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云,是我党早期航空骨干中的一位典范人物。
刘云,入载《中国共产党人名大辞典》(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年5月北京第一版,盛平主编),其简历被介绍为:
“[刘云](1904—1930)湖南宜章人。原名可炳,字随吾,号宏才。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入法尔曼飞机工厂。1921年考入该厂附设的飞行学校。1922年在巴黎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3年回国,入江西陆军讲武堂。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任学生队队长,并是青年军人代表会的负责人之一。1925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任大元帅府航空局军事飞机学校的教务主任兼党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飞行员。同年赴苏联第二飞行学校学习,后转入苏联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奉派回国,曾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委员兼红军总参谋长。同年9月2日因叛徒出卖被捕,6日就义。”(第171页)
这一辞条,称刘云“是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位飞行员”并依其履历作出了有说服力的结论。美中不足的是,有几处文字不准确,或有值得推敲之处。例如:“入江西陆军讲武堂”,应为“入西江陆军讲武堂”(位于广东)。“号宏才”,在著名专家曾庆榴所著《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中,写为“别号宠才”。其书在“最早的黄埔学生党员”一节中写道:
“刘云,别字随吾,别号宠才,又名可炳,湖南宜章人。1921年春赴法国勤工俭学,进法国巴黎法尔曼飞机厂附属飞行学校机械科学习,1922年在巴黎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10月在巴黎由周恩来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刘云在《陆军军官学校学生详细调查表》‘入党介绍人及职业住址’一栏中写道:‘驻法中国国民党通讯处周恩来,学界’(2)。回国后转为中共党员。1924年6月由广东西江陆海军讲武堂推荐投考黄埔军校,为第一期第四队学生,第四队分队长。”(见曾庆榴著《共产党人与黄埔军校》第一章第二节,第35-36页,广州出版社,2013年12月。)
注(2):陆军军官学校编:《陆军军官学校学生详细调查表》(四),976页,(台湾)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
为了使刘云的经历记录更加充实,笔者经过查证,现予以补辑,并对其作出的卓越贡献加以介绍。
刘云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具体年月
据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留法纪事:二十世纪初中国留法史料辑录》(周永珍著,2008年7月第1版)记载,刘云为第十二批,于1919年12月25日——1920年1月28日,乘法国航船盎特莱蓬号,由上海赴法留学生之一员。
有关资料:
一、报刊消息:
1、沪报:登船30余人……
《旅欧周刊》:到法92人……
考:到法92人中,沪登船30余人,其余为香港登船的粤、闵学生……
二、查华册与沪名单核对:
计湖南省有学生12人
三、姓名之异:
(湖南留学生选录):
姓名: 向警予女士, 年龄:24,别名:俊贤,籍贯:湖南溆浦,性质:勤工,编号:733。 刘云:年龄:17,籍贯:湖南宜章,性质:俭学,编号:822(乘船登录号)。 蔡畅女士:别名咸熙,籍贯:湖南浏阳,性质: 勤工。 蔡林彬:别名和森,籍贯:湖南浏阳,编号:731。 万寿鼎:年龄:21,籍贯:湖南湘阴,性质:俭学。 (摘自:“留法勤工俭学姓名、批次表”,载262—263页。)
同时,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熊雄(江西宜丰,别名披素)、陈乔年、陈延年(安徽怀宁)等,也属于第十二批赴法留学人员。
