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中午,我们到达毕节,纪念馆工作人员已经下班。当地6、7位70多岁的老人,听说有老红军后代前来瞻仰旧址,凭吊烈士等活动,他们不约而同前来,与熊管理员一起主动迎接作场外介绍,将印在他们脑子里的红军前辈们为黔西北做出的流血牺牲,为穷人闹翻身、建立政权和“扩红”一系列实践,深情地追忆讲述,让我们异常感动。
不时,馆内讲解员小陈赶来,讲解史实和视图,那些被人们所熟知的老前辈名字和他们的挂像,为革命事业成功所留下的辉煌不朽和璀璨功绩,让我们身为红2军团周琳的后代,心潮澎动,久久凝望。
三十多名贵阳铁路南站机务段的党员,在三省红都纪念馆举行重温入党宣誓教育,与我们不期相遇,听说我们是广州去的红军后代,主动围拢过来拍照留念,还让我们简述红2方面军在贵州的功绩,场景甚是感人。他们的热情举动,不是对我们,而是对红军崇敬的表达。
骄阳下,红军山顶的烈士陵园,六盘水市一位吕姓父亲,带领两个不满10岁的女儿,前来祭拜红军烈士。两个女儿礼貌地邀请:爷爷、奶奶,听说你们是老红军后代,能合个影吗!?让我们流泪。
走进黔西北,鞠躬乌蒙山,我们浅浅地且短短的几步路,无法体验父辈们走过的漫长与艰辛,无法诠释父辈们的流血牺牲。
但是,在此不仅仅看到红军精神光彩依然,红色荣誉已经成为旅游发展资源,教育发展资源,经济发展资源,民族团结进步资源。
还看到共产党先进思想与红军的民族担当精神,深深扎根在黔西北大地,也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不忘初心,追求复兴的血脉相承契合,凝聚成为推动历史与当代社会发展进步的丰沛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