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作者梁鸿元同志为中国四川农业大学副教授、中国政策舆情研究中心【白求恩课题组】特约研究员、白求恩国际组织注册志愿者、2015蒙特利爾【白求恩国际会议】“白求恩精神传播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表彰其二十多年来按照国际集邮联合会制定的“实验类”专题邮集制作规则,运用邮品和非邮品的表现形式、编撰制作大型专题邮集《纪念白求恩》在国内外传播与展出白求恩光辉的生平事迹与不朽的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精神。近年来梁鸿元同志不断的思考与探索“白求恩精神与时俱进”的课题,结合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从历史角度与现实之间的差异分析问题,为中国的社会舆情及其问题的国际属性提出自已的研究报告,既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又有其现实意义。本文于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医生诞辰128周年纪念日(三月三日)之前发布,以此纪念这位加拿大历史英雄人物和中国人民心目中不朽的践行国际主义精神的先驱人物 !
今、明年是白求恩援华抗日和光荣牺牲七十九周年。七十多年来,以中加两国为主的传承弘扬白求恩精神的活动一步步发展延伸、超越了民族与国界,成为当今世界人类高尚思想精髓与精神文明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我国专家局等单位联合举办“ 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评选 ”活动。经国内外广大网民评选,加拿大诺尔曼•白求恩医生独占熬头;随后,在我国中央宣传部、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全国11个相关单位联合举办的“双百人物”评选活动中(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100位英模人物和新中国成立以来100位感动中国人物),白求恩同样名列金榜,成为近百年来在新中国的建立与发展中作出杰出贡献最有影响、最受爱戴的国际友人;这些充分说明,白求恩同志的光辉业绩与高尚品质和不朽的国际主义与共产主义精神在其逝世70多年后新世纪沧桑岁月的巨变中,仍然为世界广大人民群众所崇敬与怀念。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逝世一个多月后,毛泽东主席即撰文《纪念白求恩》追悼他的不幸逝世,赞扬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做他自己的事业,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并把这种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概括为“对人民极端热爱”、“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和“对技术精益求精”,最后又签发号召全体共产党员“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的精神”,成为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和有益于人民的人”。
当年,毛泽东主席以一代伟人洞察秋毫的气魄精辟刻画了白求恩大夫的光辉形象与深刻的概括了他那不朽的精神实质,为我国人民树立了一座永恒的丰碑;其后,中加两国涌现出的专家学者和民间研究组织机构,在白求恩逝世以后长达七十多年以来,通过对他遗留下来的大批手稿、日记、信件等原始档案资料以及他所涉足的历史岁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发掘,出版发行了大量多语种、多题材的白求恩传记作品和编撰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为白求恩精神财富增添了累累硕果,从而让人们清晰的认识到白求恩大夫的光辉业绩和不朽精神以及其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孕育过程;让人们清楚的理解到他那古井般深邃的精神世界和崇高的先进人文社会医学理念以及其首创的游击战争军事医学思想和实践;同时,也让人们明确的看到这样一个时代英雄人物并非超凡脱俗与完美无缺,而是在时代的感召下和其不断完善自我的严峻锤炼中才一步步走完了他那艰苦的人生历程,最终成为驰名欧美、享誉全球的胸外科专家和才华横溢的作家、艺术家、社会改良者、人道主义者与共产主义者和践行国际主义精神的先驱人物。这些都是新时代仍然呼唤白求恩精神、白求恩精神仍然能够与时俱进成为当今时代楷模的根本原因。
白求恩在艰苦斗争中求索成长的艰辛历程