由以上记载可知,刘云从上海乘船出发赴法国的日期为1919年12月25日。同船的向警予、蔡畅、蔡和森等人的简历辞条均写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因此,刘云的简历也应写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关于刘云在巴黎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历史背景,可从聂荣臻元帅的记述中了解概况:“同时,我们还在旅欧华人中积极从事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国共合作开始后,旅欧党、团组织也相应作出决定,一九二三年六月,八十余名旅欧团员均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国民党。同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国民党旅欧支部成立时,周恩来当选为执行部总务主任,李富春当选为宣传主任。一九二四年一月,国民党驻巴黎通讯处成立,选举我为通讯处处长。”(见载于《聂荣臻回忆录》,战士出版社,1983年12月第二版,第32页。)
可以说,在法国勤工俭学数年的经历,是刘云完成世界观的根本转变,真正走上革命道路的起步时期。
刘云考入法尔曼(《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译为“法尔芒”)飞机工厂附设的飞机学校后,见识了当时比较先进的航空技术。法尔芒,是法国飞行员和飞机设计师,研制成功横向操纵用副翼,这项革新以后普遍使用在飞机上。他的弟弟法尔芒(莫里斯),是法国飞机设计师和制造家,对早期航空事业有重大贡献。1912年兄弟合办法尔芒工厂,制造了许多军用飞机、教练机和远程客机。刘云在飞机学校的经历,为他成为中共的第一位飞行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1923年起,因为国内我们党与孙中山先生合作得很顺利,以广东为根据地的革命形势发展很快,急需大批干部。于是,共青团旅欧区委决定向国内输送干部,先是选送少数同志直接回国。更多的是有计划地分批选调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一段时间,再回国参加斗争。
刘云,就是1923年直接回国的同志之一。
刘云任广东航校党代表的大体过程
广东航空学校建立于1924年7月,当时称为军事飞机学校。当年夏,苏联派来的航空顾问和教官到达广州,并带来10余架飞机和器材。他们除协助训练飞机队外,帮助组建了这所航空学校。校址选在大沙头之北,原飞机制造厂附近。
苏联航空专家李縻,被聘为航空局局长顾问。他带来分配到航校的3人,都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精通航空技术业务,有空战经验。其中的雅尔台,主持日常校务,并教授领航、侦察和战术等科目,冯·格拉姆和瓦尔特两人专门教授飞行驾驶技术。
同年8月16日,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举行第四次会议,决定设立统一训练处,将黄埔军校及航空局划归该处管理,孙中山亲任主席,指导制定管理方针和进行训练。军事飞机学校经过两个月的筹备和招生,于1924年9月开学。军事飞机学校校长由李縻顾问兼任。第一期学员11人(另一说为10人)。计有从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中选送的8人:刘云、冯珣(即冯达飞)、王勋(即王叔铭)、万鹏(少鼎)、王翱(凤仪)、袁政(涤清)、郭予如(一予)、李岳阳。从飞机制造厂实习生中选送来3名:唐铎、金震一、朴泰下(即朴太河。粤语“下”与“河”发音相近。也有称朴太厦)。(史料见载于1935年12月广东航校《空校月刊》;肖强、李德标《国父与空军》,1987年8月台北华太印刷有限公司出版)。
刘云,还被任命为军事飞机学校的党代表。那时的国民革命军各级领导和指挥机关,都有国民党的党代表,与军事首长及苏联军事顾问,三人共同决定重大事项。刘云作为国共合作时期参加国民党之共产党员,留学法国时,曾在法尔芒(旧译法曼)飞机工厂附设的飞行学校学过飞行,既懂业务,又懂政治,而且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因此派他来当学员同时兼任党代表,是非常合适的人选。后来,他在航校中享有很高的威信。
这批学员中,还有冯珣、万鹏、郭予如是共产党员。冯珣于1924年冬入党。万鹏是在法国留学后回国的党员。郭予如于1923年入党。唐铎和王勋是党小组的培养对象。
唐铎,原名唐灵运,1904年生于湖南益阳县岳家桥一个农民家庭。1920年,他作为第十五批留学生赴法国。因参加了勤工俭学代表进占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而遭逮捕,于1921年10月与陈毅等一批学生代表被强行遣送回国。他被介绍到飞机制造厂后,开始接触航空行业。他进入广东航校后,在刘云的指导帮助下进步很大。唐铎回忆说:
“他们开会学习,时常叫我和王勋参加,以对我们加强教育,使我们靠近组织,争取早日加入共产党。……他常说:‘我们现在学员虽少,但却是中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刘云同志的谈话,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中,使我终生不忘,并成了我从事航空事业的一个指导思想”(见唐铎《在航空局军事飞机学校》,载于1984年3月14日辽宁日报,徐建源整理。)
刘云不仅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工作者,还是一个位勇敢的战士。1925年春天,广州革命政府举行东征讨伐陈炯明时,曾派飞机去东江惠州城上空,散发传单,进行侦察并进行投弹轰炸。
