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12月13日,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的“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委任陈为漳浦县长。
1934年1月,闽南自治军司令胡捷进攻漳浦时,陈率部与之酣战,后得十九路军驰援,反守为攻。陈将胡枭首示众。
1934年1月21日,“闽变”失败后,陈祖康避居长沙,以喝酒、打麻将消磨时光。后被长沙警备司令部的军统特务范裕厚拉入军统组织。
1936年“两广事变”爆发后,他到湖南醴陵收集广西方面的动态,颇为得力,“成绩良好”, 旋被派回福建老家工作,先后担任福建警官训练所政训主任,驻闽绥靖公署情报处上校秘书兼一所所长,省保安处谍报股上校股长。在担任军统闽北站站长期间,曾查到一封日本台湾总督中岛满从香港寄给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的信并上报中央,吓得陈仪赶快把他的日籍太太送到长沙并表示对中央的忠诚。 1938年9月,经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主任委员陈肇英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接着担任军统闽北站站长。此时,陈截获一封日本驻台湾总督中岛满给福建省政府主席陈仪的信。陈将信转报中央,与陈仪产生尖锐矛盾。后得戴笠之助,调任蒋介石成都行辕调查处第二股上校股长。
1939年,陈祖康受派任军统上海站站长,从事情报工作,负责搜集日、汪、共情报。1939年秋,从陈公博那里获得了美国需要的日本剩余海军舰只的位置的情报,从而帮助美军飞机彻底解决了日海军舰队。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陈祖康勾结日本高级军官破坏中共在上海日军下级官兵中的策反工作。随着抗战的即将胜利,为了保证国民党军队进入上海,他和日军高级军官勾结,破坏了共产党在上海日军下级官兵中的策反。
抗战胜利后,他获得国民党当局的中勤嘉奖勋章。
1947年,陈任华安“中美合作所”少将督察组长。同年11月,陈祖康返乡竞选所谓“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当选为代表。并与刘子明同时当选。
大陆解放前夕,陈祖康携妻子随国民党逃到台湾,任国民党军少将。1960年,受命赴香港进行反共的情报工作。由于活动猖獗,1962年被香港当局逮捕入狱。释放回台后,仅靠国大代表薪俸及补贴维持生计。晚景不佳,著有《花落去斋诗词集》。
1979年2月25日,陈祖康携在台湾病故,享年79岁。
大浪淘沙,书写着人间沧桑。风云变幻,折射出人生轨迹。陈祖康这位早期的共产党人,由于历史的局限和自身的因素,最终没能成为正义的代表者,反而与共产党分道扬镳,其教训是值得吸取的。但是,他在早期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一定贡献,黄埔军校校歌的创作(1985年1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文强来函证实,这首校歌确属陈祖康所作),仍然值得一提,正如他自己所说:“在这校歌的字里行间,无疑是代表了一部分黄埔精神。”
(四)
黄埔军校是孙中山先生创立的中国第一所新型军事干部学校,名为“陆军军官学校”。1924年6月16日军校在广州开学,因校址设在黄埔长洲岛,故通称“黄埔军校”。 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黄埔军校诞生于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军校创办后,国共两党都选派重要干部到校任职。孙中山先生亲自兼任校总理,蒋介石任校长,廖仲恺任国民党党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周恩来、熊雄先后担任军校政治部主任。 军校以孙中山提出的“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以“亲爱精诚”为校训,采取军事与政治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育方针,为国共两党培养、造就了大批军事政治人才。在国民党方面,黄埔师生被授予上将军衔的有近40人。杜聿明 、胡宗南 、张灵甫 、黄维 、戴笠 、郝柏村 ,哪个不是耳熟能详的人物!在共产党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中有5人出自黄埔、十名大将中黄埔出身的占了3位、1955年授衔的57名上将中有黄埔师生9人。 左权 、陈赓 、徐向前 、林彪 、蒋先云 、刘志丹 、罗瑞卿 个个都威名远扬!
黄埔军校作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见证,在中国现代史和军事史上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在平定商团叛乱和东征、北伐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所向披靡,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抗日战争爆发后,黄埔师生再度携手,并肩作战,无役不从,为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仍然寄希望于国共合作掀开新的历史篇章,扩大三通,促进海峡两岸同胞的交往和经贸和文化交流,发扬孙中山先生提倡的“亲爱精诚”之黄埔精神,早日实现和平祖国统一。
附作者简介
卢如昌,男,汉族,福建省漳平市人,1965年6月出生,1991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学历大学。
1991年7月 于武汉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毕业后,到漳平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历任漳平市政府办公室科员、信息股股长、农村经济股股长。1999年7月—2004年5月 任中共漳平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2004年6月—2006年11月 任政协漳平市委员会文史办公室副主任。2006年11月至今任政协漳平市委员会文史与学习宣传委专职副主任。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会员、闽西作家协会会员、漳平作家协会会员、漳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本人酷爱文学,利用业余积极写作。迄今已出版专著多部,在国家、省、地(市)级刊物发表散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各类文学作品200多篇;发表史志文章、论文30多篇。并获各种奖项10多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