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井冈精神 打造精品工程 传承红色文化 展示优良成果
聚焦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展陈艺术
新闻背景:8月2日至8月3日,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中国博物馆学会主办,中国博物馆学会陈列艺术委员会、江西省井冈山“一号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上海美术设计公司承办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展陈艺术高端研讨会在井冈山召开。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翟卫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长张文彬、江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上洋等领导,中国博物馆学会成员,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博物馆(纪念馆)的70多名展陈专家,江西省“一号工程”办,承建“一号工程”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展陈公司等7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并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展陈艺术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全景
展陈艺术研讨会
展陈艺术研讨会代表参观博物馆
研讨会的论题之一:一流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如何精心打造出来的?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三个建设项目之一。在中宣部、国家文物局等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于2005年9月动工兴建,2007年10月27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之际建成开放。新馆占地面积1.782公顷,建筑面积20030平方米,四层框架结构,一层为停车场、报告厅,二层为文物库房及办公用房,三、四层为展厅。展厅面积8902平方米,报告厅面积1279平方米。
江西省井冈山“一号工程”办欧阳苏勤认为,井冈山博物馆的建筑和陈列布展能达到目前的效果、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首先在于中宣部的高度重视和省委省政府的直接领导。其次,也是建设单位和设计、施工单位通力协作的结果。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他们始终坚持在四个方面上下功夫:
——坚持与时俱进,着力实现陈展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一是陈展内容“前伸”、“后延”。井冈山斗争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与全中国的解放密切相联。为突出这一点,在起草大纲时,对原馆的陈展内容进行了“前伸”、“后延”。“前伸”即在前面增加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部分,把井冈山斗争的大背景放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与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城市武装暴动失败等中国共产党人对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中,突出强调井冈山精神“敢创新路”的深刻内涵;“后延”即增加了第五部分“走向全国胜利”和第六部分“井冈山精神永放光芒”,将井冈山斗争与全国解放有机联系在一起,形象、直观地点明井冈山道路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二是采取编年体“夹”专题的陈展体例。他们在原馆一直采用的编年体形式的基础上,变通常采用的编年体“加”专题为编年体“夹”专题,将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重点内容为专题,按历史进程,合理地“夹”入井冈山斗争历史主线中,达到了历史脉络清楚,重点内容突出的效果。这样既便于在新的形势下向广大青少年和基层干部群讲述艰难曲折的井冈山斗争历程,又能充分吸收井冈山斗争史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土地革命等重点内容上作重点介绍,满足教育、理论、党政等各方面人士研究教育的需要。
