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彭援军>>正文
《向井冈山进军》巨幅油画的前世今生(组图)
2018-10-29 14:54:21
作者:彭援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向井冈山进军》油画周小愚、王孝柏创作于1971年

《向井冈山进军》油画《军事历史》封底刊登

《向井冈山进军》油画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创作于1977年

    邵华泽将军在中华红色收藏馆参观时高度赞扬此画画得好,藏得好,是堪称经典的传世之作

    2016年2月27日上午,邵华泽将军携夫人如约来到位于北京市朝阳区的中华红色收藏馆(该馆由收藏大家程宸先生创立,2015年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藏委审定同意挂牌,编号为0036号)参观。一进门,邵华泽就请秘书拿出已经题写好的“中华红色收藏馆”馆名墨宝,交给程宸馆长,程宸高兴得当场展示,连声致谢。

    笔者陪同时年83岁的邵老参观时,邵华泽看到中华红色收藏馆墙壁上悬挂着多幅早期红色油画巨作,并且画面上都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光辉形象,邵老激动地说:“我对毛主席的感情是很深的,这些作品的收藏体现了全国人民和广大收藏者对毛主席的热爱与怀念。”身为解放军中将、曾任两届中央委员、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两届全国政协常委、《人民日报》社社长、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的邵华泽,讲他对毛主席的感情很深,是有着历史渊源的。原来,1964年1月27日《解放军报》发表邵华泽写的短文《浅谈一分为二》,是讲联系实际谈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竟被毛主席看到,并赞扬小文章写得有理论,又通俗,讲得活。当年2月,中央军委秘书长罗瑞卿同志亲自向《解放军报》总编辑华楠同志作了传达。于是,1960年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研究班毕业后继续在第二军医大学任教的邵华泽,被调到解放军报社当编辑,从而使他走上新闻工作领导岗位,在从政路上一路顺风。

    邵老对墙壁上挂着的多幅油画作品一一细看,连连称赞:“这些原件珍品现在都是天价,好在你们收藏家当年独俱慧眼,动手早,买的早,不然一般的工薪收藏家怎能有这么大的成就呢。”邵老指着71年版《向井冈山进军》油画说:“这幅反映毛泽东领导秋收暴动后向井冈山进军的油画,场面宏大,非常壮观。由于这是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这在当年轰动一时,既是文革时期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又是中共党史发展的一个见证。

    程宸馆长介绍说:“77年存放在广州军区的那幅《向井冈山进军》油画原作,是北京嘉德2005年春拍的,拍了286万元。这幅71年版《向井冈山进军》油画原作,是广州嘉德2009年冬拍的,拍卖成交价是146万元(有报道称拍出130万)。我当时打听到此幅油画虽已拍出,但因买主对画作右上角云彩油漆已裂损当时就掉了几块而未交割。得到消息后,我就从北京飞往广州,又去长沙、湘潭等地,找到原作的两位画家从中介绍,从而购得此画,两位画家说这幅画创作年代较早(文革时期),如果不是右上角油漆裂掉拍价有可能高于2005年拍出的那幅《向井冈山进军》油画。前几年,我又专门邀请此画原作者之一王孝柏先生来北京,局部维护了画面上受潮严重的云彩处,以及一些有脏的地方。在修复此油画时,王孝柏先生谈起当时创作时,描绘毛主席的神态、裤子等,用的都是最好的油彩,所以至今完整无缺、鲜艳夺目。画面上的人物多达40多人,清晰可辩的人物有十几位,而毛委员的形象则是最突出的。邵华泽听完介绍后,又评点说:“画面中还出现了工农红军第一军第一师军旗、文家寺、土炮等。这是一个特定历史环境的定格,这是一幅气势磅礴、历久弥新的创作;特别是画面中的毛泽东早年形象精工细作,堪称经典。”