刘云曾亲自与飞行教官瓦尔特一起,乘飞机用手往敌军阵地上丢炸弹。因为那时的飞机上只带有一挺机关枪,由座舱内用手端着向地面上的敌人射击。没有瞄准具,只能用肉眼观测,更没有自动投掷炸弹的装置。后来,刘云与德国籍教官们共同设计了一个炸弹架子,教学员们安装在飞机两翼的下面。当需要投弹时,只要从驾驶室里把装置炸弹的架子拉开,炸弹就会自行下落。
不久,刘云还兼任了飞机队的党代表。
1925年4月16日,党军党代表廖仲恺致函蒋介石:“查航空学校及飞机队、飞机工厂、飞机掩护队等,俱为重要军事机关或部队,应设党代表以资擘画,查有贵校见习官刘云,郭一予、赵自选等堪以委任。”(引自梁尚贤《廖仲恺与黄埔军校》,见《近代史资料》总106号,1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遂令委任三人为党代表,亦见载于《蒋介石年谱初稿》(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档案出版社)第346页:“十六日……党军廖党代表呈请任命军校见习官刘云为航空学校及飞机队党代表,郭一予为飞机工厂党代表,赵自选为飞机掩护队党代表”。
刘云党代表在航校人员和飞机队官兵中,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政治思想工作。航校第一期学员革命觉悟较高,学习非常努力,加上教官的细心教导,学习不满一年,到1925年7月,就完成了初级飞行训练。
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后,1925年7月1日,广州大元帅府改组为广东国民政府,汪精卫任主席,聘苏联人鲍罗廷为政府高等顾问。国民政府委张治中任航空局局长兼军事飞机学校校长。此时,第一期学员已完成初级飞行训练,由于没有战斗机,不能进行高级飞行和空中战斗训练。加上飞行训练用的汽油须从苏联远道运来,更增加了困难。为此,广东国民政府遂决定派李縻顾问带领刘云、冯珣、唐铎、王翱、王勋、朴泰下等6人,赴苏联接受高级飞行训练。李縻一行于同年8月30日离开广州,9月上旬离开上海赴苏。刘云等6人开始了在苏联军事院校留学的新历程。
刘云在留苏航空学员中的纽带作用
刘云等6人进入的空军飞行学校,全称为苏联飞行军事学校。该校于1925年设立中国班,共有学员10人。其中广东国民政府选送6人:刘云、冯珣、唐铎、王翱、王勋、朴泰下;冯玉祥国民军选派4人:郭允恭、石友信、江佩章和刘仲元。1926年2月,刘云与李宗孚、陈定远,介绍唐铎、王翱加入了共产党,王勋也参加了中共。刘云不仅在该校学习的一年期间发挥了引领作用,而且在转到伏龙芝军事学院之后,仍与航空学员们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留苏航空学员的队伍继续扩大。其中就有广东军事飞机学校第二期的部分学员。
广东军事飞机学校于1925年7月续招第二期学员。由黄埔军校第二、三期毕业生中,选拔并考取学识与体质俱属优良而有志航空者入校,成立飞行和观察二个班。飞行班10人,见习官2人(第一期毕业生金震一、云南航校毕业生刘重伦)。飞行班中只有女生李玉英一人为非军人。是中山大学预科的学生。观察班也录取了10人。第二期学员9月入学,10月正式上课。由于观察班学员坚持要求学习飞行,后来,校方同意他们转入飞行班。然后,又从黄埔军校第四期中,选拔20人为观察班学员。不久,又增加7人。二期学员总数达49人,均为少尉待遇。(见载于姜长英著《中国航空史》,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
第二期学员中,有6人是中共党员。他们是: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金震一(朝鲜籍)、黎鸿峰(越南籍)、刘铁仙(朝鲜籍)。常乾坤为党的小组长。
1926年春,飞行班最先学习飞行的10名学员,多数已经掌握初级飞行技术。因部分教练机陈旧,且机少人多不敷教学使用,国民政府航空局遂于1926年5月决定,抽出两班内10名学员赴苏受训。他们是: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金震一、冯正谊、王运尧、黎鸿峰、张圣哲(朝鲜籍)、林理甫、余世沛。这些人由李縻带领到苏联后,先在红军部队经过一段时间的步兵训练,然后分配学习。常乾坤、徐介藩、李乾元、黎鸿峰4人,被分配到奥伦堡红军第三航空学校学习。其余6人,被分配到列宁格勒航空机械学校和莫斯科中山大学。常、徐、李、黎、金5名共产党员的组织关系,由党小组长徐介藩交给刘云,由刘云转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
1927年1月,国民政府高等顾问鲍罗廷建议:派一批人去苏联深造,学习军事航空,提高作战飞行技术水平,并增购飞机,以期扩展国民政府的空军。国民政府接受了这个建议,派出黄光锐等9人(从欧美回国的飞行员,时任教官),毛邦初、龙文光、刘铁仙、李乘云、张廷孟等二期毕业生,还有部分未毕业学员,考察人员,购机人员,由航空处长林伟成领队,于4月20日抵达莫斯科。
