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王伟伟:妈妈从大巴山走来(组图)
2018-02-27 09:59:22
作者:王伟伟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96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妈妈佩戴她的三枚三级勋章留影

1957年妈妈(三排左二)与在北京的部分红四方面军女红军及其他高级将领的夫人合影。前排左二谭政大将夫人王长德、左三王宏坤幼女王京利。二排左一董必武夫人何莲芝、左二陶万荣(曾任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团团长)、左三湖北省军区副参谋长乐军夫人吴朝祥。三排左一谢觉哉夫人王定国、左三魏涛阿姨、左四肖向荣中将夫人余慎。后排左一罗荣桓元帅夫人林月琴、左三肖华上将夫人王新兰。

1958年妈妈(前排中)与参加北京市人委行政干校人事班的同事合影。

1959年的妈妈

1959年“三八妇女节”在人大会堂妈妈(二排左七)和在北京的部分长征女红军合影。一排左一洪学智上将夫人张文、左二徐海东大将夫人周东屏、左四李基少将夫人权卫华、左六老红军刘凤林夫人贺林生,二排左二王定国、左三邓颖超、左四蔡畅、左五李贞少将、左六贺诚中将夫人周越华。三排左一张令彬中将夫人李玉兰、左二张汝光少将夫人何曼秋、左三袁渊少将夫人余光、左七孙仪之少将夫人秦仪华、左八饶正锡中将夫人戴觉敏、左十一老红军徐士凯夫人史群英。

1962年的妈妈

    1960年,随着批判彭德怀的展开,军队又允许曾经转业到地方的部分女红军可以回到军队,恢复军籍,妈妈在当年12月,又回到海军,任海军直属政治部群工处副处长。1962年2月,被授予海军中校军衔。按妈妈的资历完全可以评为上校,她早在红军时期就曾任县级干部,县妇女部长,但却被父亲卡了下来,说是为了影响,为了起带头作用。妈妈的军衔被爸爸压低了一级,行政级别也就低了一级,定为14级了。但是,妈妈为了支持爸爸的工作,欣然接受。妈妈组织观念很强,无论红军时期她在地方工作,职务如何变动,从当县妇女部长,还是当县少共妇女部长,以致以后到部队工作,频繁调动,她都是坚决服从组织决定,任劳任怨,识大体、顾大局,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妈妈(二排右一)与在北京的部分老红军合影

    由于爸爸是我军的高级干部,妈妈处处都在维护爸爸的形象,积极支持配合他的工作,起表率作用。如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为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发行了债券,妈妈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购买。当时国家建设缺资金,只好发行债券,不像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大家买国库卷,是为了想要那点高利息。那时工资都低,但为了支援国家建设,只好靠节衣缩食,节约下来的一点钱去买。

1961年冬妈妈与爸爸在家中院子合影

    1958年中国有了自己的国产电视机,海司管理处给海军首长每家都送了一台北京牌电视机,并没说要钱,但妈妈配合爸爸,二话没说拿出500元交给了管理处,成了海军首长家极少交钱的人,此事在海军大院成了美谈。

    妈妈从大巴山的农村走来,她一直保持着农民本色,热爱劳动,勤俭持家。她虽然身体不好有高血压、心脏病,但无论家搬到哪里,只要院子有空地,她都闲不住,领着父亲的工作人员开个小荒,亲自动手种花、种菜。她种的菜可以保证全家吃一个夏天,都不用上街买了。她看我们放假没事,就让我们与她一起种菜,教我们认识菜的品种,从小培养我们爱劳动的品质,让我们不忘本。

    妈妈一生艰苦朴素,对我们子女也是言传身教,教育我们要节约,不能浪费,不许乱花钱,要保持劳动人民本色。五十年代,我以上四个兄弟姐妹,都曾在还是远郊的海淀八一小学上学住校,每个星期六才能回家一次,星期天又得返校。可我们家住在离建国门不远的雅宝路,相距十几公里路,坐公共汽车倒好几趟,妈妈为了让我们几个养成良好的习惯,不大手大脚花钱,严格控制我们的路费,每次来回每人就给5角钱,多一分都不给,平时不给我们钱买零食。为了解馋路上吃个冰棍啥的,我们只好自己步行往家走,把省下的车票钱节约下来买零食。

1961年冬全家人在家合影,前排左起妈妈、幼子燕京、幼女京利、爸爸,后排左起次子伟伟、侄女素香、次女黎利、长女相持、长子新中。

    衣服也是省着穿,大哥长大了,大人衣服能撑起来了,就把爸爸的旧军服给他穿。可我小,个子不高捡不了大人的衣服,妈妈就亲自给我做棉衣、棉裤。爸爸爱穿布鞋,妈妈就和保姆一起亲手给他做。我现在穿的两条夏天用睡裤,还是妈妈八九十年代用缝纫机缝制的,上面的针针线线都沁透着妈妈对儿子浓浓的深情,让我不忍丢弃。妈妈不但让我们生活上艰苦补素,她和爸爸也是这样始终保持着老红军的本色。爸爸平时穿的衬衣领口、袖口也都是妈妈给补的补丁,一穿就是多年,很少买新衣服。