    邵老细观了墙壁上悬挂的另幅解放初期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人群像宣传画说:“当年我见过这幅画像,但历经这么多年风雨保存下来真不容易,很珍贵。细看群像中有一个头像是习仲勋同志、习近平的父亲,当时习仲勋是22位中央军委委员之一,他是当时最年轻的军委委员,这里面值得挖掘的东西很多。”随后邵老还过目了民国九年出版、封面带有马克思红色画像的《友世画报》创刊号珍本,1937年美国出版最早介绍毛泽东自传的《亚细亚》杂志全年精装本等。邵老说:“收藏家的根本任务是要把收藏品永远传承下去和广泛传播出去,这与企业家创经济效益第一的思想肯定不同。因此,像搞中华红色收藏馆这样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公益事业,最好还是与政府合作,寻求政府的支持,一旦条件成熟,可以在北京建大馆。”

    71年版油画《向井冈山进军》出自两位名家之手,经华国锋审定并出席展览开幕仪式;画作在文家市展出五年,与同期展出的秋收起义史料实物相得益彰

    由周小愚、王孝柏创作于1971年的巨幅油画《向井冈山进军》,尺寸为126×236cm。1944年生于湖南的周小愚,曾任全国重点高校湘潭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其作品先后在国内外展出,好评如潮,多次获得大奖。周小愚是油画界为数不多的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被授予“德艺双馨”的艺术家称号,周小愚曾与水稻专家袁隆平等一起被政府授予“湖湘之子”称号。著名军旅画家王孝柏1942年生于湖南长沙。他长期在部队工作,对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颇有研究。他在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时受命参与创作此作。他的其他作品亦在国内多次获奖。

    中国军事科学院主办、邓小平题写刊名的《军事历史》杂志2009年第1期,在封底位置刊出整版该幅作品,并在该期“军事史博采”栏目用两个整页的篇幅,发表由湘潭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华哲萍撰写的“《向井冈山进军》油画背后的故事”一文。这一重点介绍,再次引起学术界、文博界人士对这一红色经典油画作品的高度重视,引起海内外收藏界人士的热切关注。综合各方面信息,基本可以勾勒出71年版油画《向井冈山进军》的创作和展出过程。文革后期的1971年2月,湖南省革命委员会、湘潭地区革委会决定在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会师的纪念地——文家市里仁学校的原址(祠堂)建立一个陈列馆,并决定以此地为历史背景创作一幅油画作品在馆内展出。经过一番考察和选择,由油画家周小愚和王孝柏承担此次创作任务,具体分工是周小愚主画人物,王孝柏主画风景。为了能够真实再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在文家市会师的历史画面,他们走访了当年还健在的一些起义亲历者,重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行军路线,进行了详细社会调查。为了能够集中反映最重要的、最典型的历史瞬间和历史画面,他们最后确定把画面中的历史瞬间定格在1927年9月20日的白天,画面的地点和内容是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离开里仁学校,开始向井冈山进军的时刻。

    为了圆满完成这幅反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两位作者对秋收起义的历史情况进行了认真学习,详细研究了《秋收起义后向井冈山进军》等多份回忆录和大量史料,搜集到毛泽东当年的历史图片18帧,并在湘鄂赣边境乡村搜集人物素描50余幅。这都为创作《向井冈山进军》打下了良好基础。

    作品以“向井冈山进军、跟着毛委员闹革命”为主题,油画上展现的是毛泽东身边簇拥着的人群,高举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的军旗,其意义蕴含着中国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武装夺取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的具有中国革命特色的道路,体现的是人民领袖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既突出了毛泽东的高大英雄形象,又体现了人民领袖置身在人民群众之中的平民化形象。画家把里仁学校作为一种背景,放置在整个画面中间的位置画龙点睛地展现了这一重要历史场景,用更多的色彩来着重表现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队伍,离开文家市开始向井冈山进军的历史瞬间。经过9个月的反复创作修改,终于在1971年11月下旬完成了油画《向井冈山进军》的创作任务。

