡了大渡河。恼羞成怒的国民党军队俘虏了小叶丹,小叶丹宁死不屈,壮烈牺牲。他曾对自己的妻子说:“只有红军把我们当人看,一定要保护好这杆红军的旗帜,刘伯承他们一定会回来,到时候交给刘司令”。这面红旗背后的沉甸甸的情谊也让旗帜的红色更加鲜亮。李崎院长还分享了四川籍的红军将领邓萍、罗南辉等人的光辉事迹,唤起了我们作为四川人的骄傲,四川儿女也有不屈的精神和抗争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