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日本是什么样子,在中国人心中千差万别,中国人也看似对日本谈得头头是道,但是让人们说出中国人创作的关于日本的文艺作品和著作却很难有统一意见,甚至于没有佳作可以作为谈资,而对于日本的了解往往是肤浅而情绪化。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显然不能满足国家内政外交的需要,也不能对朝野以有效的告知和引导。而日本是好是坏,只有用中国参照才更直接鲜明。
日本研究专家王锦思2010年新近推出的《日本行,中国更行》从百种角度、近千组数据分析日本和中国的种种差距。这份可以看作是 “中日发展和差距的分析报告”的《日本行,中国更行》名称有些看似民族主义,通俗得甚至有些土气,内容和分析也有些不足,但是许多领域纠正了人们的偏差和对于日本的误区。其实,对于当前中国人而言,关于日本的书籍没必要写得那么故作高深,水平高的人未必一定熟悉了解日本,而许多故做高深的分析和认知反而把读者带入歧路。
作者王锦思把日本作为参照物,关照中国的百年兴衰,道出中日当前差距的现实,探索中国未来复兴的方式,试图寻求中国各种问题的解决之道。书中从许多全新的角度对于中日两国进行一系列对比,无论是经济发展指标还是国民素质,无论是工作态度还是日常礼仪,乃至于在中国传统的中医药和陶瓷领域,可以看出中国目前还落后于日本,这些对比引人深思。比如而书中展现了许多珍贵图片,十分罕见,填补了史学研究的空白。这些珍贵图片均为作者王锦思收藏品和相关照片。
正如有人说,中国人思想文化最大的浅薄是人云亦云,目前各种关于日本的书籍和分析都是这个毛病,至于坊间高堂日本人只会崇拜强者欺负弱者这种判断也是众所周知。而《日本行,中国更行》一书不完全认为日本人崇拜强者欺负弱者,而是认为日本人习惯于向强者挑战。当然日本侵略战争挑战强者的结果害人害己,而经济科技的挑战则值得中国借鉴。
《日本行,中国更行》看似有的章节内容平铺直叙四平八稳,但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整体所支撑的知识介绍和内容宣传,都是深入了解日本的独特安排,堪称观点犀利,而读者并不熟悉这一领域,相关资料里也都没有介绍,因此颠覆了国人惯常的认知,比如“小日本”和“东亚病夫”的来历.书里同时也自我剖析和深入反省中国的各种问题,许多观点十分独特,哪怕最基本的一个事实,也许就足以有效。
事实上,作者王锦思通过《日本行,中国更行》表达这样的思想:如果只看到日本的短处,显然不利于看清我们自己。在牢记历史的同时,也应该看到日本的长处,这对于旨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至关重要、不可或缺。我们要知耻而后勇。批判日本某些方面不行,承认日本某些方面很行,都是为了未来中国更行。中国更行是深切的期待,也是通过我们努力之后未来的可能和必然。
《日本行中国更行》书名看似反日,书里部分内容似乎亲日,这种看似都有失偏颇。作者王锦思曾被看作是反日分子,首倡九一八全国鸣警报、国家级纪念抗日战争和国家级公祭英烈和死难同胞。但是他把“反日”改称“后抗日”,把简单的“民族复仇主义”,转变为深刻的“侵略战争”反思。同时,作者还介绍中国逐步崛起,在诸多领域超过日本的现实,给读者以振奋。王锦思这种特殊身份和其观点都难免引起争议,或许正因为这样,这本书的独特视角也不妨作为了解一种新型日本观的见习之作。可见作者既不反日也不亲日,而是正日(正确看待日本),以便超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