    71年版《向井冈山进军》油画,经当时湖南省革委会主任、省委第一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华国锋,省革委会副主任、省军区副政委李振军,湘潭地区革委会主任、湘潭军分区司令员巫海清等领导及有关专业成员的审查通过。同年12月26日,为纪念毛泽东诞辰74周年,《向井冈山进军》开始在文家市秋收起义陈列馆内部展出。展出之日,文家市的人民群众共有1000多人参加了画展的开幕仪式。湖南省革委会和湘潭地区革委会的有关主要领导人华国锋、李振军、巫海清等都到现场,并由华国锋亲手剪彩揭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台等新闻媒体对此进行了报道。1974年初,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井冈山》专题节目摄制组,曾对《向井冈山进军》这幅油画创作过程及内部画展的情况做了专题报道。1976年,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纪念馆正式建成后,此画再次被纪念馆悬挂在正厅中央继续内部展出。在该画展出的近五年时间里,先后参观的达30多万人次。以上内容出自于湘潭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政府地方志办华哲萍撰写的“《向井冈山进军》油画背后的故事”,刊登在中国军军事科学院主办、邓小平题写刊名的《军事历史》权威杂志上,确定了油画的真实。

    《向井冈山进军》油画的问世,引起各方广泛关注。笔者查阅到,井冈山画刊编辑部编辑、江西省新华书店出版的《井冈山画刊》(1972年9月下旬第8期,16开8页)封面,刊登了《向井冈山进军》的油画;人民出版社1972年也出版了《向井冈山进军》散页等。笔者还查阅到《江西日报》1977年9月10日第六版和《北京日报》(总第3800号)1977年9月14日第二版上,均刊有为纪念毛主席逝世一周年和收起义50周年而发表的新华社记者写的“伟大的起点: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革命纪念地文家市访问记”的长文,该文基本还原了毛委员率领工农起义军在小镇文家市集结、然后挥师上井冈山的历史过程。

    文家市是紧靠湘赣边界山区的一座小镇。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来过此地搞社会调查,大革命时期,这里的打土豪半劣绅斗争如火如荼。文家市优越的地理条件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成了秋收起义部队最好的集结地。小镇西头的古老建筑里仁学校,即是当年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部所在地,如今是秋收起义纪念馆。该馆革命文物陈列室墙上有当年歌颂秋收起义的诗词《西江月·秋收暴动》“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水)铜(鼓)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江)浏(阳)前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

    中共“八七会议”后,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传达会议精神并改组省委,领导1927年9月9日发动的湘赣边界地区秋收起义,长沙、案源的铁路工人首先行动,破坏铁路线,起义军占领安源、浏阳等地。平沙、株州、长沙等地农民亦同时暴动。9月19日,工农革命军打到文家市,岛毁团防局,打开土豪劣绅的粮仓和盐仓,烧了地主老财消遣的“望花楼”。展室里有血染的战旗和当时的标语口号,还有起义军用过的大刀、长矛、梭镖、土枪、松树炮、步枪等。当时唱的列队歌曲是“我们大家来暴动,工农一条心,打土豪锄劣绅,一个不留情。上门板捆稻草,房子扫干净。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无产阶级劳苦大众,永远向前进!”这些史料和实物,与长期展出的71年版油画《向井冈山进军》,可谓是相互映衬,相得益彰。

    讲解员对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许多感人故事。在学校后厅的一间教室,毛委员召开起义部队前敌委员会会议,讨论部队进军方向问题,会议确定了毛泽东提出向罗霄脉中段进军的主张,否定了“取浏阳直攻长沙”的错误意见。毛委员的战略决策,挽救了工农革命军,为中国革命开辟了唯一正确的道路。毛委员住过的房前有株木莲花树,在旧社会虽然两度凋谢,但新中国成立后这树又活了下来,生长得高大挺拔。据参加过秋收起义的老战士李景全介绍,9月20日,身穿蓝布短上衣、脚穿草鞋的毛委员,站在操坪上向刀枪林立的起义部队讲话,提出“只要大赛家团结紧,人民群众的小石头,终能砸烂蒋介石的大水缸。”然后,部队离开文家市,向井冈山进军。9月29日晚,毛委员在永新县三湾村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确定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三湾改编”。从文家市到井冈山茨坪,毛委员率领第一支工农红军,历时一个多月,行军一千多公里,经过艰苦转战,将革命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71年版油画《向井冈山进军》画作问世30多年后拍卖流转有序,无权属争议,此画收藏者还邀请原作者对画作进行局部维护,令这幅巨作焕然一新,完美无暇

