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湘南苏区彰显了无私奉献精神
湘南苏区输送精英人才彰显了无私奉献精神。井冈山两军会师以后,通过朱德提议,由湘南特委批准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的番号,5月25日中央批准正式定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军政主官中,湘南起义领导人占3/5、秋收起义领导人为1:军长朱德、党代表毛泽东、参谋长王尔琢、政治部主任陈毅。毛泽东说“湘南来的工作人员,几乎尽数在军中做党的工作”,这充分表明湘南苏区人员的政治、思想、文化素质,宣传、教育、协调能力,政策水平及工作经验,承担起了全军各项工作。5月下旬江西省委给中央的信中有“朱毛红军”的称谓,此后在社会上频频出现。再以后,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报告记录》中使用了“朱毛红军”称谓,朱毛的排序、称谓,也间接体现了湘南起义、湘南苏区的影响和作用。湘南苏区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输送了一大批治党、治政、治军人才。他们尊重科学、尊重历史,不唯上、不争权、不僵化,思想开放,民主意识浓,正派磊落;很少犯“左”倾错误,反而遭受“极左”排挤打击,但仍忍辱负重,一举一动以国家大局、人民利益为重。这方面朱德、陈毅、黄克诚、粟裕、萧克、邓华、杨得志、张际春、李涛、欧阳毅、曾志、唐天际、伍云甫、宋裕和、吴仲廉、彭儒等都很典型,湘南苏区的伟大贡献彰显了无私奉献精神。湘南苏区为井冈山根据地贡献了可观的武装力量。秋收起义军余部按毛泽东自述“这支部队最后上井冈山的时候,人数总共只有1000人左右。而在上山途中于遂川遭民团袭击,张子清、伍中豪营被打散没上成山,后被朱德、陈毅收纳。据井冈山老战士、原一机部部长刘型回忆,由于井冈山上艰苦等因素,秋收起义军原来走掉不少,人最少时剩600多,枪倒有700多支。“地方武装只袁文才、王佐各60友坏枪在井冈山附近,永新、莲花、茶陵、酃县四县农民自卫军枪枝全数缴给了豪绅阶级。”而湘南起义中,正规军、地方部队、赤卫队3级武装曾达7万余人,工农革命军主力即朱德亲率的第一师两千多人加独立团一千人(宋乔生所率工人团)。“岩泉—坪石大捷”打败“马日事变”刽子手许克祥所率6个团,缴枪两千多支、炮30多门。毛泽东曾经强调:“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革命队伍有了枪杆子才能硬起腰杆子。湘南苏区无私贡献了数量巨大的武装力量。
湘南苏区1万多官兵的湘南起义军与1千多人的井冈山部队合编为3个师,共8个团加1个特务营。其中两个师共6个团和军部特务营,由湘南起义军组成,朱德、陈毅各兼师长。一个师由秋收起义军1个团、井冈山袁、王1个团加湘南起义军的郴县团组成,毛泽东兼师长,湘南陈东日任井冈山团党代表,“郴州团打仗是很有力量的。”因“一方面是想恢复湘南工作,一方面是因为井冈山吃饭困难”后又将郴县、永兴、资兴、耒阳4个团派回湘南。而后3个主力团中,28团、29团系湘南起义军,湘南起义军的蔡协民任另一个主力团31团(原秋收起义军)党代表。两军会师时,毛泽东当师长,而朱德是当军长,所以是师长见军长。下级见上级。湘南苏区的军事力量是在秋收起义军十倍以上。
湘南苏区的成立有着重大历史意义。先有湘南苏区和湘南十余县苏维埃政权的创建,然后,才有井冈山会师和全国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所以,湘南苏区为工农革命武装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培育了苏区的精神。
1928年5月,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湘赣边界特委、袁文才为主席的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罗霄山脉点燃的革命星火,虽然最初如豆闪耀,但是燎原之势是不可抵挡的。很快燃遍湘鄂赣闽粤大地,由井冈山扩大到中央苏区,迎接了全国苏维埃中央政权的诞生。
1928年6月党的六大将建立工农兵苏维埃政权列为党的十大纲领,要求使“发展苏维埃根据地,夺取新的区域”的斗争,成为“决定新的高潮之一种主要动力之一”。1929年6月党的六届二中全会文件,将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区域称为“苏维埃区域”。“苏维埃区域”简称“苏区”。
研究中国苏区的创建,要研究其历史渊源、脉络规律、发展方向。事实证明,先有以郴州为中心的湘南苏区,后有以井冈山为中心的湘赣苏区,然后才有赣闽粤苏区和中央苏区。
湘南苏区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的苏区,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湘南苏区的光辉历史,湘南苏区的英雄事迹,永远启迪着我们,鼓舞着我们。
总之,湘南苏区孕育的湘南苏区精神,鼓舞人心,激励后人;泽被子孙,光耀千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