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长征之路如何走?一座远近有名的长征书院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长征书院究竟在哪里,会是什么样?
2月21日上午,坐在前往都江堰市长征书院的车上,队员们开始疑惑。车内队员问:“学姐,你去过长征书院吗?” 我回答道:“没有呢,我也第一次去。”
“这车都离开市区了,长征书院会不会在山上呢?” “应该不会吧,我觉得长征书院应该就是像博物馆一样,墙上陈列很多....”两位队员很积极地交谈起来。我的思绪也随着窗外的景色开始飘荡起来。
半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下了车,到了长征书院门口一看。原来,这既不是在山上,也不是在水边,却是几座美丽大方的院落。
在两位讲解老师的热情接待与引领下,我们顺着菜园边的排排花朵走入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长征书院发展历程墙——从成都的出租屋到都江堰的老家再到灾后的板房至今日的长征书院。李崎院长2002年开始一个人重走长征之路至今已十几年了。多少困难、多少艰辛,其中滋味如何,我们驻足深思。
依次参观红色新闻史料馆、耕读传家馆、三美新风文化长廊、长征文史博物馆、毛泽东思想文献室、红色文献库,聆听李崎院长的“党旗为什么这样红”报告……
一路下来,半天时间我们学习了从中国共产党建党前到新中国成立的红色历史知识,听闻了许多红色经典故事:有平凡红军战士们“半床棉絮”、“一袋干粮”、“半截皮带”、“金色鱼钩”的故事,也有四川邓萍、罗南辉等视死如归、气壮山河的故事。
当然,还有李老师一个人重走长征路,传播红色文化的故事。这些都可谓是长征的故事,我也明白作为当代大学生应体会到学习就是一个人的长征。
八十多年前,红军从各地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是为红色的信仰不被丢掉,让红色的种子得以保存;八十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是啊,每个时期人都有他们当下要走的长征之路。而学习,正是当代大学生必走的长征之路,也是没有捷径、没有退缩,更不能中途放弃的苦行之路。
这天,“自强不息 百折不挠 团结精进 奉献忘我 艰苦卓绝 智勇双超 人民至上 信仰天高 世界大同 不胜不休”这二十字的长征精神,在队员们的齐声朗读中回荡在耳边一遍又一遍。
今日的我们在前人种下的林荫下乘凉,在前人建筑的屋檐下避雨,那么我们又如何履行我们长征之路上的使命呢?李崎院长在“党旗为什么这样红”报告中提出了大学生应当做的,那就是致敬红色的“十一件事”,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有形至无。这“十一件事”,仿佛为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争做红色传人指引了方向。
离开长征书院前,想起数万红军战士不怕远征难的长征精神,想起李老师一个人重走长征路、传播红色文化的精神。一个人如何鼓足勇气走长征路,如何走出自己的长征之路,如何竭尽全力地走好长征路,或许我心中已经有了答案。 精神家园,红色学堂。是的,长征书院不在于它地处何处、外貌如何,是它所富含的长征精神一直在无数人的心中,一直在无数代的传承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