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区彭洲村史河支流(叶丙勇 摄)
史河流经叶集区彭洲村一带(叶丙勇 摄)
史河流经叶集区彭洲村一带(叶丙勇 摄)
史河流经叶集区彭洲村一带野鸟起飞,不见当年热火朝天景象 (叶丙勇 摄)
史河,发源于安徽省金寨县西南,大别山之北麓,豫、皖两省交界的伏牛岭(三省垴和棋盘石山系 ),其上源有沙沟,银山沟及八道河汇入,至梨花尖始称史河,流经丁埠,金家寨、梅山、叶集彭洲子、河南省固始等地,至三河尖入淮河。史河是皖西地区和河南省南部重要的水系,流域内众多的水利设施形成史河灌区(安徽境)和梅山灌区(河南境),为中国三大特大型灌区之一的淠史杭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灌区内生产、生活、航运提供了强大的水利支持。
打起红军坝,旱魔踩脚下, 抗旱夺丰收,人民威力大。
在翻阅大别山鄂豫皖红军历史资料时,我看到一段关于“红军坝”的故事,于是一个秋雨绵绵的清晨,按照资料上的地名,驱车来到金寨与叶集交界的地方-彭洲村。在老乡的指引下,走进87年前那段历史。重现苏维埃政府带领苏区人民在红军的支援下,拦河打坝抗旱夺丰收的事迹,体现军民鱼水情,筑坝抗旱魔的热火朝天的景象。
1931年,从端午节起,滴雨未下,沟塘干涸,禾苗枯萎。叶集南边彭洲一带薄沙壳地,干得冒狼烟,望着焦黄的禾苗,苏区的农民急得象热油煎心。同时,加上反动民团对苏区的骚扰破坏,且经常在苏区周围一带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还扬言要杀尽红党,血洗苏区。本来就因干旱收成不好,有些悲观失望的人,心想呆在家里,不被杀死也被饿死,于是三三两两拖儿带女背井离乡。
能不能抗旱夺丰收,不仅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也直接关系到苏区能否巩固和发展。县、区、乡苏维埃的领导人和驻军负责人正在开紧急会议,研究抗旱问题。30多岁的县苏维埃主席杜红光说:“封建统治阶级和自然灾害,就是压在农民身上的两扇大石磨,多少年来,穷人夹在磨心里,受苦受难受折磨。现在共产党领导我们打倒了地主豪绅,人民当家作主了,难道我们还能容许这只旱老虎继续来伤害我们吗?”红军代表说,“红军首长派我们来,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配合地方武装保卫苏区,扩大苏区;二是跟农友们一道开展抗旱斗争,夺取农业丰收,现在国民党反动派对苏区实行封锁,妄图困死我们,而旱情又这么严重,如果不制服旱魔夺取丰收,苏区就不能巩固,红军就站不住脚跟,反动民团和地主老财就会重新骑在老百姓头上,所以抗旱斗争是非干不可的”。第四乡苏维埃主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拦河打坝!在地势较高的四里店、郭家洼一带把史河拦腰切断,抬高水位,引水灌田。这个设想一提出,立刻得到大家的支持,决定分头准备,立刻行动。
拦河打坝的工程开始了。苏维埃政府一声令下,赤卫军、少先队、姊妹团,从四面八方浩浩荡荡地开了过来,史河岸上,红旗招展,人如潮涌。分散的工匠集中起来了,在工地上,铁匠支起一盘盘红炉,锻打锹、镐和铁锨;木匠和篾匠就地取材,编制运土的抬筐;石匠用锤凿把石磙錾开,制成打夯用的石硪。一时间,在郭家洼、四里店一带,出现了千军万马向大自然开战的雄伟场面。
每天天不亮,当晨星和残月还挂在天际的时候,工地上就沸腾起来了,挑土的人群一字儿摆开,迈着有力的脚步向大坝飞奔;夜晚,灯光闪闪,人影幢幢,披星戴月,继续战斗,中午,骄阳似火,滚烫的沙滩上,他们挥汗如雨,也不休息。土塘里,锹锨飞舞,银光闪耀;运土的路上,人流滚滚,往来如梭,坝顶上,几十盘硪上下翻飞,此起彼落。那打夯的号子,前呼后应,激动人心:
红军打恶霸呀,噢好嗨吼! 威名震天下呀,噢好嗨吼! 筑起拦水坝呀,噢好嗨吼! 老天害怕了呀。噢好嗨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