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3月10日,朱德,康克清在朱德父母故居
1960年3月,朱德与仪陇中学师生合影
1960年3月,朱德,康克清同乡亲们合影
【视察马鞍场】
朱德离开小学又走进了供销社的副食品门市部,详细询问了烟、酒、盐的销售和进货情况,对供销社负责人说:“供销社不仅仅是供与销,更重要的是根据当地原料情况,来组织群众的生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 接着朱德又走进了一座记忆中非常熟悉的老房子,关切地询问房子主人的情况。他说:“这个房子还是老样子。记得我小时候读书或赶场,总把斗笠寄放在这里,给这家添了不少麻烦。”当白发苍苍的房东听说是朱德时,惊喜不已,立即要下拜行礼。朱德马上扶起她,连连说:“要不得,要不得。”房东硬要请朱德入席吃饭,朱德和蔼地说:“我吃过了。下次来吃行不行?这回就不打麻烦了。”俩人又摆谈了一阵往事。临走,房东流着眼泪目送着朱德好久好久。 曾经担任四川省委主要领导的杨超,在朱德返乡时一直是随身陪同。多年以后杨在回忆录中,谈到了朱德在马鞍场拜访一位老妇人的故事: ……当走进一座房舍里时,(朱德)微笑着对随行人员说:“这房子还是老样子,记得我小时候读书或赶场,总是把斗笠放在这儿,给他家添了许多麻烦。”当房子的主人,一位银发苍苍的老太太认出面前站的就是朱德同志时,一面激动地喊着:啊!朱总司令!一面就忙不迭要下跪行礼。朱德同志赶忙扶住她,亲切地说:我是朱德。他在现场一再嘱咐仪陇县领导同志说:“你们要老老实实为人民办事,关心群众生活,有事多和群众商量。”
【访席家砭私塾】
随后,朱德到马鞍场头的席家砭私塾拜访。这里原是朱德的老师席聘三办的私塾学堂,朱德在这里读了八年书。当年的朱德在这里白天读书,晚上掌灯复习,还抽空帮老师挑水、煮饭、种菜,对这里的一切太熟悉了。 因为那里有个陡坡,不好走,陪同的中共四川省委负责人廖志高说:“总司令,别去了吧,路不好走。”朱德说:“不要紧,我小时候走惯了,一定要去,我的古文就是在这里学的。”朱德走路到了席家砭私塾,看到晨雾炊烟里的席家,五间草房依旧,院子里静悄悄的。 朱德轻步进院,探问:“席白谷先生在这里住吗?” “是。”屋里走出一位中年人,应声说,“在这里住,我是他孙儿。”由于他不认识朱总司令,他便像往常一样主动向来客自豪地介绍说:“这座房子是朱总司令读过书的地方。我伯父跟他同过学,经常给我们说朱总司令读书很得行,文章做得最好。有人多次要拆这座房子,我说是朱总司令读过书的学堂,才没有让他们拆掉……”。 朱德站在院坝里四处观望,问:“这两窝黄连树中间还有一窝黄桷树呢?” 谭维康回答说:“下暴雨打雷,遭雷公抓了。” 朱德一听也笑了,说:“再种两窝嘛!” 主人望着来人似曾相识的脸庞和熟悉的乡音,不觉好奇地问:“您老是从哪儿转来的?对这里这么熟!”旁边有人低声插话:“朱总司令,你还不认得?”主人一听,顿时红了脸,又惊又喜地拉着朱德的手,叫道:“哎呀,我的天啦!朱总司令啊!” 朱德来到这破旧的草屋前,用手深情地抚摸着木板门和土墙,连声说:“这还是当年的原物,一切都变了,就这个还是老样子!” 朱德高兴地同席先生的后人谈起当年的私塾生活。当年朱德在席先生私塾读书期间,还利用各种机会读了很多戊戌变法后出版的新书,他看到了别人带回的地球仪,晓得中国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世界。于是萌发了一个新的念头;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个啥子样子?那时,他首先想走出仪陇,到顺庆府(南充)和成都看看。1906年,经席聘三先生的再三说情,朱德家里东挪西借凑了一笔钱,同意供他去顺庆府上新学。从此,他才有机会走出大巴山,开始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朱德一直没有忘记席先生的培育之恩。 朱德还问起席老先生后来的情况,得知在他离开家乡后,席先生深受豪绅的欺压,贫病交加含悲饮愤而死,朱德心情非常难过。他安慰席先生后代:“新中国成立了,这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只要大家努力,生活还会一天比一天更好。” 朱德、康克清和席家亲属合影留念后,席家人热情地挽留说:“转来了就莫忙走,在这里多耍几天嘛!”朱德哈哈一笑,说:“我们一块儿照了相,就等于在你家住下了。”临别,已走到院坝边的朱德,又回头凝视良久,才缓步离开。 在走回马鞍场的路上,朱德询问场头原来那棵供人乘凉的大黄桷树怎么不见了,陪同的人回答这棵树因塌方倒了,朱德说:“我们还应多栽一些树,把马鞍场绿化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