    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即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广州2009年冬季拍卖会公告中,有关第469号拍品《向井冈山进军》油画的完整拍卖信息是这样的——

    作者:王孝柏、周小愚
    尺寸:126×236cm
    作品分类:西画雕塑>油画
    创作年代:1971年作
    估价:RMB 1,200,000-1,400,000;140万元
    成交价:登录后可查看
    专场:中国油画 雕塑 版画
    拍卖时间:2009年12月6日
    说明:画作在秋收起义文家市汇师纪念馆陈列展出(湖南,70年代初,展出约5年时间)
    发表:《军事历史》封底(总第166期),2009年1月;收录于大型文献记录片(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70年代)

    这幅画由于在文家市展览多年,1977年8月,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之际,根据当时湖南省委的指示,以重新创作一个另一幅同类题材的油画作品为名,把《向井冈山进军》从文家市纪念馆正厅撤下作陈旧报废处理,长期流落民间。由于那段特殊时期人事沉浮,画作尘封多年后又几经流转,终于在32年后的拍卖会上重见天日。当时,这幅油画虽被人从拍卖会上买走。,但原买主又因画面云彩处受潮至云彩脱落、品相不佳而荫生放弃此画之意。收藏大家程宸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多次往返于北京、广州、湘潭三地,通过周小愚和王孝柏两位原创画家的协助,几经周折,高价收藏了这幅油画。周小愚先生亲笔为程宸写下了原创字据并签上了大名,王孝柏老师也跟着在上面签上了大名。当事几方,均对这幅油画的权属无任何争议。至此,这幅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巨作,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为程宸创建的中华红色收藏馆藏珍宝之一。

    这幅尘封30多年的油画虽然被拂去尘埃,被收藏大家程宸,将原作精心运送至北京收藏,这令原创作者和珍爱人士倍感欣慰。但此幅油画由于长期流落民间和库房放置而局部受潮,画面右上角风景很脏,有的地方油彩脱落,影响美观,影响整体效果,成为藏家程宸的心中的一大缺憾。为了让71年版《向井冈山进军》原创油画永久保存,于是,在2012年6月间,程宸邀请原创画家王孝柏夫妇专程来北京,时年七旬的王孝柏老师亲自操起油画笔,对油画云层面进行了反复除脏,经过多次的认真保养和护理。整理完成后,画家王孝柏感概地说:“这样一来,油画不仅恢复了原有品相,经过多年的沉淀显现出的毛泽东的高大英雄形象更突出,立体感更强;整个画面的规模更加宏伟壮观气势磅礴。创作这幅油画是我最好的灵感也是我事业的最高峰,以后不可能再有这个能力,这幅原创绝对是世上顶极收藏孤品。”满心欢喜的程宸与王孝柏夫妇,特意在保养后的这幅油画前合影留念。

    最后,王孝柏先生还在一张信笺上,写下了关于此幅油画保养和护理的说明:“我和周小愚于71年创作的油画《向井冈山进军》(长236cm,宽126cm),于2009年12月6日10时50分在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拍出后,由程宸先生购得。由于此油画经历了四十余年的风雨,虽然人物画面都完整,但不免有些脏和失去了部分光泽。于是程宸先生请我进行了专门的保养和护理,使油画恢复了原样。现在我见到这幅油画就和我当年创作完全一样。如今这幅油画不仅还原了原样,而且可以永远长久的保存。我和周小愚教授都为自己的作品被收藏大家程宸先生收藏而感到放心和自豪。所以特写此文予以说明。”

