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了知青文化促进会在滦州三中召开的学习讨论会。10日上午,在滦州三中领导的陪同下,与会全体同志到河北乐亭县参观了李大钊同志故居和纪念馆。现谈几点感受:
第一,李大钊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最大的贡献就是影响和培养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领袖和英雄毛泽东同志。
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并在中国努力传播和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他主办杂志,撰写著作和论文,讴歌十月革命胜利和阐述其历史意义,积极推动和领导五四运动,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先驱和创始人之一。整个展览较为全面展示了李大钊的上述思想、事迹和贡献。但在观看过程中,总感觉整个展览有些缺陷。那就是李大钊对毛泽东的影响作用介绍得很不够。笔者在展览馆结尾处读到毛泽东对李大钊同志的一段评价,他说:“我第一次到北京,到现在整整30年了,那时是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奔波。还不错,吃了不少苦头,在北平遇到了一个大好人,那就是李大钊同志。可惜呀!李大钊同志已经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是我真正的老师呀!没有他的指点和教导,我今天还不知道在哪里呢!”我觉得这段话讲到点子上了。李大钊同志对中国革命最大贡献就是影响和培养出我们党和民族最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领袖和民族英雄毛泽东同志。
毛泽东1918年到1919年两次到过北京。第一次是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第二次是1919年12月至1920年4月。当时北京大学是新文化、新思想孕育、传播的中心,也是新旧文化、新旧思想激烈交锋的场所。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正以震聋发聩的时代强音,向人们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学说,吸引了许许多多胸怀救国志向的热血青年,包括青年毛泽东。毛泽东到北京大学原想去法国留学,受李大钊影响,就改变主意准备去俄国留学。他在北京大学这段期间,准备学习更多的革命和理论知识,汲取思想营养。但他首先要解决生计问题。他后来说,我从前在师范学校的伦理教师杨昌济把我介绍给北大图书馆的主任。这个人就是李大钊。李大钊让我担任图书馆的助理员,我每月可以领到一大笔钱——八块大洋。”这一工作不仅解决了生计问题,也创造了与李大钊经常接触、学习、讨论问题的机会。毛泽东者一期间读了李大钊当时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和《新纪元》等脍炙人口的文章,收获非常之大。毛泽东曾经这样说:“没有中国共产党以前就有马克思主义了,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怎么会有共产党呢?事实上,那时候李大钊他们就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那时候的报纸、刊物、书籍都在。……实实在在,有书为证。”同时毛泽东还得以在校内自由旁听和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其它各种学术研究活动。他曾说:“我参加了哲学会和新闻学会,为的是能够在北大旁听。”他听取过李大钊等多人的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有关讲演,尤以李大钊的思想、观点,对他发生了直接的影响作用,使他“对政治的兴趣越来越大,思想也越来越激进”,正如他后来所说:“我在李大钊手下担任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助理员的时候,曾经迅速地朝着马克思主义的方向发展。”
毛泽东在北大期间,传入中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书籍为数较少,中文译本更为罕见。而李大钊指导下的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搜集此项书籍”作为了“研究上重要的先务”,在他们的发起“启事”中有记载说:“各书现已陆续寄到,并且马上就要找定一个事务所,可以供藏书、阅览、开会、讨论之用。”说明他们已经收藏了一定数量的马克思列宁的著作。这也就是说,在当时只有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才有可能提供这类书籍阅读的便利条件。毛泽东当时虽然没有参加研究会的发起,但因为与李大钊的密切关系,完全可以得到阅读的便利。因而可以说,毛泽东在北大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阅读了当时能够见到的关于十月革命和共产主义的文献,从而使他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此他后来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译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用中文出版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书;考茨基著的《阶级斗争》,以及柯卡普著的《社会主义史》,到了1920年夏天,我已经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而且从此我也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毛泽东从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毛泽东思想发展中的一次有重大意义的飞跃。而这一飞跃的完成,正是与毛泽东在北京大学旁听与工作,尤其是李大钊为他提供了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受到李大钊的影响和教育,以及后来与李大钊保持的密切联系有直接的关系。
1920年4月毛泽东离开了北大,他在长沙筹备创办文化书社的过程中也得到李大钊大力支持。毛泽东大革命时期非常重视农民问题,也受到李大钊的影响。1926年9月毛泽东在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时,曾把李大钊依据马列主义观点,阐明了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问题的《土地与农民》的论文收入他所主编的“农民问题丛刊”,当作学员学习的材料。
毛泽东不止一次地充分肯定李大钊对于中国革命运动的重要作用。1945年4月,在他谈到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历史时,明确指出:“五四运动中有左翼、右翼,陈独秀、李大钊是代表左翼的。那时候中国还没有共产党,但已经有少数人有共产主义思想。”陈独秀“是五四运运时期的总司令,整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同志等,是起了大作用的。……我们是他们那一代人的学生。”1949年年3月,党中央领导机关自西柏坡迁入北平后,毛泽东自然感慨万分,心中又泛起了对30年前往事的回忆,所有才有纪念馆结尾时展出的他的那一段重要谈话。
