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莫不知温州以商业名于天下,而不知温州乃东瓯故都,所谓“地屏东南、海陆交界”之紧要处也。抗战后期,盟邦反攻在即,中美欲于东南沿海温州等处修建基地,攻击日本本土。倭寇日暮途穷,贾其余勇,连下丽水、温州,以为保卫本土屏障。
民国三十三年秋,以川军新编廿一师为主力,始而以力战克复丽水,继而于九至十月间,反攻温州。温州城西,有群山状若莲花铺展,号曰莲花心,居高临下,俯控城中,素为温州锁钥,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名其上曰营盘山。倭寇依仗武器精良、火力猛烈,先期筑坚垒于此,凭险而守,诚兵法所谓“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者也。然而“地有所必争”,故我军知难而上,前仆后继,仰攻强敌,双方数度易手,战事极尽惨烈,终于攻入莲花心。川军将士伤亡凡两千余众,为温州抗战规模之最。当四海鼎沸之秋,世事推移,难以尽言,抗战烈士纪念碑及坟茔,皆毁于文革之难,子孙知之者鲜矣!
然而人心不死,天道所以幽而更彰也。赖蜀、越柯永波等诸贤,倾尽心力,历时数载,群策群力,奔走往还,史实渐趋还原,阙功伟欤!己亥十月,南充抗战历史文化研究会、楠溪狮子会及温州历史学会抗日战争研究中心等诸义士相与联络,有莲花心攻占战七十五周年公祭之旅。民革中央首任主席李济深之女李筱松,黄埔特八科李文密等参战将领后人及参战老兵,皆以花甲耄耋之年汇聚瓯越,不辞山路险远,恭祭先烈英灵。余以微渺,忝从其后。
呜呼!今日之中国,先烈以血肉涅槃之中国也,使抗战殊勋可以忘怀,孰不可忘也!中华民族以弱胜强,死地求生者,徒以民族精神之勃发也,其集中之展示者,即抗战精神之谓也。余与诸君参加公祭,群情慷慨,其间赋诗五首,以言其志云。
南下温州途中
忆昔倭奴寇中华,巴蜀子弟出三峡。 拼得青山埋忠骨,浇灌丽温名城花。
研讨会现场
东南西北华夏人,汇聚瓯越忠义乡。 今朝酹酒莲花心,千秋英魂永荣光!
公祭莲花心
蜀越迢迢万里悬,不灭倭寇誓不还。 料是天公忽垂泪,化做雨露润心田。
挥别江心屿
瓯江浩荡朔门前,青山迢递四野间。 怅然回望江心屿,何日与君再续缘?
诗后:
温州古城,北据瓯江,临岸遥见数峰隐隐,布列西东,江流沛然,无语东去。前贤以其形胜,卜建郡城于此。古拱辰门外,当瓯江中流蓊然而秀、隐然而出者,江心屿也,素为斯邦名胜。
岛上东西二塔临流相望,始建唐宋年间;其中则江心寺,与郡城隔江相望,殿宇堂皇,蔚为大观。南朝刘宋时,谢灵运出守永嘉郡,即今之温州也,终日优游山水间,所至吟哦不倦,卒为中华山水诗鼻祖。后人于岛上建谢公亭,又化用谢公“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之句,名其阁曰澄鲜阁。然则斯屿以弹丸之狭,名为“中国四大名屿”者,岂非以文化之富欤?
寺东有宋丞相信国公文天祥祠,德祐二年,信国公赴元营谈判被拘,幸于中途逃脱,辗转浮海至此,哭于龙翔寺宋高宗御座下,以谋兴复。寺西原有卓公祠,今人复于故址建亭,祀靖难之役殉难名臣卓敬也。卓公,温州瑞安人也,洪武进士,擢户部侍郎。南京即破,卓公被执,成祖欲臣之,卓公泣曰:“人臣委贽,有死无二,恨不即死见故君于地下,乃更欲臣我耶?”临难之日,家无余财,神色凛然。卓公之烈,宁让信国公哉?然而百代之下,信国公声名垂宇宙,卓公鲜为人知者,以信国公抵御外侮,卓公死于内难也。
余以事务烦扰,不能随诸君遍寻川军江浙抗战遗踪,旋自温州反鲁。登车前,游东瓯王庙,临王右军墨池,登江心屿,历览郑振铎、夏鼐故居,观南戏博物馆,然后知兹邦山水之胜、人文之富也,流连不忍去云。
纵览抗战史抒怀——兼与东瓯抗战史家探讨
强秦易为计,弱燕难为功。 山河破碎日,国势方飘零。 寇盗乘衰乱,自昔有常经。 所贵纵横者,伐谋不徒兵。 汉高连战北,重瞳终覆倾。 越王尝薪胆,坚忍霸业兴。 历史有大势,天民有至情。 慷慨赴国难,利钝皆英雄。 杀身成仁日,精诚化神明。 回望峰烟起,砥砺复前行。
自注:
强秦句:化用《战国策》语义,喻抗战时敌强我弱,故倭寇于战事中常持攻势,或秉主动权也。当强弱异势之秋,所贵“明知不敌敢于亮剑”,至于一时之利钝,岂尽在于人谋也。
寇盗句:自五千年国史观之,五胡乱华、宋室南渡至于明清易代,皆值中原衰乱,一旦内乱爆发,每每乘虚而入也,可不戒哉!故修明内政、安定团结者,诸夏之大本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