白求恩的祖父是著名的外科医师、加拿大多伦多《三一医学院》的创始人。其在医学事业上顽强的敬业精神和深厚造诣对白求恩青少年时代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自幼他就以祖父为荣,立志要做一名像祖父那样的外科医师;而白求恩的父母皆为基督教神职人员,以传教为生,其家庭收入难以负担白求恩姐弟三人正常的学习费用,白求恩不得不在小学毕业以后就靠自身艰苦的勤工助学完成中学学业。他先后做过报童、食堂和渡轮上的侍员、烧炉工和乡村小学教师等。1909年秋考入多伦多大学后,也是三进三出多伦多大学,边打工边读书,缀学做过伐木工、夜校教师、报社记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入伍开赴欧洲战场做过担架兵等;随后因负伤退役,回国后又进入多伦多大学继续学习,于1916年12月,先后花了七年多时间才完成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课程。白求恩青少年时代所经历的这些艰辛成长岁月,不仅使他踏踏实实掌握了其日后赖以献身的科学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还使他广泛的接触了社会、结识了众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人民群众,增进了他对劳苦大众、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锤炼了他开拓创新、顽强进取、坚忍不拔、勇于克服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这些都是白求恩毕生能够成就大业、垂范于世最基本的条件。白求恩在艰苦环境中所经历的这一成长历程,具有普遍而深远的教育意义和现实的普世价值,纵观古今中外能够成就大业者,绝无天赐良机一蹴而就,必然是脚踏实地经过艰苦的的成长历程锤炼身心、战胜自我的造化与结局。
白求恩不断攀登医学高峰、开创先进人文社会医学思想理念
1916年12月白求恩毕业于多伦多大学之后再度从军,先后服务于英国皇家海军和加拿大空军担任上尉军医。至此,白求恩仍不满足于自己医学专业上的成就,退伍后仍然矢志不渝继续通过皇家医学院和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考试等途径攀登医学科学高峰。1923年与弗朗西斯小姐结婚以后,即使在蜜月旅行之中,也不忘寻求提高医学医技的一切有效途径,曾先后到法国、瑞士、意大利、德国、奥地利等国家观摩外科名医的示范手术;1924年回国后又到美国进修神经外科等。1926-27年期间白求恩罹患肺结核,曾经一度苦恼、惆怅、甚至绝望而执意与妻子离了婚;最后依靠自己的智慧、勇敢和毅力,进行顽强的探索和拼搏,冒着极大风险在自己身上试验“人工气胸疗法”等,终究获得奇迹般的成功。此后,他不仅战胜病魔痊愈,还在肺结核研究和防治领域继续开拓创新,作出一个个极大贡献,为其成为国际杰出的胸外科专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于1935年6月,白求恩当选美国胸外科学会正式会员和该学会五人理事会理事以及享誉北美四大名医等国际医学高峰的头衔。
白求恩在不断攀登医学高峰的过程中,他不只单纯关注医学专业知识和专业医技方面的开拓进取和创新,还远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逐步坚持把患者和医学与社会学以及当代社会政治经济的研究与探讨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思考探索各方面相互制约与发展的全新人文社会医学思想理念。仅就疾病的产生与发展这一最为基本的问题,他也追根溯源提出了资本主义时期的疾病已经不同于封建制度时期患病的特点,它具有伴随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大生产的种种特性,使得疾病具有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群体性和社会性问题,以及其相应派生的诸多深层次社会矛盾。而当时加拿大进入了经济大萧条时期,政府和议员们都装聋作哑、不予理睬广大劳苦群众的病痛与疾苦的时候,白求恩却敢于出众振臂高呼,勇敢揭露社会矛盾,开创性提出着手解决的办法与措施。在防治结核患者大量的临床实践的现实生活中,他深深感悟到“穷人有穷人的肺结核,富人有富人的肺结核,富人复原而穷人死亡”;“富人可以照顾自己,谁来照应穷人呢?最需要医疗的人,正是最出不起医疗费的人。这很简单的说明了资本主义社会里经济学和病理学之间的密切关系。”1935年他前往苏联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考察苏联医疗保健制度以后,更启蒙了他那全新人文社会医学思想理念使之得到升华;回归加拿大后冒天下之大不韪,公开加入了共产党。从此,在他的医道实践中,凭据着自身顽强的探索进取精神,积极开辟崭新的发展途径,在蒙特利尔创建“人民保健会”, 顶着医界同行强烈反对的浪潮和世俗的偏见,倡导实行减、免劳苦大众医疗费用;大声疾呼“ 保障人民健康是我们的首要职责;我们是人民的公仆,而不是人民的主人;人权应该高于职业的特权”、“所有健康都具有公众性质。人群中有人得了疾病或身体失调就会影响到所有的其他人。政府应该把保护公众健康看做自己对公民应尽的首要义务和职责。实行社会化医疗,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做法”。“社会化医疗意味着要把医疗保健变成社会公共事业,就像邮电局、军队、和学校一样。”为了确使穷人能够就医看病,白求恩还一再提出“让我们把盈利、私人经济利益从医疗事业中清除出去,使我们的职业因清除了贪得无厌的个人主义而变得纯洁起来。让我们把建筑在同胞们的苦难上的致富之路看做是一种耻辱 ”。他还一再呼吁“我们必须把医学看做社会制度的一部分,它是一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保护健康的最好的方式是改变产生不健康状况的经济制度,以及消灭愚昧、貧穷和失业”等等。从此,白求恩践行的治病行医由单纯的个人医生救死扶伤职业行为与人道主义的怜悯同情上升到关爱劳苦大众生命与健康、为社会底层广大人民群众谋求生存权益,传播先进人文医学思想理念、反对一切侵略战争、把医治创伤、拯救生命视为自己一共产党员的神圣义务。显然,此时此地的白求恩,在医道同行和社会世俗的眼光里已经成为鹤立鸡群的异类而广受非议;这也正是自二战以后直至1970年中加正式建交白求恩在加拿大才能得到自己的祖国认同成为“历史医学名人“的根本原因!