李大钊和毛泽东都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但追本溯源,影响、引导毛泽东等一代人走上信仰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导师,是李大钊。对毛泽东一生发生重要影响的他的老师有许多,如杨昌济、谢觉哉等。但真正使毛泽东接受马克思主义起决定作用的是李大钊同志。所以笔者认为,李大钊同志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最伟大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影响和培养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共产主义理论家实践者、领袖和民族英雄。这一客观事实给当代仍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人来说有两点重要启示:一是我们也要向李大钊同志学习,努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当代青年人创造更多的环境和条件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二是向毛泽东同志学习,最大限度汲取有利于我们自身成长和发展为共产主义者的外部积极因素,以利于我们自身进一步充实和发展为更加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第二,学习李大钊同志紧紧抓住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精神。
纪念馆展厅中有李大钊同志这样两段重要论述(上图),一是强调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应该细细的研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怎样应用于中国今日的政治经济情状,我们应该怎样去作民族独立的运动,把中国从列强压迫之下救济出来。”二是强调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在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他说,阶级斗争学说是唯物史观的要素,“他这三部理论(指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都有不可分的关系,而阶级竞争说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根本联络起来。”读到这两段话,我感到李大钊同志紧紧抓住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即阶级斗争学说和实事求是或者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李大钊同志首先特别强调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深入学习、研究、掌握以唯物史观为哲学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金线”就是阶级斗争学说。其次一定不能搞从书本到书本的教条主义,而应该深入实际中,研究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现状。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用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实践。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熟读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特别是阶级斗争理论、必须运用和科学说明社会现状,必须把与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显然这一思想对毛泽东影响极深。毛泽东一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就是以这种思想为指导的。他在谈到在北大读《共产党宣言》一书的体会时说,他第一次读《宣言》就抓住了《宣言》也是唯物史观的的核心思想即阶级斗争理论。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只取了它四个字:阶级斗争”。这个“阶级斗争”就是被剥削压迫阶级反抗剥削压迫阶级的斗争、无产阶级反抗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斗争结果一定是人民战胜统治阶级、无产阶级战胜资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最终实现没有私有制、没有剥削压迫的共产主义社会。但毛泽东并没有停留在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阶级斗争理论。他接着说,《宣言》讲了阶级斗争,但都是欧洲的阶级斗争,没有中国的阶级斗争,“没有中国的湖南湖北,也没有中国的蒋介石和陈独秀。”他要研究中国现实的阶级斗争事实。所有他又说,我“老老实实地开始研究现实的阶级斗争,我做了四个月的农民运动,得知了各阶级的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异常肤浅的,一点也不深刻。”后来他继续深入农民群众中,对中国阶级斗争特别是中国农村阶级斗争状况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谈到克服主观主义作风问题时说:“(一)教育党员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去做政治形势的分析和阶级势力的估量,以代替主观主义的分析和估量。(二)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以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方法。”毛泽东正是特别强调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等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国革命实践中去,分析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他在《整顿党的作风》一文讲“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如果你能够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说明一个两个实际问题,你就要受到称赞,就算有了几分成绩。被你说明的东西越多,越普遍,越深刻,你的成绩就越多。”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对“实事求是”的新的解读,不能不说与李大钊同志的上述思想有直接的联系。
但是不能不看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党的一些领导人陈独秀以及被莫斯科派来的王明、博古等钦差大臣恰恰偏离了李大钊同志的这一思想,要么放弃阶级斗争,要么把马克思主义教条照搬到中国来,导致中国革命的严重挫折和损失。正是毛泽东真正继承了李大钊这一思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说,毛泽东同志是李大钊思想真正的继承者和最优秀的学生。
今天我们学习、继承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就要学习他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学习他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方法。当今对于正在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李大钊同志的这种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思想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必须“细细的研考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如毛泽东所说,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特别要理解掌握唯物史观和《宣言》的核心思想即阶级斗争理论。李大钊同志把“阶级斗争”看做整个马克思主义的“金线”,说明李大钊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极其深刻准确。今天不认真读马列书籍,不掌握以阶级斗争为核心的唯物史观基本原理,要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并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不可能的。