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王培杰:传承教育思想 弘扬革命精神——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成立暨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建校95周年活动纪实(组图)
2018-10-29 15:37:10
作者:邯郸学院大名分院 王培杰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大名县委书记房延生同志致辞

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向谢台臣教育基金会捐款

邯郸学院大名分院院长于振祥同志讲话

邯郸学院党委书记杨金廷、邯郸市人大原副主任黄月芳为谢台臣塑像揭幕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秘书长田爱英同志宣读分会机构成员名单

纪念大会现场

救亡进行曲——学潮

七师传承——大名师范桃李芬芳

同谢毓瑨先生合影(左起:谢培苏、李晓玲、谢毓瑨、胡秀丽、祁丽莎)

校友代表叶林涛发言

谢培苏女士向谢台臣教育基金捐款

谢台臣教育思想分会成立大会暨谢台臣教育思想论坛

谢毓瑨先生向贫困学生发放救助金

演职员与嘉宾领导合影

于振祥同志与伍一曼女士亲切交谈

在纪念馆内忆先辈(左起:张学全、王春江、胡文丽、伍一曼、张学军、洪常春)

在校园寻找先辈足迹(左起:杨志敏、冯伟、谢毓瑨、谢培苏、冯莉、李鲁平)

在谢台臣塑像前合影留念(左起:王春江、任宏印、陈连成、石立、亢存生、于振祥、伍一曼、黄月芳、许殿芳、李广、叶林涛、刘增国、邢章秀)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伍一曼女士向学校赠送珍贵文献《伍修权回忆录》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校友王从吾之孙王春江同志向学校赠送珍贵文献《冀鲁豫儿女忆父辈》 

众人向谢台臣塑像三鞠躬

    中红网河北邯郸2018年10月29日电(王培杰)10月23日,邯郸学院大名分院举行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成立暨建校95周年活动。来自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代表及各地的校友共聚一堂,同祝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成立,共贺建校95华诞!

    上午八时,碧空如洗,艳阳高照,学校彩旗飘扬,金菊怒放。来自各地校友和宾朋陆续走进学校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右充气牌坊上张贴的两幅巨型对联:“百年名校喜迎万千学子英才云集呈祥瑞,以作为学荟萃八方高朋群贤毕至满园春”,突出了这次活动的主题!

    两千余名学生统一着装,排满学校中心广场进行广播操表演,用整齐划一的队形,娴熟优美的动作接受来宾们的检阅,震憾响亮的口号响彻校园,博得了长时间的掌声和不停的赞叹!

    九时整,全体师生和来宾站立在谢台臣塑像周围,举行庄重的揭幕仪式,表达对这位革命先驱的无限敬仰!在邯郸学院党委书记杨金廷、邯郸市人大原副主任黄月芳二位嘉宾领导的轻轻拉扯下,覆盖在汉白玉塑像上的红绸缓缓滑下,谢台臣整身塑像和宋任穷镏金题词"革命教育家谢台臣"展现在大家眼前,塑像昂首挺胸,目视前方,神情饱满,气宇轩昂,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出席活动的省、市、县有关嘉宾、学校领导、校友代表及谢台臣之子谢毓瑨向塑像敬献花篮,全体人员三鞠躬!谢台臣孙女、金陵科技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谢培苏致辞。邯郸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计斌讲话,高度评价谢台臣及其“以作为学”教育思想。谢台臣创建的“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英才辈出,影响广泛,开启了直南广大民众走向科学民主、追求真理和自由解放的大门,谱写了直南大地光辉历史篇章!谢台臣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更有强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是当代教育改革之瑰宝!研究"以作为学"教育思想是弘扬七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内容,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历史担当和时代责任。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副院长刘增国同志主持谢台臣雕像揭幕仪式。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成立暨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建校95周年纪念大会于当天上午十点举行,由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副院长陈连成同志主持。

    主会场在学术报告厅,出席活动的各级领导、校友、学会会员及师生代表500余人。分会场设在了学校艺体馆,两千余名师生同步收听收看视频直播。大会主持人介绍完主席台就坐嘉宾和贺电贺信,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副会长、邯郸学院院长马计斌同志宣读“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关于同意成立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的批复”。

    最感人的现场捐款助困活动持续了十多分钟,现年95岁高龄的谢台臣次子、南京化工设计研究院原副院长、总工程师谢毓瑨老先生将其毕生大部存款52万元一次性捐献学校,设立谢台臣教育基金,资助家庭贫困学生,助其完成学业。谢老先生从中先行拿出2万元当场捐助13名贫困学生。《爱的奉献》乐曲声中,晶莹的泪花洒满两腮,一次次鞠躬致谢捧起了一颗颗感恩的心!谢老女儿谢培苏女士、北京三个教育集团的老总们和学校广大教职员代表也当场进行捐款助困,全场爆发长时间掌声!

