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中,曾经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人物和杰出的代表,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位勤政廉洁的典范——红色理财专家郑义斋。
郑义斋,1901年生于河南省许昌县一户贫苦农民农庭。早年就读私塾,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后在京汉铁路当工人期间,开始接触中共党组织,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春,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郑义斋来到上海开设“义斋钱庄”。这个钱庄一面做为党筹集经费的企业,一面做为地下交通站。郑义斋对外是经理,对内则是地下工作者。几年来,他四处奔波、历尽艰险,为党筹集资金,为苏区红军购买、转运军火物资。一次,郑义斋和钱庄一位“伙计”携带巨款前往济南,为山东党组织武装暴动运送经费。但是,由于当地党组织遭到破坏,一直联系不上。身上的钱用光了,肚子饿得“咕咕”叫, “伙计”低声央求郑义斋:“老板,把里面的钱拿点出来吃顿饭吧。”郑义斋严肃的说:“这笔钱一文都不能动。”看着“伙计”沮丧的样子,郑义斋安慰道:“你把我穿的这件马褂拿到当铺当了。”几天后,终于和党组织接上了头,并安全送出了经费,可是郑义斋身上的衣物也当完了。随后,他化装成苦力,在火车上为锅炉加煤,才辗转回到上海。
1933年,川陕革命根据地成立后,红军吃饭、穿衣、食盐成为了首要解决的突出问题。郑义斋率先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开仓放粮、建议红军协助政府开荒种田,毁烟种粮。并召集当地盐井的技术人员和工人,组织动员他们检修设备,掏挖盐井,使几乎处于停顿状态的盐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还率领经理部的同志帮助各军、师办起了战地被服厂,拆洗缝补破旧军衣,还利用缴获来的一些布匹、棉花,为战士们制作了新棉衣,同时把旧军衣收集起来加工,在郑义斋的亲自领导下,红军很快在各地建立了红军纺织厂、被服厂、修械厂、子弹厂、炸弹厂、造币厂、火药厂、斗笠厂、造船厂、兵工厂等。他还同工人们一起研制了马尾手榴弹,后又改为麻辫手榴弹,上面刻着“消灭刘湘,赤化全川”字样。有力地打破了敌人对根据地的经济封锁。保证了全军的需要,为粉碎川敌的军事进攻,巩固和扩大苏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36年10月,郑义斋任西路军总供给部部长,随大部队西征。1937年1月21日,西路军进入抚彝(今临泽县)遭敌围攻,战斗中,郑义斋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敌人攻城时,他冒着密集的炮火登上城头,组织、鼓励战士们用枪、矛、砖、石阻击敌人;打退了敌人,他就和修械工人一起赶制手榴弹。经过三天的艰苦奋战,后在主力红军的策应下,突出重围,转移到西路军总指挥部所在地倪家营子。后经过40多天的艰苦鏖战之后,于3月14日,转移到康龙寺以南的石窝山一带。并在石窝山召开了军政委员会最后一次扩大会议。与此同时,郑义斋接到总部命令,要他将西路军的全部经费送到总部去,突围前夜,郑义斋抱着怀孕8个月的妻子——总供应部管理科科长杨文局,满怀深情地说:“文局,最后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如果我冲不出去,你也要想法冲出去,活着把孩子生下来,不管是男是女,都要拉扯成人,让他继承革命事业。”随后,他把自己的衬衣全部扯成布条,缝成布袋,让妻子把经费缝在布袋里,然后率领10余名战士,带上经费,向总部所在的阵地出发了。谁知,没走多远就遭遇了敌人。郑义斋指挥战士们边打边往山坡上撤退,眼看着敌人的包围圈越来越小。郑义斋当机立断,命令自己的警卫员带上经费突围,自己留下断后。在郑义斋的火力掩护下,警卫员带着经费冲出了敌人的包围,将经费完好无损地送到了总部首长手中,但郑义斋却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6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