而我们今天的相当多的官员和所谓“马克思主义学者”早已经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他们在李大钊同志面前,难道不觉得汗颜和羞耻吗?二是要调查研究中国的社会经济政治现状。尤其是正视和承认中国当代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全面的对立现状,包括意识形态领域严重的斗争现状和资本主义在一些部门和领域里的严重的资本主义复辟现象。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此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说明。三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政治路线。但不能不看到,中国当今特别是官员和知识分子队伍中读马列的风气淡化了,甚至根本不读。虽然一些官员口头中还在讲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但这种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已经是变味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同时,权力者以“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由”,根本不研究中国当今的具体国情,特别是极其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状况和两极分化状况,以及以私有观念为核心的形形色色的剥削阶级观念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中国大地蔓延和泛滥开来,由此造成的极其严重危害性的客观事实,更不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当今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这种所谓“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指导思想,实际是对李大钊精神的背叛。
第三,学习李大钊同志永葆“青春”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展展览厅还展出了李大钊同志这样一段论述(见上图):“吾愿吾亲爱之青年,生于青春死于青春,生于少年死于少年也。青年循蹈乎此,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这是他1916年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青春》的重要文章中的一段论述。这篇文章我年轻时代读过,它对于当时还处在青春时代的我来说,极大地激发了我的革命精神和热情。今天我已是70有余的人啦。这段《青春》论述是否还有意义呢?有!完全有!
我认为李大钊同志这段论述包括两层意义:第一,“青春”有生理和心理的不同含义。20岁左右的青年人都是生理意义的“青春”。“青春”意味着向上、朝气、进步、活力,是一个人精力最旺盛的朝气蓬勃时期。正如毛主席所说,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应该是干事业大有作为的时代。生理上的青春对于人生来说,是暂时的,有限的,但还存在心理意义上的“青春”。李大钊说,人“生于青春死于青春”,前一个“青春”是生理上的,后一个“青春”就是心理上的。人到中年、老年直至去世生理意义上的“青春”已经过去,但都应该保持心理意义上的“向上、朝气、进步、活力”即朝气蓬勃时期。第二,人无论是哪种意义上的青春,都应该担当社会的责任。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来。共产党人就应该一生为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讲的就是这层含义。这是一种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它与剥削阶级“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本性自私论显然是根本对立的。有一首歌“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也是从心理意义上讲革命人的年轻和青春。这样解读李大钊同志这段名言,不仅对于青年人意义重大,对于中老年人意义也同样非常重大。
我们这些被称为“老三届”的共和国发展中的特殊一代人在我们生理意义上的“青春”年代,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共和国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在祖国需要我们“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们毫不犹豫、理所当然、打起背包就出发,上山下乡,把我们的青春年华献给了祖国和人民。我们当年被称为“知识青年”,今天我们仍然是“知识青年”,是心理意义上的“青年”。今天我们都已经是年过花甲、古稀之年,但我们年轻时都曾经唱过“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之歌,我们部分人也曾在中国共产党党旗下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我们应该像李大钊同志说的,永远保持“生于青春死于青春”,永远保持心理上的“青春”,永远朝气蓬勃,“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永远““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资以乐其无涯之生”。当今,就是要勇敢投入到现实的尖锐激烈的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对立斗争的实践中,投身到反对资本主义复辟的斗争实践中,真正做到以心理上的“青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四,学习李大钊同志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献身于人民的解放事业。
展览厅还有一段李大钊同志的重要论述即“献身人民的解放事业:我们的目的在废除人类间的阶级,在灭绝人类间的僭擅。但能达到这个目的,流血的事,非所必要,然亦非所敢辞。要知道,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读到这段话,立即使我想起我们党正在进行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教育。“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从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同志正是最早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中国,影响和传播贡献最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最早领会《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和实践者。从这段论述中可以看出,李大钊同志指出共产主义者的奋斗目标不就是“在废除人类间的阶级,在灭绝人类间的僭擅(专制独裁)”吗!这不就是在他的影响和组织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党纲的内容吗!不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吗!共产党人一但确立了这个最高目标,确立了这个初心和使命,就要为这个初心、使命奋斗终身。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牺牲永是成功的代价。”李大钊同志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真正做到了为这个事业勇敢斗争,不怕流血牺牲,年仅38岁就被反动军阀杀害,真正兑现了自己的诺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