    中共大名县委书记房延生在大会致辞中指出:回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建校之初,谢台臣先生高擎“以作为学”大旗,比肩陶行知筑就了教育界“南陶北谢”,为冀南教育迎来破晓曙光。面对党旗,我们不能忘记,七师党团组织带领师生投身革命洪流,矢志救国图存,造就一大批优秀革命干部,成为"直南一个革命策源地"。与时俱进,我们不能忘记,长期以来,秉承"科学的头脑,劳动的身手,艺术的情趣,改造的魄力"这一校训,学校重建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振奋人心,令人鼓舞。

    房延生希望,学校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坚持“以德为先”,当好立德树人的示范者;坚持“以创促活”,当好教育改革的引领者;坚持“以作为学”,当好校地融合的实践者。房延生表示要对大名分院的后续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并祝学校越办越好。

    校友代表叶林涛、教师代表张海静、在校学生代表分别进行大会发言。

    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党总支书记、校长于振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首先代表全校师生欢迎感谢各级领导、历届校友、社会各界朋友的光临和支持。

    于振祥说:回望学校近百年艰难曲折的风雨历程,可谓是九十五年几度沧桑,九十五年几度辉煌,九十五年拼搏进取,九十五年磨砺成长。这是一所百年传承的学校,从七师大力推行教育革命,到大名师范的“一专多能”,再到今天被列为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教育部职成司合作的“中等职业教育赢未来计划”试点院校,无不渗透和遵循谢台臣教育思想。这里是点燃革命圣火的红色基地。曾经有一批批的热血青年,从学校走出去,将革命的火种洒遍直南豫北鲁西三十余县,有力推动了直南党的建设和革命运动的迅猛开展。这里是冀南师范的明珠、优秀教师的摇篮。三万多名毕业生犹如散落在燕赵大地的耀眼星辰,成为各个学校的中坚力量。这里更是“以作为学”教育思想诞生的地方,古今中外教育思想曾经在这里交融、碰撞,最终形成了“以作为学”这一科学理论。

    于振祥同志通过回顾学校95年的光辉历程,总结阐述了"七师精神"的真谛:七师精神,就是保家卫国、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七师精神,就是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七师精神,就是精益求精、严谨治学的工匠精神;七师精神,就是教育报国、担当负责的奉献精神。

    于振祥最后满怀豪情的说:让我们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以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成立为契机,大力弘扬“以作为学”教育思想,在研讨中不断丰富,在继承中发展创新,为新时期教育教学提供借鉴;以建校95周年为动力,强化教学实践,加强教学管理,以不懈奋斗创造邯郸学院大名分院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中共邯郸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育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赵小丁在讲话中说,河北省教育学会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成立暨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建校95周年纪念活动,是邯郸教育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喜事。代表市教工委、市教育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大名分院全体师生员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多年来关心支持邯郸教育发展的领导、校友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赵小丁高度评价了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光辉悠久历史和对国家做出的重大贡献。指出了首任校长谢台臣先生“以作为学”教育主张对当前教育改革的重大指导意义。