    妈妈还是我们这个家的管家,爸爸的工资都是由公务员领回来后交给妈妈,由她来安排一个月的花销。家里人口多,除了我们六个子女,还有在老家务农的我五叔的女儿(我的堂姐)住我们家里,从小学到高中也由父母抚养。自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爸爸调进北京后,几个在外地工作或休养的老战友也都把他们的孩子寄养在我们家,像徐海东的长子徐文伯、宋任穷的长女宋勤都在我们家住过好一阵子才离开。

1951年7月大连后排左起徐海东大将夫人老红军周东屏、妈妈,中排左起徐海东大将、爸爸,前排左起徐海东之子徐文连、作者。

    原北海舰队参谋长赵北原的女儿赵春秀,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在我们家长大,也成了爸爸、妈妈的养女,连她的爱人都是妈妈托人介绍的。他们与我们一起同吃、同住、同玩耍,妈妈、爸爸把他们都视为亲生儿女一般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他们,亲如一家,视如己出,他们也都亲热的“妈妈、爸爸”的叫着,家里好不热闹。

    1953年北京,前排左起次子伟伟、妈妈和怀抱的幼女京利,后排左起长子新中、养女赵春秀、长女相持合影。

    这些孩子,再加上六个子女开销比较大,妈妈就亲自记账,精打细算,从不乱花钱,把家里安排的顺顺当当。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爸爸退下来,在干休所,每天上午都要推着小孙女(我的女儿)到小卖部去给孙女买点吃的,他兜里最多只揣有10元钱,多余的妈妈都不给,钱不够还得给妈妈要。这事还是我爱人陪着爸爸买东西时才知道。爸爸平时是不花钱的,就是疼孙女,给孙女买吃的才用点。

    妈妈不但在生活上严格要求我们,政治上也是如此,不许我们子女特殊化,吹嘘父母,我们住校每星期回来一次,虽然距离远,但从不让我们用爸爸的车接送,平时也不许随便坐。1955年9月部队实行军衔制,有些同学的父亲授了这个将、哪个将,我们很好奇,忍不住问妈妈:“爸爸授的什么将?”

    妈妈说:“是黄酱”。

    因那时小,不懂什么是黄酱,还真以为是个什么军衔呢,搞得一头雾水。妈妈的用心就是不让我们去与别人的父母攀比,就是要我们与大家打成一片。妈妈爸爸没有架子,很随和,在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也都很随和,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为此后来见面时还夸我们不像高干子弟。

1965年妈妈在院子中看报纸

    我们后来在外地上大学,当兵,与家里的联系都是靠给妈妈写信,爸爸工作忙没时间管这些。那时写信比较单一,就是给妈妈汇报在外学习、工作的情况,每次信的开头就是“亲爱的妈妈”,落款“儿子XXX”。在部队基层当兵,条件比较艰苦,想家是常事,有时难免会提出想回北京,每当此时,妈妈在信中不是训斥,而是淳淳教诲,引导我,告知家里都安好,要我好好安心在部队干,不要想太多,要注意影响之类的话。接到妈妈的信,我那浮躁的心就平静了。

1966年1月妈妈与从“哈军工”放寒假回京探亲的作者合影

    妈妈对我们子女严格要求,但对爸爸身边的工作人员却是关怀备至。平时对他们问寒问暖,关心他们的生活,有困难主动帮助他们解决。每年过春节,就把司机、警卫员、秘书、炊事员都召集在一起与我们全家人吃团圆饭,一起包饺子。还给他们每人送肥皂、手套和毛巾。这些物品现在看很不起眼,但在那个物资匮乏,肥皂等日用品还要靠票证的年代,这些用品对工作人员来说都算是好的礼物了,肥皂是按户口本上人口数发下来的,我们子女多,票就相对多,妈妈节省下来买了肥皂送给他们。

    妈妈也非常好客,来了客人,不论职务高低都热情接待,留他们在家吃饭,对基层来的人更是热情。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我在东海舰队护六支队131号导弹驱逐舰当枪炮导弹队副教导员,我们队枪炮长施守清到北京出差,我顺便让他给我妈妈捎封信。施枪炮长是我们支队60年代少有的战斗功臣,1964年7月11日,在打击台湾国民党袭扰大陆特务船《满庆盛》、《满庆升》号的战斗中,他作为我们东海舰队护六支队《衡阳》号护卫舰(弦号207)中主炮炮长,冒着生命危险跳帮(海军专业术语,指两船靠近时,在没有跳板的情况下,从一船跳到另一船上。是个危险动作,跳不好会掉到海里,或被两船挤住。)到《满庆盛》号船上,缴获敌特装有密电码等重要文件的公文包,战后荣立一等功。但是此事信里,我并未告知妈妈。

