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北京2018年10月22日电(孙铁兵)2018年10月9日,曾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担任15年外事秘书,离休前任中国驻匈牙利大使的马列病逝,享年95岁。当月15日,其遗体告别仪式也在当年向周总理告别的北京医院举行。
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成立69周年,开国功臣因年事已高相继离去,在八宝山等告别场地为他们送行的仪式已不罕见,参加人数渐少。但向马列告别的仪式却很不寻常,不大的告别场地竟挤满了前来送行的各界人士。
首先,它的名字、经历和所做的工作很富有传奇色彩。
马列,怎叫这个名字?人们一般会首先提出这样的疑问。的确1923年生于沈阳的马列原名叫马溹,是1940年随早已参加革命的爷爷到晋察冀邢台解放区初见马恩列斯画像后,为了今后便于开展革命工作,年纪尚小的他很是激动,竟当即自主将名字改为马列。
1933年10岁的马列到北平读书,1936年他13岁就参加了我党领导的民族解放先锋队。从那时起,到1941年被安排到延安学习俄语并学业有成,再到1950年调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办公室外事秘书……这些经历许多媒体已有或将有详细、准确的报道,笔者就不再赘述,但他参加的一件有关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须再次重笔简述一下。
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在刚刚建国的1950年曾赴苏与斯大林等苏联有关领导人谈判并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以及“中长铁路、旅顺口、大连协定”和“苏联给中国贷款”等协议。这几个条约与协定,在当时标志着苏联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的承认和社会主义阵营新格局的形成,这在当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在中方的翻译队伍中就有马列,可说是初出茅庐就立下大功者之一。
其二,马烈对彭雪枫将军之子彭小枫有着深厚的养育之恩。
向马列告别场地主花圈的摆放者是彭雪枫将军之子彭小枫。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1944年9月11日,就在抗战即将胜利之时彭雪枫将军不幸牺牲。彭雪枫是在战争中我军牺牲的最高将领之一,他的牺牲曾令毛主席黯然垂泪。
彭雪枫将军牺牲之时他的妻子林颖尚不到25岁,且身怀六甲,后生下彭小枫。1948年,经组织批准,林颖与马列重组家庭,二人共同担负起养育小枫之责。这个特殊的责任马列完成的很好,小枫不仅茁壮成长,而且最终成为我军第二炮兵的上将政委。
在告别仪式之前,笔者请彭小枫将军用一句话表达他对马列的感情。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了八个字:“养育之恩,终生不忘!”这八个字虽短但其中不知包含了多少感人肺腑的故事和内涵!
其三,送行者多为父辈与周总理有关之人,他们在为马列送行的同时也是再次表达对周恩来总理的崇敬之情。
从告别室摆放的花圈者及几百名送行人员的身份中,笔者发现除领导人、有关单位、个别健在的马列的老同事以及周总理的亲属外,大多数都是原在周总理身边工作人员的第二代。按来者的现场用语说,有西花厅的和东花厅的;有红岩村的和西安办事处的;还有各个周总理研究会的等等。他们到场的目的既是对马列这一长时间在周总理身边工作叔叔的敬佩,更是出于对周总理的无限怀念。
周总理办公室前副主任罗青长之子罗援将军曾撰文表述:“周恩来,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他是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杰出楷模;是对党忠诚,维护大局的杰出楷模;是热爱人民,勤政为民的杰出楷模......每当我们想起这个名字就感到温暖、自豪!”罗将军是迈着正步进入告别室的,非常恭敬地向马列的遗体鞠躬致敬。他的行为就是对其上述认知的体现。
现西花厅联谊会的袁冬林说:“周总理感人的事迹太多了,而马列叔叔正是向我们讲述这些事迹最多的人。”
原中南海东花厅(建国初期总理所管辖的经济口所在地之一)一老干部之后现旅居加拿大的吴沛(她是第一个到达场地的静候者)说:“周总理是我最敬佩的伟人之一,早就想回国去拜访马列叔叔,不想还没去他就走了。这将是我终生的遗憾”!
部分第三代年轻人也前来为马列爷爷送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