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6日张敏叔叔在家中
7月12日中午噩耗传来,敬爱的老红军张敏因病离我们而去,享年93岁。老人家的离去让我无限悲痛,我们又失去了一位红军爸爸。
我和张敏叔叔是2015年7月18日认识的,时间不长,只有两年,我们却成了忘年之交。这源于当年7月16日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行的纪念红二、四方面军甘孜会师80周年的聚会上,第一次遇见张叔的儿子张晓川,在此之前我并不认识他。
当时,在会场里正和几个朋友(都是父亲老部下之子)在聊天,正聊到我父亲在红军时救了包括他们父亲在内的许多部下,只听我后面有人在问:“谁是王宏坤家的?”
我纳闷的应道:“我是。”然后,从座位上站起来,转身向后望去,只见一中年男士匆匆向我走来,握住我的手兴奋地说:“我爸一直在找你们家的人,可找到了。”偶见一陌生人这样说,搞得我一头雾水,莫名其妙。
2015年7月16日左起张敏叔叔之子张晓川与作者
我急忙问他:“你是谁呀?你爸又是谁呀?这是啥情况?”
“我叫张晓川,我爸叫张敏,也是红四方面军的,他一直再找你爸。”
“和我爸有什么关系?他早就过世了,什么事啊要找他?”与张晓川的对话引起了我的兴趣。
张晓川见我充满了疑问,便向我讲到:“是因为你爸在过草地时救了我爸。”
“是吗?还有这回事,从来没听说过呀?”
“过草地时,我爸是方面军总医院的,断粮了,这时你爸过来给了他一碗青稞面,救了他一命,走出草地,至今健在。事后,他知道是你爸,就一直想找你爸来感谢。你爸不在了,这几年他又再找你们家人。”
“噢,还有这事啊!”我充满了惊喜。
我正在写父亲的传记,到处搜集父亲的有关资料和故事,没想到听到这样的感人故事,父亲却从未讲过。而且,被救人还健在,更是十分珍贵,令我喜出望外。既然张晓川找到我,虽然父亲不在了,为了却张敏叔叔的感恩之心愿,只有我代表父亲及我们家人尽早去拜访老人家。我当即和张晓川互留了手机号,约定18日去他父亲家拜访。
18日上午,我和朋友赵领军来到北京军区第一干休所,张敏叔叔的住所。张叔叔已等候多时,见我们进来热情的拉着我的手不放,十分亲切,见到老人家就像见到了老父亲一般。然后,把她老伴张玉英阿姨等家人作了介绍。见到我后,张叔叔高兴地说:“可找到你们家人了,你爸爸给了我一碗糌粑救了我一命呀!我一直想找你爸爸谢谢他。”
我忙说:“张叔叔,我爸爸不在了,今天我代表他来看看您!送您一本我父亲的画册。”说着把画册送给了张叔叔。
“你爸爸什么时候不在的?”张叔叔边翻阅着画册,边问着。
“1993年8月走的。”
“你妈妈还在吗?”
“我妈妈也不在了,她是1999年3月走的。”我们爷俩就这样聊起来。
张玉英阿姨在一旁也插话道:“伟伟呀,你张叔叔为了你爸爸过草地救他,老说起这事,惦记着你爸。”
听张阿姨这么一说,我借机问起来:“叔叔,过草地时候您见到我父亲这段是怎么回事?您讲讲。”
“那个时候,过草地呀,红军的准备很仓促。”
“应该是最后一次,第三次吧?”我问到。
2015年7月18日作者与张敏叔叔在其家中合影
“在什么地方我给忘了,就是接近快出草地,走了三分之二了。那个时候,走以前每个人都带着一定的干粮,15天的嘛,实际上15天早就吃光了,15天一个人吃多少粮食?一天一斤15斤呢,那个时候虽然让带20斤,但没那么多粮食。粮食是磨好的糌粑。这个时候我们带的干粮已经啊都吃光没有了,只能喝加了盐的开水,野菜那些所有能吃的也让前面的部队吃光没有了,已经饿了好几天,队伍哩哩啦啦哩哩啦啦的走哇。我在前面,你爸在后面,我们走在半截路上的时候,我就饿得不行,坐在那里走也走不动,不行了。那时掉队的人很多,但也是自顾不暇,没有人理我,后面的收容队还没上来,心想可能就死在这儿了……
一会儿,后面过来一个骑马的首长带着两个警卫员,见到我问到:‘小鬼,你怎么不走了?’
