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事件具有深厚的定力和不可复制的独立性而鲜活,它在前人和来者不断记录、整理、挖掘、探索中,其光辉史实得以弘扬、永存。
在纪念八一建军节成立91周年前夕,我们夫妇,专程来到具有“三省红都”和“第二个遵义”荣誉之称的毕节市及相关地点。
到这里学习、敬仰、追寻红2方面军父辈们在长征途中,留下的丰功伟绩,祭拜那些为胜利而牺牲的红军先烈们。
毕节及相关地点,铭刻着我军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红2、6军团(红2方面军)总指挥贺龙元帅统领指挥的红军劲旅长征途中,迂回转战乌蒙山区,建立开拓根据地,留下的的深厚记忆和红色底气。
走过七星关,爬上红军山,仰望大乌蒙,再看长征路。这里,有着对胜利的转折、落脚、补给、出发、影响全局进程的历史与贡献。
矗立在毕节红军山上烈士陵园的毛泽东主席手书巨幅纪念碑
重读《七律.长征》,“乌蒙磅礴走泥丸”,我们视为毛泽东主席突出对红2方面军的褒奖,也是对3支主力不畏艰险的综合赞颂。
红2方面军,由红2、6军团和后来编入的红32军组成。是中国工农红军3大主力其中一支。
这支主力其中一部,红6军团是探索长征出发走的最早。全部主力又是3个方面军到达陕甘宁最迟,将长征画上完满句号的部队。
80多年过去的今天,我们沿着先辈们长征转战黔西北和乌蒙山区的血色足迹,回看当年红2、6军团在策应中央红军战略转移中,与党中央完全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运用与发挥出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所产生出出奇制胜的功绩和历史地位,难耐心中激荡起阵阵崇敬。
一矗矗红色旧址告诉我们,建立黔西北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为了达到北上抗日,2、6军团不计迂回转战的牺牲,忽而向西、忽而向南、忽而向东,忽而向北,牵着敌人的鼻子。独立自主地完成重大行动和战略部署,其智慧和战法,与遵义会议和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出奇兵,都有着非常态的神奇价值。
可以说,若没有遵义会议,就不可能有党中央和1方红军命运转折性的巨大胜利;若没有红2方面军的鼎力拥护和坚决策应,就不可能有长征的伟大胜利。
1936年2月27日,国民党中央军3个纵队10余敌军围追堵截红2、6军团于毕节一线。
3月2日,两个军团首长在赫章县野马川镇下街村召开会议,确定“继续扩红,壮大队伍;改变行动计划,向敌实力薄弱的滇东转移”。开辟根据地,播撒红色种子。并在威宁、赫章、镇雄、彝良、昭通一带与敌周旋。为迂回转战乌蒙,声东击西,寻找战机,摆脱敌军和战胜险恶的自然环境,为取得突围脱险北上,起到决胜的作用。
野马川会议后,2、6军团建立起黔、大、毕为中心的红军革命根据地,为策应中央红军北上,为2、6军团修生养息,补充给养,提高军事训练和队伍素质,赢得了时间;建立起苏维埃川滇黔3省革命委员会,帮助穷人闹翻身,求生路,打土豪,分田地;扩大力量,唤起民心,播撒火种,扩红5000余人参加红军等活动,功勋昭著。
文者夫妇在“三省红都”纪念馆旧址前
2、6军团在毕节七星关至赫章深石山、大定将军山、黔西等地作战、转战19天。贵州至云南的乌蒙山区作战、转战23天,拖住和甩掉了数十万之敌,取得了以弱胜强,以智胜悍的战争奇迹,为奠定完美“三军过后尽开颜”的胜利与喜悦,浓墨重彩雄壮的增添一笔。
从1935年11月19日,2、6军团从湖南出发长征。
历时7个多月,于1936年6月30日,在甘孜与4方面军会师。
1936年7月2日,甘孜出发过草地前,9军团(改编为红32军)加入2军团,与6军团组成红2方面军北上。
1936年10月22日,2方面军总部和2军团在会宁将台堡与1方面军2师会师;
10月23日,32军和6军团等部,在静宁县兴隆镇与1方面军1师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2方面军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曾说:2、6军团在乌蒙山打转转,不要说敌人,连我们也被你们转昏了头,硬是转出来了嘛!出贵州,过乌江。我们1方面军付出了大代价。2、6军团讨了个巧,就是没有吃亏。你们出发1万多人,走过来还是1万多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习。
今天,“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省革命委员会”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的匾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乌蒙磅礴走泥丸”的红色大字及“红军在黔西北”题词,经历长河冲洗,更加熠熠生辉。
这里的红色印迹成为资源,成为自信,深深地烙在群众心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