    赵小丁勉励广大师生,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继续发扬七师光荣传统,传承谢台臣“以作为学”的教育思想,以全新的理念和超前的智慧,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效益,办出鲜明特色,高扬龙头、高端办学,为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午十一时许,主会场嘉宾在学校艺体馆与广大师生一同观看邯郸学院大名分院“赢未来”学生能力汇报演出,以“继往开来,铸就辉煌”为主题,用革命摇篮、桃李芬芳、希望之园三个篇章。文艺演出由“救亡进行曲——学潮”拉开序幕,让大家体会到救亡运动的巨大浪潮;随之,李峰老师演唱了由七师音乐老师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看到相互搀扶着流浪人群的场面,勾起大家对家乡热土的热爱和思念,对侵略者的仇恨,激起人们赶走侵略者、还我河山的激情;舞蹈《活着1937》,用肢体语言诠释了——23名受侵害的女性,舍生取义的故事,这更加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的仇恨;随着舞蹈《大刀进行曲》吼出“大刀向鬼子的头上砍去”,表现了中华民族抗日的力量。通过舞蹈《起航》,寓意1956年河北大名师范重建;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师生》,表现了大名师范学子在祖国各地做出的贡献。整台文艺演出情景剧、舞蹈、诗歌朗诵、歌曲等形式,将学校95年的奋斗历程搬上舞台,呈现给广大观众,广大演职员学生高超逼真的演艺赢得了一次次热烈掌声和极高赞誉,一首深情演绎的《母亲》拨动了多少莘莘学子思念母校的心弦,使整个活动达到了高潮。

    下午两时许,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谢台臣教育思想的研讨会在学校纪念馆放映厅召开,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教授等70余人参加研讨活动,省学会领导及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会领导机构成员、特聘专家等出席,研讨会由副校长韩现栓同志主持。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秘书长田爱英同志宣读组织机构成员名单,并对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提出希望和要求。新当选的河北省教师教育学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秘书长、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副院长陈连成同志,报告指出:成立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是挖掘传承先辈们教育思想的需要;感谢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使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得以成立;叙述了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筹备简要过程;最后提出,学会以后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和省学会的大力支持。

    新当选的河北省教师教育学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会长、邯郸学院大名分院院长于正祥同志致辞。新当选的河北省教师教育学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副会长张路安传达了分会2018--2019 工作计划;河北师范大学索桂芳教授、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原副校长邢朝芳、高级讲师杨文英、邯郸学院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广教授分别在会上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参加会议的有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胡秀丽女士、河北教育干部学院副院长任学印同志、河北大学教育学院吴洪成教授、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赵俊杰教授、邯郸学院郭秀芬教授等等。

    会后,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伍一曼女士向学校赠送了重要文献《伍修权会议录》,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理事王春江同志向学校赠送了重要文献《冀鲁豫儿女忆父辈》。

    参加学会和校庆活动的来宾还饶有兴趣的参观了“直隶省立第七师范纪念馆”、艺术楼、学生书画作品展、历届校友书法作品展、校容校貌。

    下午五时,系列纪念活动圆满成功,这次纪念活动是对先辈们教育革命实践传承的一个新起点!

    附1:《邯郸学院大名分院近百年历程简述》

    1923年6月2日,直隶省政府决定在大名创办省立第七师范学校,并委任谢台臣为校长。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和五四运动的熏陶,办学之初谢校长就提出“以作为学”的办学主张和“师生打成一片”的口号,大力提倡科学与民主,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谢校长很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先后从“北师大”、“北大”聘请了20多名进步教师任教。1926年8月,我党早期党员冯品毅应谢台臣校长之聘来七师任英语教员。10月底发展学生赵纪彬、刘大风、李大山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成润、吴益普也被吸收为中共党员。从此直隶七师有了自己第一批中共党员。1926年11月初,七师秘密建立了党、团两特别个支部。刘大风任党支部书记,成润任团支部书记。从此七师党团组织正式诞生。

    1927年4月,中共北方区委在七师党团两个特别支部的基础上组建中共大名地方执委,李素若任执委书记,成润任团委书记。同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大量逮捕和屠杀共产党人,革命转入低潮。1927年4月,在大革命逆境中校长谢台臣、教务主任晁哲甫、训育主任王振华、总务主任高韶亭加入中国共产党。七师逐步成为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红色学校。到1930年6月,七师的党团员已发展到100多人,占全校师生员工总数的三分之一。七师在茫茫黑夜中象一盏明灯,照亮了直南大地。1927年4月,中共北方区委遭破坏,随后中共顺直省委建立,七师党组织隶属顺直省委领导。根据省委指示学校党团员到周边各县创建、发展党组织,动员和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活动。1925年七师学生开始走出校门,走向社会革命,“五卅”惨案以后,他们不断组织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经常举行游行示威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七师学生领导组织了儒家寨杠子会同地主的斗争、开展佃户向地主抢粮抢枪运动、红枪会运动,盐民协会驱赶盐巡和小车社工人斗争,发动磁县工农武装起义,成立直南工农红军游击第一支队,以及蔡小庄农民暴动成立的工农北上抗日游击队,对直南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起到推动作用。七师学校在行政上表面归属国民党政府管理,实际上是由共产党领导。国民党深怕革命火焰成燎原之势,委派来的反动校长解聘了许多进步教师,限制师生的革命活动,妄图肃清校内的共产党,由此引发了三次大的学潮,最后赶走反动校长,巩固了党的这个革命教育阵地,为党积蓄并继续培养抗日骨干力量。