‘没东西吃,肚子饿走不动了。’
他转身告诉警卫员:‘给他点炒面。’
警卫员便从马驮着的皮囊里盛给了我一碗炒面。给了我炒面后,首长就走了,他也没给我说话,没说别的。很自然的这是,对不对,很简单,不是像现在还说一堆:‘你怎么啦,怎么样怎么样......’因为都在走路,不是好像给你就谈一谈怎么回事。给了炒面我很踏实,很感激的,这首长不错的,我当时就这个心情,也没别的什么。谁知道以后还能活到现在,谁知道他就是王宏坤呐?过了以后,我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呀?那个时候我们一个小兵嘛,距离首长距离很长的,不是说马上经常在一起,谁也不知道是谁呀?
那天以后我问到别人:‘这个人是谁呀?’
说:‘是王宏坤。’我就记住这个王宏坤了。
就这个情况,情节很简单,但是意义很深刻。那个时候,领导和群众关系比较密切,见到首长也比较容易,不是那么很严。
出了草地以后王宏坤(哪去了)我就不知道了?解放以后又知道这个王宏坤,抗美援朝回来后,军队正规化,我想找找这个王宏坤,可人家那么高的官,我们是个小兵,怎么找呢?以后王宏坤倒霉了,咱更不敢找了,是不是?这是讲老实话,是不是,谁敢找哇?那不是给人家找麻烦吗?以后再就说是不在了。
事情的发展就这么简单。这个红军时候,我就记住这么几个人,王宏坤给了我炒面吃我记得,还有杭州的卫生局长......”
张叔叔顿了顿又说:“王宏坤呀、王树声呐,在红四方面军很出名的,很能打仗的,这两个人。王树声我没见过,这个人能干,以后我这才知道你们是一家的,还有那个当校长的王恩厚。”
2015年7月18日左起张玉英阿姨、作者、张敏叔叔、张晓川合影。
张阿姨插嘴道:“他与我聊天说,他活到现在差点死了好几回?第一次要死的就是过草地,如果没有这一碗糌粑,他真的活不成了。他说:‘没有这碗炒面,我就死了,就不能跟你在一起了’第二次,他得病,在延安得伤寒差点死了。第三次,在朝鲜战场上更危险,在防空洞里呆了三年做手术,在美国飞机轰炸下,随时都有死的可能。
我跟他说;‘哟!那你的第一次得亏你的救命恩人,你要没有这碗炒面你就.....’
他说:‘我一点劲儿都没有,头晕,就想死在那儿就完了,都有这想法。’
你说就这想法,一碗炒面多重要。”
张叔叔接着感慨地说:“那个时候谁能想到活到现在哇!过草地没有死,抗日战争没有死,解放战争也没有死,打太原没有死,以后抗美援朝没有死,以后又犯病,肝炎没有死,现在得了肝癌了还活着。”
“好几年没事了吧?”我问到。
“你看他像肝癌中晚期吗?一点都不像。”张阿姨说。
“不像,叔叔这样多棒!”
“我知道那个时候你爸在海军,但是咱们不敢找。”
张阿姨接着对我说:“我跟你说,他有两个后悔。第一个后悔是后来没再见过你爸爸;第二个后悔呀,在红军改编时,他给萧克当了半年多勤务员,给萧克打洗脚水照顾生活什么的。萧克儿媳妇在总医院工作,你张叔叔在总医院当副院长,萧克儿媳妇给他带信儿,她说:‘您上我家去吧,我爸爸想见见你’。
结果,他老说:‘人家那么大官儿,咱们咋见呢?’现在这两个人都不在了,挺遗憾的,特别后悔!知道有今天,能见见两位老首长多好啊!”
“想见这个首长,但是......唉!”张叔叔无限感慨。
张阿姨又对我补充道:“他过去给我说过:‘过草地死多少人呀,就因为饿吃不饱死多少人啊?给了这碗炒面不饿了,他就继续顽强走完了长征路。’
那天,我女儿还问他:‘那时什么样?’
‘还记得什么样?就记得饿,给了我炒面,我吃了有劲了,接着再走呗,那时谁还想那么多呀,不可能。’他爸说。”
“那不有一句话,‘患难见真情’嘛!是不是?你现在给我拿这个鱿鱼眼,什么鲍鱼,我也不觉得怎么样,我也记不住。今天你们去吃饭去,吃饭吃鲍鱼、吃海参,到时候你也照样忘,你不如我这个吃一碗青稞炒面,记得这么牢。”张叔叔深情的说。 虽然我们是两代人,是初次见面,但是非常亲切,相谈甚欢,老人家记忆好,思路清晰,敏捷,丝毫没有代沟,越聊越热乎。
张叔叔又问道:“你妈妈是什么地方人?”
