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县革命老区建设促进红色文化经济之旅,迎难而上创造新希望,令人们欢心鼓舞。把握红色基因脉搏,讲好芦山老区故事。芦山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第二故乡。82年前,中央一、四方面军红军将士先后在芦山驻防108天,军民鱼水情深意长……沿着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指引,作出了充分的思想、政治、军事、后勤保障供给等一切军事战略行动准备,北上抗日救中国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
芦山老区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知难而进,建设更加秀美的新家园而艰苦奋斗。芦山老区在五年内遭受了“5.12”、“4.20”两次强烈特大地震。灾区人民发扬红军长征精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战胜灾难,缝合伤口、绣出新生。按照习近平同志有关重要指示精神,科学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创造了人间奇迹。老区人民以更加奋发有为的姿态,建设秀美芦山、文化芦山、幸福芦山、和谐芦山,生态强县的总体方略。芦山人民感恩奋进,永远跟党走,沿着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正在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书写“国家使命、芦山探路、世界典范”的新亮点。
今年春节长假七天乐,全国各地的真朋好友和游客前往红军故乡芦山过春节,自觉的感到芦山灾后重建科学修复自然生态环境更加美好,青山绿水、天然氧吧、负氧离子,空气质量和水质更加优良,许多游客朋友感觉到芦山是宜居、创业、发展、健康长寿乐园的最佳选择地。
芦山龙门古镇青龙场白伙村,古称“八步关”、“青龙关”,先后成功创建为农业部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特色民居村”和四川省“百强名村”。古色古香现代文明的建筑、组团式的田园古朴的院落,连带着清澈流水和小桥,共同组成了一副美丽的田园画卷“多少城里人都梦想能住进这样的山水田园新村”。今年春节前夕,房间都被外来游客预定满了,白伙新村村民任新芳就赶着去集市上备年货。2015年她和老伴白体明利用灾后重建的新房开了家庭客栈,生意持续火爆,每年能收入4万多元。
“4.20”芦山强烈地震灾后重建以来,震中龙门乡村红色文化旅游产业从零起步,随着新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龙门古镇又成功创建为国家4A级红色文化旅游景区,来龙门乡村游玩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2017年龙门红色文化旅游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0万元。”龙门乡党委书记陈刚说。
龙门专合社接到大订单,今年发展肯定上台阶。给龙门乡村带来新变化的,不只是旅游业。在离白伙新村不远的龙门乡青龙场村,龙纸山鸡专合社刚刚接到一份6万只跑山鸡的大订单——这个数字是专合社去年跑山鸡产量的3倍,“今年的发展肯定会连上几个台阶。”专合社牵头人黄现中说。
地震后,黄现中放弃了成都的事业返回家乡,带领乡亲们合伙成立了这个养鸡专合社,并将年销售额做到了上百万元。专合社的发展也给乡亲们带来了甜头。靠着入社养鸡,村民文西芬就在2015年底顺利摘去了贫困户的“帽子”。
但黄现中还不满足。目前他还在尝试肉鹅、野鸡、豪猪以及中药材的试养试种规模的科学发展。
芦山龙门乡隆兴村的村民也围绕专合社做起致富文章。2017年,隆兴村将98户342名贫困户全部分别纳入了蔬菜、养猪、养牛等专业合作社。以蔬菜专合社为例:村集体新建了9000平方米原生态蔬菜大棚,租给了专合社,不但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解决了贫困户的就近务工;后续再建设,村民还以通过土地入股参与分红,真正实现了一举多得。65岁的村民陈文品被聘为大棚蔬菜的管护人员之一,负责每天到大棚查看蔬菜长势,一个月有近1500元的收入。“拿工资种地这种事放在以前,想都想不到。”对此,陈文品老人很满意的幸福感觉。
芦山老区建设促进物资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龙门青龙场——新村新业新气象,共建共享共奔小康。
从陕西随同乡人回芦山过春节的周晓蓉感叹道,满目青山绿水、清风环绕,芦山一年四季常如春的绿色生态天堂。周晓蓉和许多芦山回家过年的故乡人一样的心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除了新村的美,周晓蓉见证了家乡特色产业发展带给村民们的富足幸福生活。
连片发展的猕猴桃、高山生态茶叶、高山蔬菜,同时,一家家农家乐、乡村旅馆、家庭农场应运而生,让更多人走上了农旅结合、产村相融的路子。
有了富民特色产业作为支撑,养成好的乡村民风,同样不可缺少。为适应村民由小散居向小聚居发展,今日青龙场村已在群策群智下,逐渐走出了一条新路子、好路子。充分利用村活动中心的法律大讲台、道德大讲堂、“农民夜校”、党员“三会一课”等载体,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移风易俗教育。将卫生、科教等宣传教育常态化。广泛开展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贫困户的志愿服务活动。“现在的青龙场村,村容貌整洁,村民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全村到处洋溢着感恩奋进的正能量。”
委充分运用法治思维,完善依法治理组织机构、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的结果。或依托青龙场村聚居点场地优势,打造“青龙场村法治文化红色小公园’’、“青龙场村法治主题红军广场”和“青龙场村法治主题长廊”,设置“青龙场村法治露天课堂”;或深入挖掘适合本村实际的法治红色经典故事、法治典故和法治警言,形成特色大力宣传,营造法治氛围,并为农家书屋配备了较为实用的红色经典和法律书籍,建设“青龙场村农村法治红色图书角”,以及分布在村中各个角落、内容实时更新的‘法治红色宣传栏。
不仅是硬件配置,软件配套更为重要。立足帮助新村群众树立起更加牢固的法治红色思维,青龙场村还定期在新村聚居点开展群众性普法活动,并建立了普法教育档案和普法教育和革命传统红色教育台账。立足帮助村民解烦忧,充分发挥联系部门、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的作用,义务为相关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邻里纠纷,调解服务。
这不,数日前这里就发生了一起邻里间因种地施肥发生的纠纷。在多次自行协商未果后,受影响村民主动找到自管委,希望能出面协调解决。新村自管委主任张兰坪随即与白管委成员兵分两路,分别前往两户村民家中了解情况。通过“龙门阵”入情入法的畅谈,当事双方均认识到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化干戈为玉帛,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