    1936年初中国北方形式有了很大变化:日军进攻华北,签订了“何梅协定”,驱赶了国民党在华北的驻军,宋哲元投降了日本,成立冀察自治委员会,华北逐步沦为日本殖民地。在北平第三中学任教的王振华,通过原西安中学校长黎琴南打通上层统战关系,通过谋职于当时河北省主席冯治安嘱托公安厅长给教育厅长李金澡打电话马上撤换郭鸣鹤,委任王振华接任校长。这样把早已把学校当作私有财产、死心塌地与革命为敌的郭鸣鹤被撤职了。王振华邀请在邢台师范任教的晁哲甫和林子仁等一部分老同事又回到了大名师范学校。从此,这个红色阵地又回到了共产党手中,巩固了党的这个革命教育阵地。王振华与晁哲甫认真贯彻谢台臣的“以作为学”的办学方针,很好的继承、发扬七师的优良传统,这时并且特别重视抗日教育。经常向学生讲抗日救国的道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宣传。

    1936年9月底,直鲁豫特委书记张玺来到大名视察工作,他谈了学校革命斗争的情况,说明党对西安事变的态度,使学校了解了团结抗日的政策。七师党组织与上级接上了关系,重新建立了党支部,李福祥任书记,周培尧任组织委员,冯清贤任宣传委员。七师党组织根据上级的指示,为抗日做好准备,协助校领导采取举办抗日训练班等形式,进行抗日教育,以游击战术和统一战线为主要学习内容,培训周期为一个月,培养出一大批抗日骨干力量。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在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以大局为重,联合国民党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七师广大革命师生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迅速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很快占领保定,29军南逃,七师学校里住上了保安队。王振华和晁哲甫找到大名11中的校长孟夫唐商议办抗日教育的计划,由晁哲甫主任拟定了办抗日教育计划的草案,就办起了抗日训练班。办了大致一周时间,日军向南侵略离大名更近,学校领导们又商议实行长期的抗日教育。当时确定11中的孟夫唐校长负责大名以北地区,王振华校长坐镇大名,晁哲甫去南边南乐、清丰、濮阳、东明、长垣。但日军南侵速度很快孟夫唐校长没能北上组织抗日,于是把学生遣散到农村作抗日救国运动。一部分学生随学校南迁,王振华校长、王显周老师等都到了河南,到河南遇到了教育厅长李金藻等,他们带着一大批教育经费正要继续南逃。王振华校长、王显周老师就和教育厅的人员一块南迁,到了河南舞阳县北五渡村在这里办起了“河北中学”、“师范学校”。大名师范也合并在这所学校里了。

    七七事变后,由河北省南迁到河南的、保定育德中学、保定第二女子中学、泊镇师范、邢台师范、邢台女子师范、大名七师、大名女师等校师生及接收的流亡学生,1937 年末联合成立国立河南中学。

    1938年,河南中学迁豫西南淅川县上集,改为国立一中。因来校的流亡学生日增,规模逐渐扩大。王振华没有在舞阳就职,去了西安。王显周、司景周留在了这所学校,王显周在学校里担任了总务主任。晁哲甫在清丰、濮阳一带组织救国会,发动群众抗日。后来晁哲甫又到新乡找到中共中央北方局军委书记朱瑞,朱瑞说为了充实抗日军政干部队伍,要到山西晋城办“华北政治干部学校”。于是晁哲甫、王显周和从西安回来的王振华、林恒飞、司景周等同志于1937年十一月中旬到了太行山晋城举办华北军政干部训练班,华干主要招收平、津及各地的流亡学生,培训抗日军政干部。办学两期,先后培训学员500余人,学员大多被编入晋豫边区游击纵队,为开辟晋豫边区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1938年3月,日军占领晋城后,华干迁往陵川平城等地继续办学,改为八路军晋南干校,又称小华干,由朱瑞任校长。华干先后培训了2000多名学生,这批抗日骨干分别被充实到各级军队和政权中,为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有许多人后来担任了各级党组织的重要领导职务和八路军高级将领。