这一问,我的回答使张叔叔又多了一份懊悔。我说:“我妈妈是四川平昌县的。”
2015年12月26日左起朋友赵领军、张阿姨、张叔叔与作者紧握手相连
“噢,那是老乡嘛!”
“您也是平昌的?”
“我是平昌得胜乡的。”
“太巧了!我妈也是得胜的。哎呀!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碰见与我妈一个乡的老红军。太难得了!”
爷俩越聊越激动,张叔叔站起来紧紧握着我的手兴奋地问:“你妈妈叫什么名字呀?”
“叫冯明英,她是1932年底参加革命的。她和我父亲是1936年4月13日第三次过草地前,在甘孜瞻化结的婚。”
“你妈妈这个冯姓,在得胜可是个大家啊。”
张叔叔说完,又后悔不迭地说:“要知道你妈妈也是一个乡的老乡,这么近的关系,我早就该去你们家了,就不用担心你爸爸官大了。”
“是呀,我父母是最没架子的,我们家人都没架子,很好接触。”
“哎呀,哎呀,早知道这样,早就该去了。”张叔叔直埋怨自己。
我忙安慰道:“没关系,他们虽然不在了,我不是来了吗,我代表他们来看你,以后咱们关系就接上了。”
2015年12月26日张叔叔在家中
“对、对,以后我们就常来往。”张叔叔和阿姨一同高兴地说。
不知不觉已到吃午饭时间了,我忙说:“张叔叔我请你们吃饭去。”
张叔叔却坚决地说:“不!你们是贵客,今天由我请你们。”
我虽再三不让,张叔叔却执意不肯,我们只好先依着老人家到饭馆吃饭时,再相机买单。俗话说:“七十不留宿,八十不留饭。”按理91岁高龄的张叔叔是不应该出去吃饭的,可他为了报答我父亲的救命之恩,也为了却他没有见到我父母的遗憾,尽管我是晚辈,依然不顾高龄和病体坚持去到饭馆请我们吃饭。老人家这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很理解,也非常感动和感谢。这也使我们在陪他去饭馆的路上,更加小心翼翼,注意安全,不能让他累着。因为,老人家毕竟不像我们这些晚辈行动方便,尽管饭馆就在干休所马路对面,直线距离不到200米,让他和张阿姨一起坐我们的车去饭馆,他的子女步行过去。
这就是一个普通的饭馆,自然不会有什么鲍鱼、燕窝等高级食品。我们也没坐包间,就是在大厅随便找了一个大桌就餐。点的所谓高级菜就是一条普通的鱼而已 ,其他就是一般的家常菜。大家吃的津津有味,十分满足,边吃边聊。饭后,我几次起身要去结账,张叔叔就是不让我动,张阿姨硬是去结了账,搞得我十分无奈,于心不安。
然后,我们开车把两位老人送回干休所。我们下车要把他们送上楼,他们始终不肯,非要看我们离去。我们只好与他们依依惜别,说好有时间再来看他们。他们也依依不舍再三叮咛,要常来。以后每年我们都会来看望他们一两次,每次都会与其家人在饭馆聚餐,但张叔叔因年龄和身体缘故就再也没与我们一起共餐了。没想到这却成了我与张叔叔最后的午餐,让我后悔和遗憾的是本应我这个晚辈来请他,来买单,却成了一个长辈请了一个晚辈。随着红军爸爸的离去,我也失去了最后感谢、报答老人家恩情,请他再吃一顿饭的机会,想起来心里酸酸的,无限的感念。
2015年12月26日张叔叔亲笔题词字
今年5月听到晓川电话告知,他父亲最近身体不太好,出院回家后很累,也不想吃东西,也不想见人。
我问他:“前一段你爸爸不是还可以吗,怎么会这样?”“他前些日子在医院查了一下,有点问题,作了化疗。”
“能去看你爸吗?”
“他现在谁都不想见呀!”
既然如此,我考虑老人家刚出院不久,身体疲劳,急需休息,就别打扰他了,等他恢复一下,身体好些我再去吧,就让晓川转告张叔叔,让张叔叔好好休息,过些日子再看他老人家。
到了6月中旬,晓川又来电话告知:张叔叔住院了,看来情况不太好。于是,我和领军6月18日赶到原北京军区总医院高干病房去探望张叔叔。
张叔叔躺在病床上静静的在输液,张阿姨让我坐在张叔叔的左边与张叔叔握握手。张叔叔身体虚弱不能起身,但精神还可以,头脑清醒,看到我很高兴。
2017年6月18日作者与朋友赵领军(右一)在陆军总院看望张叔叔,右二张阿姨。
我安慰张叔叔道:“叔叔您好好治病,一定要吃饭,哪怕吃一点也行,吃了就有补充,有力量了。”
坐了一会儿,老人把我叫到他右边,看样子有话对我讲。张阿姨对我解释说,是因为你张叔左耳耳背,右耳还能听见。我马上转到老人病床右边,俯下身来聆听老人的问话。
张叔叔问我:“你爸爸为什么挨整?”
