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池(1893-1931),学名王道矩,字凤池,金寨县南溪人(1932年前属商城南乡)。王凤池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父亲王子谦为清末监生,家道中兴之时曾置田产60石、房产30间,是商南地区有名的富豪人家、书香门第。
为耕读传家以及解决本姓子女就学问题,王子谦曾办立私塾,王凤梧、詹谷堂等人幼年时都曾在这所私塾接受启蒙教育。幼时的王凤池天资聪慧,七岁便能写诗作对。十几岁时,开始懂得关心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常与学友抒发国家兴亡之见。王凤池曾说:“民以食为天、以土为本,如今土地却多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多少人却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怎能富国强兵,驱逐鞑虏?”他还曾写一首抒怀诗:“一片青田景色幽,前人垒田后人收;后人收得休欢喜,更有收谷人在候。”结果诗被父亲发现,因担心王凤池有离经叛道之险,便把他狠狠训斥了一顿。王凤池早对封建礼教森严的家庭十分厌恶,又遭父亲严厉训斥,便负气离家,到商城求学。
1912年,王凤池从商城学成返乡,适逢辛亥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王凤池早有报国之志,便决定投笔从戎,其父王子谦对此也很无奈,便托人将王凤池推荐给驻信仰的督军任应岐当秘书。在哪里,王凤池亲眼看到了军阀统治的黑暗、当权者的腐朽,只呆了一年便断然离职返家。
1920年,王子谦辞世,王凤池便成了一家之主。对贫苦群众有同情之心的王凤池常以钱粮周济乡邻,家中田产半卖半送给穷人耕种。不到几年,富豪之家便衰落下去,王凤池在一些人眼里也便成了“败家子”。
1924年,党组织在家乡建立,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王凤池深受共产党员詹谷堂、袁汉铭等人(既是同学又是同乡)的思想影响,常与他们一起讨论救国救民之道。1925年,经詹谷堂介绍,王凤池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后的王凤池同志阅读了很多革命书籍,思想觉悟不断提高,革命信念不断增强。他常向周围贫苦群众宣传破除封建迷信、铲除封建剥削的道理,启发群众的觉悟。王凤池同志的母亲迷信思想浓厚,在家中常年供奉观世音菩萨,不少群众也常来烧香磕头、乞贵降福。为给贫苦农民作出表率,王凤池同志一天当着全家人的面,对母亲说:“这个泥巴观音,一年不知道要受穷人多少香火,可是穷人还是穷。这个骗人的精怪,我要把它摔掉!”说罢,不顾母亲责骂,便将观世音菩萨摔得稀碎。
1926年春,在王凤池同志的领导下,王畈农民协会成立。王凤池同志在家乡积极开展革命宣传,贫苦农民的觉悟不断提高,王畈、葛藤山、花园等地反动封建迷信活动、反地主剥削的斗争开展的轰轰烈烈,农民协会会员很快就发展到600余人。
1926年冬,北伐军路过金家寨、流波、南溪等地。他们每到一地,广泛宣传革命思想,讲解革命宗旨,开展农民运动。在北伐军的宣传推动下,南溪等地贫苦农民深受鼓舞,革命情绪更加高涨。抗债抗租、破除迷信、禁止挑拨、惩治土豪,闹得热火朝天。商南地区土豪劣绅纷纷逃往商城告急,商城县长李鹤鸣命民团队长周凤山带队进剿。王凤池同志知道后,立即组织农民协会准备400多斤的炸药,在寺基坪岭头筑起阵地,严阵以待。周凤山早知道商南农协会的厉害,又听说这次农协会早有准备,不敢冒犯,骚扰一阵,撤回商城。事后,王凤池同志豪情满怀地挥笔写道:
黄花岗上洒鲜血,战士坚定志愿成; 不打土豪心不死,不斗地主怨不平; 前进前进永前进,愿为主义作牺牲。
1927年4月,商南各地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会员已发展10000多人,为适应革命形势需要,商南党组织研究决定在斑竹园组建县级农协会,成立县农协筹备委员会,王凤池同志当选候补委员。县农协筹备委员会成立后,王凤池同志立即返回南溪,与袁汉铭等同志召集四乡农会,成立南溪区(第八区)农协会。
1929年5月,商南地区爆发立夏节起义。立夏节当晚,王凤池与詹谷堂、袁汉铭等同志人一起,集中起义农民和南溪小学参加起义的师生200多人涌向南溪街中心的火神庙,宣布起义,成立赤卫军。
8月,国民党向商南大举进攻,企图将新生的革命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新成立的红32师鉴于敌强我弱,转移外线作战。王凤池同志留在苏区坚持斗争,他将赤卫队化整为零,撤往胭脂一带。民团头子顾敬之率匪部进犯南溪,包围寺基坪,到处搜捕王凤池。顾敬之民团没能抓到王凤池同志,一怒之下,纵火将王凤池住宅焚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