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卢丽刚(1965— ),男,江西余江人,199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华东交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教授、硕导、红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发表论文70余篇,在《求实》杂志内参、《中国社会科学内刊》等处发表调研报告,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版《井冈山红色旅游文化》、《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研究》、《赣南红色旅游资源研究》专著3部。现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06BKS035)。
引言
赣南是赣州的别称,是江西的南大门,东毗福建三明、龙岩,南邻广东梅州、韶关和惠州,西连湖南郴州,北接本省吉安、抚州。1999年7月,撤地设市,设立赣州市。该市现下辖15县(赣县、于都、兴国、宁都、石城、会昌、寻乌、安远、定南、龙南、定南、信丰、大余、上犹、崇义)、2市(瑞金、南康)、1区(章贡区)、1高新技术开发区。早在2200多年前,这里就开始有县郡建置。千百年来,这里一直是客家人的聚居地,现有人口中95%以上是客家人。至2006年末,赣南总人口为861.15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五分之一。赣南土地面积为3.9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近四分之一。人口总数和土地总面积在全省11个设区市中均列首位。在赣南这片神圣而神奇的红色疆土上,曾孕育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了气吞山河的革命斗争,留下了一串串可歌可泣的故事和许多光辉著作和诗篇。革命战争年代,中央革命根据地不仅版图最大,人口最多,而且是党、政、军、群首脑机关所在地,是全国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领导指挥中枢,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大本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发展、壮大,乃至最终的胜利,都与赣南、赣南人民紧密联系在一起。
根据《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我国将在2010年前培育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3]。赣南凭借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不管是旅游区、经典景区还是精品线路,都有所属县、市名列其中。可以说,赣南革命老区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有些什么特征?如何整合好这些资源,深度挖掘红色文化、红色精神内涵,将这种无法复制的“原创民族精神”的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新元素 ,这对赣南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7月下旬、2007年2月初、2007年7月下旬、2007年11月中旬、2008年11月中旬课题组成员先后4次到赣南就该地区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现状进行调研。调研中,课题组实地考察了瑞金市、兴国县、于都县、宁都县、崇义县、大余县、寻乌县、信丰县等八个革命老区县的红色旅游与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现状调研,先后拜访了赣州市副市长潘昌坤、赣州市旅游局副局长江冰、赣州市港澳同胞接待办主任(后任市招商局副局长)邹大勇、赣州市党史办副主任凌步机、赣州市文联副主席舒龙、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馆长邹亮辉、瑞金市党史办陈上海、兴国县政府副县长罗永锋、兴国县政协文史委主任胡玉春、兴国县旅游局副局长黄涛、宁都县博物馆副馆长曾晨英、宁都县委宣传部外办主任廖海鸣、于都县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馆长张小平、寻乌县副县长高璜、寻乌县城管局局长蓝鸣岗、信丰县县长助理肖春雷、信丰县党史办主任庄春贤、信丰县油山镇党委书记钟晓琴等同志,同时,还参加了2007年11月在瑞金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苏区精神研讨会、2008年在宁都举办的全国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理论研讨会,并利用研讨会机会与到会的专家学者及革命文物保护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而又广泛的交流。从以上渠道,课题组获得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以下调研报告。
一、赣南的十大红色亮点
赣南红色旅游资源具有极好的品牌优势。以瑞金“红色故都”为品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极高知名度,是赣南目前具有相对垄断性和独特性的旅游资源。此外,赣南的宁都、兴国、于都、石城、会昌等县也是红色旅游资源非常集中的地方。例如于都的长征第一渡、宁都起义总指挥旧址、邓小平担任书记的会昌“会寻安”中心县委旧址、将军县兴国的将军馆、烈士馆等,基本形成了赣州—于都—会昌—瑞金—石城—宁都—兴国红色文化精品旅游线。总的来讲,赣南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概括为“十大红色亮点”。
红色亮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中国革命的大本营
“瑞金城外有个小村庄,名字叫做沙洲坝。……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篇小学课文已历经几十年,她早已像童谣一样在新中国传唱了几代人。这篇童谣式的课文,使赣南的瑞金早已闻名遐迩。这篇课文使人们知道,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红色政权的诞生地就在赣南的瑞金。瑞金就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的实际大本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赣南便成为地地道道的“红色故都”。近年来,国家机关各大部委都先后组织了“共和国寻根游”。在共和国摇篮里,人们在不断地寻找着红色的的历史、红色的记忆、红色的基因。
红色亮点二:共和国精英荟萃地、锤炼栋梁之才的大熔炉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鼎盛时期,苏维埃临时政府机关系统约有干部13000多人,党团机关系统约有干部2万余人。这些人中的不少幸存者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领导骨干力量。党的两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不少重要成员,都曾是临时中央政府的重要负责干部。有130多人担任中央各部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各大行政区、各省市自治区的主要领导职务,以及首批驻外大使等,约占当时全国同级领导人数的33%左右。这个时期的斗争实践,为新中国的诞生作了重要的干部准备。
毛泽东在总结土地革命历史时说过这么一句话:党开辟了人民政权的道路,因此也就学会了治国安民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