我便把前因后果大概简略的介绍了一下,老人听后叹息一声,表示了对父亲遭遇的同情,并给我说了一句心里话。在前几次我去他家看望他时,这个问题他都问过,但没想到张叔叔在自己病重时,不是考虑自己的病情,出乎我意外的竟一直是念念不忘自己过草地的救命恩人,我的父亲,这成了他的心病。老人家的这番问话,让我心里充满了温暖,又充满了心酸,让我十分感动,感激他老人家这种“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情怀临终不变。
看着老人家当时的情况,我觉得他还能挺几个月到半年没问题,可没想到仅20余天后的7月12日,老人家就走了,张叔叔与我的问答竟成了我们爷俩儿最后的对话,他的问话成了他留给我的遗言,时刻在我耳边回响、回响......
事后晓川告我,那天我们走后没几天,张叔叔病情急剧恶化了,在他住院期间除了张阿姨陪护外,晓川爱人董海涛一直在照顾,尽心尽力。
张叔叔与我对完话,医生来给他做治疗,张阿姨趁机把我拉到走廊里,悄悄告我了一件事情。
她说:有一天从干休所坐小车来医院看望张叔的路上,当张阿姨与干休所送她的司机杨恒在聊天中,问到小杨家里的情况时,小杨无意讲到他14岁的妹妹杨子怡最近得了急性白血病,家里较穷,比较困难,对妹妹的治疗十分焦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张阿姨却把这件事放在了心上,一心想帮助他们,到医院后悄悄地告诉了张叔叔。张叔叔听后马上就同意。尽管他是重病在身,也需要钱,此时,他想的却不是自己,而是一个小战士妹妹的急需。
他对张阿姨说:“我的生命都是别人救的,过草地没有王宏坤军长给我一碗炒面,我能走出草地,活到现在吗?救过我的人,他们想过那么多吗?他们为了别人都是无私的,却从不要回报,我活着也要发扬光大他们这种精神!虽然咱们这些钱不可能完全解决这孩子的问题,但是,既然咱们知道了,就不能不管,哪怕是尽了微薄之力,我们也算尽到了责任,就像当初救过我的人做的那样了。”
张阿姨跟我说着,眼圈红了起来,强忍着泪水说:“你看你张叔自己都病得这样了,饭都吃不进去还要出钱帮助小姑娘,这就是受你爸爸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所驱使。我们做这件事,都没告诉晓川他们几个子女,正好今天你来了,我只给你讲了,你说我们该不该这样做?”
我马上说“应该,应该,做的对,张叔叔这时候还这样做,他心肠太好了,让人十分感动,实在伟大!这事将来一定要宣传出去,太有教育意义了。”
不久,干休所知道了张叔叔的义举,受到很大冲击,纷纷行动去来给小杨的妹妹捐款,使她得到及时治疗病情得到好转。钱数虽然有限,却使杨小怡得到巨大关怀和温暖,极大的鼓舞了杨小怡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司机小杨把张叔叔捐款救她妹妹的事告诉了家人,她们感动的给张叔叔来信表示衷心的感谢!
小杨的母亲在信中表示:“我是杨恒的妈妈,在此给您们深深鞠躬!!!谢谢您们待我儿子杨恒、女儿杨子怡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么珍贵的人参,满满爱心的壹万元钱给我女儿。爷爷奶奶,我们夫妻两人都是农村人,也不知怎么向您们表达感谢。”
杨小怡母亲给张叔叔和张阿姨的感谢信
杨小怡在给张叔叔的信中说:“很感谢您对我的关心......,爷爷奶奶对我的好,我铭记在心,您们是我的榜样,把这样的精神传承下去,我会的。”表示“红军爷爷我会把美德传承下去的,长大后也会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大爱无疆,张叔叔病危之际,还在舍己救人,只要还有一口气,他就要救人于危难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就是一个老红军的本色,红军的光芒永不泯灭的表现,是他对长征过草地救他之人感恩的最好回报。
令我惊讶和没想到的是,长征过草地时救了他的一碗小小炒面的事,竟然影响了他大辈子,在八十一年后的今天还在发酵,一个即将离世的老人想的是他的恩人,至死都在想用什么方式来报答他的恩人,最后他竟同样选择了救助他人,帮助危难者的方式来回馈他的恩人。这就叫义薄云天,张叔叔的行动十分感人,让人泪流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