其时,蒋介石已经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背叛了孙中山先生制订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这批留学生考虑再三,决定留下来学习。14名飞行人员被分配到苏联南部坦波夫州红军第二航校,3名机械人员也分在该校;另有4人分配到莫斯科航空特设技术学校学习无线电专业。在第二航校留学的人员,经过近6个月的学习,于同年11月结束学业。除1人因飞行失事死亡外,学飞行和地勤的有14人先后分批回国。刘铁仙(中共党员)、李乘云两位朝鲜族学员留在苏联。
还有一部分留苏航空学员来自莫斯科中山大学。
据张泽宇博士统计,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热潮,共有近1400名中国留学生在苏联学习。其中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是培养中国留学生的主要院校。百分九十五的留苏学员(将近1320人)都就读于这两所大学。(《留学与革命一一20世纪20年代留学苏联热潮研究》,第110一111页,人民出版社,2009年7月。)
东方大学于1921年10月正式开学。至1924年9月,由中国共产党单独选派了4批学生。其中,有3批是中国留欧学生辗转来到莫斯科,进入东方大学中国班,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于1925年10月。1925年至1929年间,这所大学共招收4届中国留学生。其中,1925年至1927年,由国共两党合作选派。主要为中国国民党选派,中共党员以跨党身份参加。大革命失败后,招收的第三届、四届学生,完全为中共党员和共青团员,且多为参加过起义的干部。
莫斯科中山大学,是在孙中山先生病逝之后建立的。
1925年3月12日,国民党领袖孙中山病逝于北京。3月19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做出决定,为纪念孙中山,在苏联建立一所专门为中国国民党培训革命干部的学校,定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25年8月27日,联共(布)中央同意以孙逸仙命名这所大学。1925年10月7日,鲍罗廷在广东正式宣布莫斯科中山大学成立,开始进行留学生的招考录取工作,组建的招生委员会,成员包括国民党高级干部谭延闿、古应汾和汪精卫3人,鲍罗廷任顾问。广东共有1030人踊跃报名,但通过考试获得留学资格者仅147人。
除此之外,鲍罗廷又特别推荐30名国民党要人的子女免试入学。其中包括蒋介石之子蒋经国,冯玉祥之子冯洪国,女儿冯弗能,李宗仁的弟弟李宗义等,并有汪精卫的亲信。除广东以外,其他一些城市的国民党支部也纷纷选派留苏人员,但绝大多数为中共党团员。其中包括江西的王弼等3人。第一批留学生总数为268人。
1927年夏,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后,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国民党学生纷纷回国。也有一批中共留学生毕业回国参加革命工作。除了派遣回国外,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还决定:从中山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挑选100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进入苏联各级军校深造。(见《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05号记录》,俄罗斯现代历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档案,全宗17,目录162,卷宗5。)6月2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进一步明确了这项决议,提出从这100名留学生中,分出40名到炮兵学校学习,20名到航校学习,15名到通信学校学习,25名去学习装甲协同,学习期限为9-18个月,由苏维埃共和国军事委员会利用预算余额作为学员的生活费。(见《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会议第105号记录》,俄罗斯现代历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档案,全宗17,目录102,卷宗5。)
实际上,莫斯科中山大学毕业生所进入的军事院校与此略有差别,主要去向为:左权、屈武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蒋经国等8人进入列宁格勒托尔马乔夫军政大学;朱瑞等16人进入红军高级指挥训练班;伍修权等11人进入莫斯科步兵学校;其他毕业学员大致按联共分配相应进入各军事院校。我党早期优秀航空骨干王弼,就属于这批分配到苏联航校的学员。
除了上述各批先后奉派进入苏联航校者外,还有少数留苏人员自己申请获准后进入航校学习飞行或地勤技术。总的来看,留苏航空学的数量和集中程度,与其他军事院校的学员相比差距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