八十年代中期的施守清

    妈妈见到她后十分热情,问长问短,当得知他从海岛来京,一路上舟船、火车倒来倒去,风尘仆仆很辛苦疲惫,估计他还没洗过澡,也没等他提出来,便吩咐工作人员为他专门烧热水。因为我们家有单独锅炉供暖,便安排他在家里洗了澡。洗完澡,又按排他吃了饭。枪炮长回舰后,高兴得告诉了我,听的我都嫉妒。心想,我每次从部队回家探亲,也没享受过被单独烧热水洗澡的待遇呀,可见妈妈对下面来人多热情吧。

    施枪炮长近日对我说起这段往事还是挺感慨,他原以为爸爸身为海军第二政委,官那么大,架子一定很大,妈妈作为首长夫人,也会如此。所以,刚开始他还有些紧张、拘束,没想到,一见到妈妈爸爸,居然一点架子都没有,十分平易近人、朴实,给他留下深刻印象。

1965年的妈妈

1965年的妈妈

1969年的妈妈

1970年妈妈在含饴弄孙与长孙一起

    妈妈待人直爽、热情、谦和、平易近人,没有首长夫人的架子。凡是到过我们家的同学、朋友,海军大院熟悉她的的家属们对此都是有口皆碑,家里的工作人员对妈妈的反映也很好。首长家的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对首长的服务外,日常打交道最多的就是首长的夫人了,与她们打交道也是一项不可避免的工作。因夫人们不同的特性,工作人员的反映也是不同,有些相处容易,有少数让人为难。每家夫人什么特点,首长们的警卫员、公务员,私下都门清,有了比较。爸爸的几个警卫员就多次对我说过:“对我们这些首长的工作人员而言,你妈妈在海军首长的夫人里,是最好相处的。她平等待人,对我们从不颐指气使。”

    正是妈妈爸爸这样的为人,家里的工作人员对他们才十分敬重,有着深厚的感情,把他们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一般。爸爸的警卫员李振海、小冯等一谈起妈妈爸爸都充满了深情。在妈妈爸爸病逝多年后,70年代的警卫员小陆、小王曾多次对我说过:“我又梦见首长和老太太了,太想他们了!”

    这些警卫员们,每当谈起他们总是情不自禁的热泪盈眶。

    “老太太”这个称呼,是家里工作人员背着妈妈对她长期的一种昵称,当她面是不敢公开这样叫的,还是称官名“冯处长”。

    在我印象里,工作人员对妈妈称“老太太”,大约是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全家从东城雅宝路搬进海军大院不久。那时,妈妈并不老,也就40多岁,而工作人员都是20岁左右来自农村的小伙子,妈妈年龄比他们大了20多岁,在那个年代可能他们觉得就不小了,就像他们的妈妈一样,于是不知谁按农村的习惯就“老太太”的叫上了。他们可能认为只有这样称呼,才是他们对妈妈的一种尊重、一种亲昵、一种热爱最好的表达吧。这一叫,不得了,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妈妈的“老太太”爱称也一代代传了下来,至今如此。

    我们子女在工作人员的影响和“腐蚀”下,背着妈妈“老太太”的称呼也成了顺口溜,不可自拔。习惯成自然,以至于好几次我在妈妈面前说漏嘴,说出了“老太太”。妈妈开始并不理解大家为何这样称呼她,所以她不接受“老太太”的“头衔”,冲我说:“我还没老呐!”吓得我扭头就跑。岁月不饶人,随着妈妈白发上头逐渐老去,她也逐渐接受了这个称呼,对“老太太”的称呼习以为常了。这其实是大家对她的一种尊称,一种爱。

    妈妈不仅自己带头尊重工作人员,还常教育我们要尊重他们,让我们尊重他们打扫卫生、做饭的辛劳,有时还让我们帮助他们干活。妈妈不许我们子女指使他们给自己干事,要与他们和睦相处,不能怠慢,不许与他们耍脾气吵架,把他们当下人看。所以,在妈妈爸爸的言教下,我们与家里的工作人员相处的十分融洽,在家里房间不够住时,我还经常与他们同住。至今,我们与他们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妈妈一生经历了战争的生死考验,党内数次运动斗争的风险,她与爸爸荣辱与共,不惧权势,敢于斗争、对党忠诚。妈妈由于长期患病不能再坚持工作,于1978年9月离职休养。 不久,海军在某人的指使下强行违法抄了我们家,把我们全家驱赶到别的楼,一个混居单元六间房子中的两间屋子临时落脚,这个单元在原住户的基础上提前安排住进了一户,专门负责监视我们家。就是这样的两间屋子,这些人也不想让我们住,还想驱赶妈妈和全家到外地去。面对这样的威胁,如此大的压力,妈妈毫不畏惧、不妥协,与他们做坚决抗争。她给海军党委写信申诉道:“我是个老红军,我又没有犯错误,凭什么让我走?我不走!”

