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民族精神建馆
中央同意修建朱德陈列馆的指示下达,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革委的主要领导及时批示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联系上报国家文物局,办理相关事宜。
1979年9月,四川省革命委员会批复同意了南充地区行政公署、四川省文化局的请示报告:陈列馆基建金额65万元,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以及馆址、设计单位、承建单位等有关问题。并决定了陈列馆修建领导小组和组长、副组长人员。
承担设计的四川省城乡建筑勘测设计院,于1980年1月进场勘测规划。
馆址所在位置呈南北狭长、东西扁窄状。按常规,建筑坐向一般都采用南北向,即坐北朝南。受地形限制,建筑坐向只得采用东西向,即坐东向西。按照川东北砖木结构庭院式的建筑形式和风格进行设计。
那时,我们国家还处于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主要建筑材料都要上报计划,下达指标。从1977年6月开始,地方各级政府在逐级呈报建馆报告的同时,上报土地、材料、经费计划。
建馆的木材指标,省计委批在了阿坝州、甘孜州的国有林场。
1978年9月—1980年4月,由县委宣传部、县文教局先后从文化教育部门抽用人员组成采购小组,分期分批到阿坝、甘孜的林场为建馆采购木材。沿途各地各单位听说是为修建朱德纪念馆采购物资,都给予方方面面的照顾和支持。他们把对朱老总的崇敬和心愿,用一种朴实的行为予以表达。
1979年10月的一天,拉运木材的军车宿营八美兵站。八美林场附近的一位藏族同胞,将家里珍藏的一块百年老木,从二十多华里外背到兵站,让军车转给朱德纪念馆,问他姓名和地址时,他说:“你就说我是藏族人就行了”。旁边同行的小青年说:“这是阿爸准备作寿木的料呢”,阿爸说:“这算啥,是朱老总让我们农奴翻身做主人的。”
多么深情,多么感人啊!
朱总当年长征时三过雪山草地,在炉霍这一带给藏族同胞留下的印象永不磨灭。
建馆的全部木料,都是成都军区派军车一百余辆,分别多次运送。
1981年12月25日上午九时,中共南充地委、南充地区行署,仪陇县委、县人民政府在马鞍镇琳琅村青杆坪“天平田”举行了陈列馆破土奠基仪式。
南充建筑公司一百多名工程技术人员与三百多名民工一起,发扬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仪陇县各行各业纷纷到工地参加各种义务劳动,为建馆奉献力量。
1982年6月28日,占地面积约二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二千平方米,仅用时半年的纪念馆建筑工程告竣。这在建筑机械化程度不高的八十年代初,已是一个惊人的速度了。
然而,更为惊人的重头戏——陈列工程,从设计、制作、布展不到三个月。
陈列筹展工作组从县文管所、文化馆、教师进修校、仪陇师范、复兴中学、县农业银行等单位抽调了十几名干部参加,还从苍溪县文化馆借调了一名干部到筹展组,在中国革命博物馆副研究员罗 歌、四川省博物馆副馆长贾 克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陈列筹展工作组编制出陈列大纲,经省宣传、文化主管部门同意后,由省博物馆组织陈列设计。
当时的陈列手段主要是“图片镜框﹢实物展柜”模式,上版文字、图表等全是手工书写、绘制。在进场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内,工作人员吃住在现场,熬更受夜,加班加点,完成了布展工作。
8月1日上午九时,朱德同志故居纪念馆开馆典礼,在邓小平题写的金字匾额大门前隆重举行!朱德儿媳赵力平代表朱德夫人康克清,省、地、县党、政、军领导和簇拥在纪念馆四周草坪树林里的各行各业群众一万多人,庆祝这个期盼已久的节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