    1944年日寇侵犯豫西,国立一中迁陕西汉中城固,迁城固后改为师范部。

    1947年,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宋任穷等亲临七师旧址视察,在观看了谢台臣纪念碑并听取了七师革命史的介绍,称赞“谢台臣是革命教育家,七师是一个革命的学校,是直南革命的策源地”。

    新中国成立后的1956年,经河北省委、省政府批准,学校在七师旧址重建,定名为“河北大名师范学校”。时任省委书记林铁委托保定著名书法家张步舟为学校题写校名。原七师学生贾培元出任副校长,负责全面工作。至此,学校步入了十余年的二度艰难创业。

    重建后的十年,学校为配合历次政治运动摸索着办学,除了正常的教学班,还办培训班,轮训班,渐渐步入正轨的师范教育行列。

    1988年,学校组织师生利用暑期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上引起积极反响。《邯郸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一消息。随后,省市教委又组织同类学校的领导到校召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现场会、研讨会。全校师生倍受鼓舞。1990年,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被中央宣传部、国家教委、团中央联合命名为先进单位。

    2000年,随着国家师范体制的改革,学校由三经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2003年3月,经河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更名为“邯郸师范专科学校大名分校”,后又更名“邯郸学院大名分院”,培养专科层次的师资。为尽快转型,学校党委统筹安排,在硬件建设和师资配备上,向专科教学的需要倾斜。学校的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2012年8月,根据“校安工程”意见,学校对校园进行了重新规划设计建设。至2017年9月,所有楼舍全部投入使用。

    大名师范在战争岁月与众多的中等学校合并后的变迁轨迹由大名——河南舞阳等地办中学——山西晋城华北干部军政学校——陕西汉中。——1956年复建大名师范学校——(国家由三级师范向2级师范过渡)2003年改建邯郸师范专科大名分校——(邯郸学院升本科)2004年改建邯郸学院大名分院。

    七师,从1923年创办,到1937年毁于日军战火,历时15年,共招收20个班次915名学生。其中200多人成为中共党员,40多人成为革命英烈,40多人担任共和国省部级、百余人担任司局级领导职务,30多人成为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大名师范(大名分院),1956年新建至今,历时62年,共招收497个班次,培养近三万名合格人才。其中不少人成为科局级、县处级、司局级领导干部,有百余人考入北大、清华、北师大等著名学府,读硕、读博、作博士后,甚至出国深造,学校被誉为冀南师范明珠。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向显桃、金莹霞:革命老区沅陵县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讲红色故事比赛(组图)
·下一篇:赵林: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举行纪念王一飞和叶天底烈士诞辰120周年会议(组图)
·特稿:传承教育思想 弘扬革命精神——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谢台臣教育思想研究分会成立暨
·张红清: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坚持在研学活动中弘扬西路军革命精神(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安西战役纪念馆坚持在研学活动中弘扬西路军革命精神(组图)
·王敏:西华师大走进“中国红军城”,学习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组图)
·特稿:西华师大走进“中国红军城”,学习传承红色革命精神(组图)
·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国革命精神联展(1921-1949)”在
·特稿:“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中国革命精神联展(1921-1949)”在重庆红岩正式开展(
·任欢欢:牢记革命精神,探寻红色历史(组图)
·李遥函、杨倩倩:深入中共豫西特委旧址,寻访红色革命精神(组图)
·信息管理学院:寻访革命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信息管理学院寻访红色家书调研团参观瑞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赵林: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举行纪念王一飞和叶天底烈士
特稿:浙江绍兴市上虞区举行纪念王一飞和叶天底烈士
王培杰:传承教育思想 弘扬革命精神——河北省教师教
特稿:传承教育思想 弘扬革命精神——河北省教师教育
向显桃、金莹霞:革命老区沅陵县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讲
特稿:革命老区沅陵县举办全县中小学生讲红色故事比
《向井冈山进军》巨幅油画的前世今生(组图)
彭援军:《向井冈山进军》巨幅油画的前世今生(组图
特稿:《向井冈山进军》巨幅油画的前世今生(组图)
第24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 石小庆讲述张思德的故事和《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