    著名收藏家程宸从小就收藏邮票,青少年时期受上辈影响收藏古钱币、金器、玉器、瓷器、雕塑、古玩、古家具、古字画、油画等,现主集早期人物油画和早期抗战收藏品等。上海拍卖行家和著名收藏家张文标参观中华红色收藏馆,看到墙壁上挂着多幅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巨幅油画作品,赞不绝口地说:这些艺术珍品太美了,简直是价值连城。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主任纪玉成、著名收藏家秦杰等众多藏界人士在参观中华红色收藏馆时,都异口同声地称赞《向井冈山进军》等油画非常珍贵,并称赞程宸先生是当代最杰出的收藏家之一。

    其实,早在2005年,程宸先生收藏的早期红色宣传画和抗战文献就应邀参加“我们永远跟党走”大型红色收藏展览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程先生还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捐钱捐物。每年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藏委在北京举行的全国红色收藏活动程先生都有赞助(有发票);今年向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捐赠文献已被收藏(井博藏2018第046号);等等。程宸先生对笔者说,他的人生目标就是按照邵华泽将军的嘱托,把中华红色收藏馆进行扩馆,在适当地段以较大的面积建立新馆,以全面、充分地展览展示程宸多年来所收藏到的各种珍品,使更多的人们能感受到中华红色文化的博大精深。程宸表示,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国家政府已经在政策方面给予了很大的支持,经济方面最好不要给国家添麻烦,通过自己筹资金和以藏养藏的方式漫漫来实现,学习愚公移山,中华民族勤劳、智慧、勇敢的精神永远是前进的动力。

    同题材77年版油画高价拍出后作者欲讨说法,无果而终

    71年版《向井冈山进军》油画的另一位作者王孝柏,与广州军区军旅画家招炽挺、赵淑钦受命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50周年创作了另一幅同一题材的77年版油画《向井冈山进军》。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即北京嘉德)春拍中,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联合创作的77年版《向井冈山进军》,估价68万至80万元,成交价飙则升至286万元。《中国收藏家》杂志(2005年8月)作了报道。报道称,2005年全国书画市场春拍中,行情飙升的红色题材油画成为众藏家、投资者热捧的对象,沈尧伊的油画《血与心》以627万元成交,此价格超过曾以605万元成交的油画《毛主席去安源》。

    而同年12月下旬的《长沙晚报》,刊登该报记者刘炬的访谈称,1977年版油画《向井冈山进军》作者之一王孝柏在长沙从朋友黄斌处得知,自己参与创作的油画《向井冈山进军》在嘉德2005年拍卖会上以高价成交,王孝柏回到湘潭后,又有多位朋友打电话说从互联网上看到油画拍出高价的消息。湘潭市退休干部王孝柏在家中向记者谈起他此刻喜忧参半的复杂心情。意外得知此讯,王孝柏既为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社会肯定感到骄傲;同时也为自己未得分文感到不公。他与嘉德联系,想知道谁是作品的买主、又是谁拿去拍卖的?但对方以保密原则回绝。

    曾长期在部队工作的王孝柏,工于绘画,并对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颇有研究,是部队不可多得的人才。1976年1月,中国军事博物馆决定,重新整理军博的内容,其中决定创作一幅反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油画《向井冈山进军》。经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商定,由广州军区承担此任务。为此,广州军区成立了《向井冈山进军》3人创作组,并决定选调有历史和军事知识又有创作经验的王孝柏(时任湘潭军分区政治部宣传干事)担任创作组组长并参与创作。另两人分别是广州美术学院的高材生招炽挺和赵淑钦。

    为搜集第一手资料,1976年6月,王孝柏等3人开始了从浏阳文家市到江西安源等地的创作采风工作。王孝柏一行从文家市出发,途经桐木、安源、井冈山等地,沿着毛泽东当年的起义路线,步行了500多公里。他们把部分采访对象作为创作原型,搬到画中,共创作了32幅素描作品,供军事博物馆选择敲定。王孝柏告诉记者,同题作品原作保留下来的有两个版本。两件同题作品都是完成于1977年3月。第一件于1977年3月挂进了中国军事博物馆,至今仍收藏在那里。第二件于同年“八一”建军节参加全军美术作品展览,并屡屡刊登在当时美术杂志的重要位置。