献身反侵略战争、垂受锻炼升华
1936年夏天,西班牙内战爆发,白求恩志愿加入在共产国际号召下由苏、美、加拿大和中国等50 多个国家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组成的“国际纵队”奔赴西班牙马德里。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辞去了医院里胸外科主任的职务,来到这里,我断了后路,再不回去了,我已经选定了道路,我是共产党员。”他担任加拿大志愿医疗队的队长。根据战地需要,他设计“流动血库”战地输血车,实施战地输血救援,从战地前线成功挽救了众多的指战员和大量难民,成为西班牙内战中的伟大创举。
1937年7月7日,日本军队更加疯狂入侵我国,在得知我国人民进行的伟大抗日斗争情况后,他毅然决定组织援华医疗队前往中国。来华之前,在给其妻子的信中他写道:“我去过西班牙,这个事实并不能给我、也不能给任何其他人以现在静坐旁观的特权。……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制造屠杀和腐败的世界里而不奋起反抗,我拒绝以默认或忽视职责的方式容忍那些贪得无厌的人向其他人发动的战争,我现在到中国去,因为那里是最迫切需要我去的地方”。
1938年1月,白求恩率援华医疗队自加拿大温哥华出发经13个昼夜航行至香港,转乘飞机到达武汉,周恩来同志在八路军办事处会见了他,并安排护送他们一行经西安于3月底4月初到延安。到达延安后次日晚上,毛泽东主席与白求恩彻夜亲切交谈,最终同意白求恩的要求,立即派遣医疗队直接奔赴抗日前线—晋察冀军区, 于5月上旬,白求恩率医疗队达到军区聂荣臻司令部所在地山西五台县以后,再次强求派到最前线实施火线救护抢救伤员,提出“外科医生应到离火线最近的地方,如果为了个人安全,我就不到中国来,只有消灭法西斯,才有最可靠的安全。”从此,白求恩率领医疗队连续18个月辗转奔波于晋察冀抗日斗争最前线。这18个月,在白求恩48年生命历程中虽然是极其短暂的时刻,但却是他炉火纯青的时刻、是他由一个国际人道主义者升华为共产主义者最有意义和最宝贵的时刻:
(一)在这18个月里,他以高超的医疗技术,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与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坚持实施战地火线救护,救援工作取得惊人成绩。在著名冀中、齐会战斗中,连续三天三夜与日军激战,毙伤日军700余人,八路军也有200多人负伤,白求恩连续工作69个小时为100多个伤员作了手术,使伤员的死亡率和残废率大大降低。当时在欧洲战场腹部创伤死亡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而白求恩率领的医疗队腹部创伤死亡率仅仅只有百分之二十,创造了军事医学史上一个个惊人奇迹。在救治伤病员的过程中,他坚持并要求全体医护人员视每一个伤病员为父兄、同志的医患人文思想, 模范践行对待伤病员“ 胜似亲人”的高尚医德医风。当伤员需要输血而无血源时,他力争献血,斩钉切铁地说“我是‘o’型血,万能输血者”,在前线一年多时间中,多次输血给伤员。在照顾重危伤病员的生活上他更是尽其所能将自己从加拿大带来的衣物送给伤员使用;从战利品中分给他的鸡蛋炼乳等他也煮熟后像慈母般送到伤员面前鼓励伤员“多吃一些,孩子,快快好起来返回前线多杀日本鬼子”。难怪战士们都说“ 做白求恩的病人是幸福的”。在个人生活上白求恩无所要求,他和战士们一样吃小米土豆,穿粗布军装,毛泽东特意电报指示每月发给他100元津贴,他坚决拒收说“ 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和同志们一样生活和工作,是我毕生最大的幸福 ”,他始终和广大指战员一样坚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