1985年的妈妈

1996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的大会上,妈妈(左十一)与到场的女红军们在军旗上的签字。

1997年10月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在京部分女红军合影,第三排右三为妈妈。

    2006年10月集邮总公司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发行了《巾帼英雄—长征女红军》邮册,妈妈(第二行左一)也在其上,妈妈与爸爸相濡与沫,共同携手走过了57个风雨春秋,俱荣俱损,给我们树立了光辉榜样,这就是我们的妈妈。

    1988年,妈妈被授予二级红星勋章。

1951年春妈妈与爸爸在颐和园合影

1958年妈妈、爸爸与幼女京利、幼子燕京合影

1964年妈妈和爸爸

1965年妈妈与爸爸

1969年妈妈与爸爸

1976年冬妈妈和爸爸

1977年妈妈和爸爸

1982年妈妈和爸爸

1984年妈妈与爸爸在北京西山干休所合影

1992年妈妈和爸爸与幼女京利

1998年5月1日在北京海军总医院全家人与妈妈合影前排左起幼子燕京、妈妈、次女黎利,后排左起次子伟伟、长子新中、幼女京利。

    妈妈为革命,为党忠心耿耿,勤勤恳恳,也为这个家,为我们这些子女,从出生、上学、工作,到结婚生子,操碎了心。这一生令妈妈最痛彻心扉的,一是在妈妈年轻的22岁时,就因特务毒手失去了一岁半的大女儿长生;二是在妈妈老年82岁时,1998年4月失去了在家陪护她,因脑溢血半夜过世,59岁的二女儿相持。这两个女儿,都是妈妈亲眼看着走的,可见对她打击有多大。相持走的那天,妈妈也因此犯心脏病住进了海军医院,就再也没有回到家。

    1999年3月26日下午,妈妈终因病医治无效,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83岁。妈妈的离去使我们悲痛万分!俗话说“妈在家在”,妈妈走了,这个大家就散了,只剩下了我们各自的小家。

    当年清明时节,我们把妈妈的骨灰送到爸爸的故乡大别山,与爸爸合葬一处。妈妈从川北的大巴山走来,最终来到鄂东北的大别山,留在了那里,与爸爸永远的相聚在一起!

2015年6月子女给爸爸妈妈新立的墓碑

    到2017年妈妈已离开我们18年有余,但她的身影却一直在我眼前闪耀。

    只见妈妈身着红军装,斜跨着爸爸送她的手枪,枪把上绿色的绸子枪穗随风飘荡,骑着小骡子英姿飒爽的从大巴山走来。

    只见妈妈身着八路军、解放军军装,腰里别着手枪英姿勃发,身后跟着我们已经过世的大姐长生、二姐相持,从战火的硝烟中走来。

    只见妈妈身着上白下兰的海军军装,在和平的年代里,身边簇拥着她养育过的子孙们,和蔼可亲、慈善祥和的走来,走来......

    亲爱的妈妈我们想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张越:海纪馆春节文化活动异彩纷呈(组图)
·下一篇:赵高铕:新年扬帆闹春意 文化自信看南梁——2018年“春节”黄金周假期,南梁红色文化游备受公众青睐和追捧(组图)
·特稿:妈妈从大巴山走来(组图)
·特稿:妈妈从大巴山走来(组图)
·张俊德、王诸德:大巴山深处的一块红色土地——四川平昌县云台镇红色追忆
·特稿:大巴山深处的一块红色土地——四川平昌县云台镇红色追忆
·专家“会师”大巴山 研讨红军石刻标语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妈妈从大巴山走来(组图)
张谨:日久弥新的思念——写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纪念
特稿:日久弥新的思念——写在周恩来诞辰120周年纪念
赤色丰桂 印象彭州——都江堰市红色文化爱好者彭州红
李崎:赤色丰桂 印象彭州——都江堰市红色文化爱好者
特稿:赤色丰桂 印象彭州——都江堰市红色文化爱好者
湖南郴州老红军胡照逝世(组图)
竹枝强:红军故乡芦山迎难而上创造新希望
特稿:红军故乡芦山迎难而上创造新希望
尹贵峰:湘赣边志愿者“走天下红路 誓圆中国梦”主题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