    这幅油画不仅画技娴熟,人物形象鲜明,而且是重大历史事件的集中体现。为了体现“向井冈山进军”的恢宏与大气,创作者特别强调了人物后面的背景,展现的是雾气散尽、太阳喷薄欲出的自然现象。这样的背景处理,得益于王孝柏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当年秋收起义时,毛委员率领的部队曾一度被敌人包围,正巧山间雾气重重,敌人打过来的子弹大都扑了空,毛委员组织突围成功后,雾散日出。王孝柏还向记者诉说了创作中的一些细节,如画面上毛主席衣襟、草帽的变化,盛水的竹桶等,记者听后深受感染。

    1977年,全军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特大型国家级画展,77年版《向井冈山进军》名列油画组榜首。据笔者查证,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77年编印的16开本《庆祝建军50周年美术作品展览图录》,共收入505幅作品,其中油画159幅,中国画129幅,版画91幅。王孝柏说,展出后的这幅作品原作一直保存在广州军区。但不知何故,几度失踪转手,据传是辗转新加坡、日本等地转回到祖国后即在北京嘉德拍卖会上露面。经记者询问,王孝柏回忆说,1991年10月,他携夫人到广州看望老战友时,无意中在广州军区展览馆三楼见到过这幅画(这是他最后一次见到原作)。当时,王孝柏很想拿到原物回家再临摹一幅,以赠文家市纪念馆保存,但由于没有找到相关人员,也就与之失之交臂。

    得知77年版《向井冈山进军》油画遭人高价拍卖后,时年63岁的王孝柏,与当年一同参与创作的其他两位战友取得了联系。时年60岁的招炽挺,当时仍在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工作(他1945生于广东,196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同年入伍。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组美术创作员。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一级美术师、广州军区政治部文艺创作室副主任等,有众多作品获大奖);时年69岁的赵淑钦,退休前曾任汕头画院副院长(他1936年生,1961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后参军在广州部队政治部任美术创作员,1981年转业到汕头市文联工作,1985年调汕头画院任副院长。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广东分会理事、汕头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汕头市油画研究会会长等。作品有《女民兵》特种邮票第一图《我们都是神枪手》的原画作者等)。三人创作完这幅作品后,就天各一方,后来也疏于联系。这次,王孝柏与赵淑钦重新相见,谈起精心创作的作品,却遭人莫名高价拍卖,几位创作者表示要讨个说法。但最后是无果而终。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藏家参观建军90周年主题展——王保群捐献余旭飞行服亮相军博(组图)
·下一篇:无
·彭援军:《向井冈山进军》巨幅油画的前世今生(组图)
·红藏家参观建军90周年主题展——王保群捐献余旭飞行服亮相军博(组图)
·彭援军:红藏家参观建军90周年主题展——王保群捐献余旭飞行服亮相军博(组图)
·95岁抗战老干部赵峰举办个人书法展(组图)
·彭援军:95岁抗战老干部赵峰举办个人书法展(组图)
·“倪萍画日子”画展在京举办(组图)
·山西百年文化艺术期刊展弘扬主旋律(组图)
·彭援军:山西百年文化艺术期刊展弘扬主旋律(组图)
·中国学者程宸抗战宣传画片闻名中外(组图)
·彭援军:中国学者程宸抗战宣传画片闻名中外(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向井冈山进军》巨幅油画的前世今生(组图)
彭援军:《向井冈山进军》巨幅油画的前世今生(组图
特稿:《向井冈山进军》巨幅油画的前世今生(组图)
第24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 石小庆讲述张思德的故事和《
特稿:第24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 石小庆讲述张思德的故
第24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 石小庆讲述张思德的故事和《
第24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 石小庆讲述张思德的故事和《
江山、张伊、李学叶、陈胜:第24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
特稿:第24场毛主席故事大讲堂 石小庆讲述张思德的故
中国法学会会长王乐泉一行来彭真纪念馆调研(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