(二)就在这18个月里,白求恩在挽救濒临死亡的众多抗日前线的指战员们的同时,他根据战地需要创建“特种外科医院”和“群众血库”,组建战地“ 马背”巡回救护医疗队,创办了全军第一所军医学校,编写了20多种战地救援教材,亲手制作了许多简易医疗器具与设备,(其中有的甚至至今还在外科手术中运用的“白求恩肋剪”)把课堂讲授和战地救治紧密结合,培养造就了大批医疗卫生技术骨干,(至今还健在的有原个北京军区总医院离休老院长张业胜同志等)为我国军事医疗体系的建设从理论到实践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三)还是在这18个月里,白求恩利用一切战斗间歇和休息时间,不停的撰写战地日记、计划、总结、报告、信件以及诸多题材的手稿等等,就在这极其有限的一年多时间里,目前经中加两国相关人员完整收集在册、研究整理出版的就有50余篇、部,(其中有他于1938年11月完成的散文《创伤》、1939年完成的小说《一发未爆炸的炮弹》和临终之前写的《给聂荣臻司令员的信》等等)。 这些宝贵的战地文献和史料,成为白求恩给我们遗留下来的最丰厚、最直观、最深邃的一笔笔精神财富。它向人们清晰的展示了白求恩之所以不愿留念故国高薪厚禄与优裕生活而志愿来华、置个人生死于度外、赴汤蹈火、以身殉职的伟大胸怀和心声;它翔实的记录了白求恩在晋察冀边区抗日斗争最前线日夜操劳、废寝忘食、以鲜血和生命为代价立下的丰功伟绩;在《创伤》等文学作品中,他凭据亲身经历三次大战的深刻认识以冷静隽永流畅而意境悠远写实又富于浪漫与想象的散文笔调对侵略战争产生的根源及其罪恶行径和不断给这个世界制造创伤的元凶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鞭策;对善良的人性和奇妙的人体器官及其机能作了热情的讴歌;它还深刻描绘了白求恩与我党我军的高级将领和指战员们以及广大边区人民情同鱼水般的深情交往和亲密无间的深厚情谊—它向人们清晰的表明:正是由于他与边区广大军民在水火交融、流血抗敌的艰苦斗争中逐步融为一体,这才彻底改变了他的一切人生信念。他曾经深有感触的说道:“在这里,我找到了最富于人性的同志们,他们遭受过残酷,可是懂得什么是仁爱,他们的仇恨不共戴天,但他们的爱能包容全世界”;“过去的生活曾经引诱过我,但是,为了我的理想,那些日子就让它一去不复返了吧!”。随后在许多场合他多次的说道“我万分幸运能够到你们中间和你们一起生活和工作……,我向你们表示,我要和中国同志并肩战斗,直到抗日斗争胜利!”,“我能够与这些同志相处和他们一道工作,真是莫大的幸福”;直到1939年12月5日白求恩在河北唐县黄石口村逝世之前遗留给聂荣臻司令员的信中仍念念不忘的说道:“最近两年是我生平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日子,让我把千百倍的谢忱送给你和其余千百万亲爱的同志。”
而聂荣臻同志在白求恩逝世后于1940年1月5日在晋察冀军区举行的追悼大会上宣读的《祭文》,更是对白求恩光辉业绩和不朽精神作出的极其完美的总结和赞颂,堪称传世佳作;《祭文》将陪伴白求恩一生的光辉业绩和不朽精神与时俱进世代传承。
《祭文》全文转录如下: 祭文 维中华民国二十有九年一月五日,聂荣臻谨率晋察冀军区全体指战员悼于加拿大医学家伯琴同志之灵前曰:呜呼、伯琴以天赋之英才,造医学之极峰,抱高尚远大之理想,献身革命。高爵不足羁其鸿志、厚禄不足系其雄心 ;誓讨弗朗哥之不义,投身西班牙之战争。地中海边,波浪未平;太平洋上,烽火方殷。君不辞劳,万里东征;深入敌后,赞助吾军。寒衣土布之服,饥餐粗糠之粮,救死枪林之下,扶伤炮火之场。运斧神于轮匠;奏刀妙于庖丁。无轻伤不速愈,虽重创而皆生。日劳病榻之前,夜书膏火之旁。行遇路人之疾,止予治疗之方。医术精于华佗,精神比于墨翟。非热爱乎人类,谁曾至于此极。革命未竟,英雄先亡。噩耗传来,云胡不伤。为君执绋,送葬军城。临穴涕泣,不知所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