三是充分运用“乡土教材”丰富陈展内容。井冈山斗争时期,产生了许许多多的群众耳熟能详的红色歌谣和红色格言,它们曾极大地鼓舞着井冈山军民同心同德,为理想和信念而浴血奋战。今天,这些歌谣和格言已成为激励当代人民发奋图强,开拓前行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在展陈中以特殊的版面将这些歌谣、格言突出展出,不少游客特别是青少年争相传抄,成为新馆一大亮点。
——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满足观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欣赏需求
当前,博物馆陈列展示的表现形式在向人性化方面发展。他们在展览设计时,按照省委领导提出的“观众喜欢看,并能从中得到教育”的目标,力争做到观众通过参观博物馆既可获得革命历史知识和信息,还能得到艺术熏陶,满足其审美心理上的需求。
一是注重适应观众的审美需求。他们针对井冈山博物馆青少年和普通游客较多的实际,在整个展览中适当采用使用舞美技术、三维造型艺术、声光电及多媒体等现代技术,使展览雅俗共赏、老少皆宜。
二是注重参与互动。在整个展览中,他们设置了一些参与性强、互动成份较大的项目,让观众在参与中体验品味,接受教育,加深印象。
三是注重人性化服务。他们在参观通道、展板高度、色彩、灯光等方面注重人性化设置,最大程度满足观众的感官需求。
——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用现代手段演绎革命历史
中宣部领导和省领导多次强调要以“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来打造井冈山“一号工程”。他们遵照这一指示,坚持把创新贯穿工程建设全过程。
一是将建筑设计与展览设计融为一体。博物馆建筑是内容陈展的载体。他们始终坚持建筑服从服务于展览的理念,要求担任建筑设计的同济建筑设计院和担任展览设计的上海美术公司主动搞好衔接与配合,使建筑成为展览的一部分,发挥营造氛围、深化主题的作用。博物馆外观设计,总体造型参照赣南民居“围屋”的建筑特色,同时又用现代化的建筑理念进行诠释。正立面为井冈山主峰五指峰造型,六根大立柱高高撑起的红色铝合金屋顶,淡红色的超大体块花岗岩组成的墙体,充分传达博物馆伟岸雄浑的气质。中间一条用红色石材铺就的“红色之路”从山顶休闲广场大型雕塑《胜利的起点》开始,依山而下,贯穿整个建筑,一直延伸到大门前,并通过门前礼仪广场联通红军路,通往山外,寓意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从井冈山开始走向全国胜利。同时,建筑设施满足现代展览和旅游需要,馆内庭两边设置景观瀑布水池,为观众提供良好的休闲观光场所,并增设了报告厅、影视厅、多媒体展示室和咖啡休闲室等现代博物馆功能服务场所。报告厅可容纳600人进行学术报告、会议研讨和文艺演出等。此外,在施工过程中,搞好建筑与展览的沟通协调,使建筑设计充分考虑展览对空间、光照、强弱电、通风等方面的特殊需要。
二是充分注重发挥文物史料的教育作用。他们利用新建契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积极做好重要文物史料特别是革命历史文物的征集、保护和利用,尽可能丰富实物展出。首先,认真做好文物史料的征集、研究、整理工作。其次,坚持重点文物在重要位置重点展出。第三,按功能组合重点文物。
三是综合运用多种陈展手段。基本陈列设计,直接关系到展览的整体水平。他们在展览设计时,既突出自身特点,又积极学习借鉴国内外历史纪念馆的布展经验和展出方式;既充分运用传统展示方式,又与时俱进、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努力达到形式丰富、手段多样,不断提高展览的吸引力、感染力。针对建筑外观、展陈内容、观众构成等特点,不仅采用了文物、实物、照片、图表、模型、绘画、雕塑、景观等多种传统陈列形式,还应用了声、光、电等最新科技手段。针对一些旧居、遗址由于需要保护或因较偏远游客不易到达的的原因,他们在新馆布展中以复原的形式,辅以声、光、电和多媒体进行展示,以弥补游客不能现场参观的遗憾。
四是适时设置陈展重点、亮点。为使整个陈展起伏迭宕,富有层次,他们在陈列大纲中共设计了19处融陈展、造型艺术与声光电、多媒体艺术为一体的大型场景。如《序厅》采用实景、绘画、舞美技术和声光电、多媒体、浮雕、油灯雕塑、可移动LED屏播放历史资料相结合的手段,让观众领略井冈山的壮丽风光,彰显“红色摇篮,绿色家园”的魅力;《走向胜利》则是一个跳跃式体验景观,综合运用半景画、模拟实景、视屏、雕塑等展示手段,将中国革命进程的重大历史阶段浓缩组合在一起,让观众在参观游览时,深化对“井冈山斗争奠定了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开创了中国革命崭新的纪元”主题的理解。
——坚持精益求精,着力打造一流精品工程
“一号工程”功在当代、利泽长远。工程建设之初,省领导就提出“‘一号工程’要有一流质量”的指示,并要求以前瞻的眼光来谋划,以全国的视野来审视。为此,他们把目标定位为同类馆全省第一、国内领先,并在设计、施工、技术等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目标实现。
一是精心设计,精心施工。为实现这一目标,他们严把施工队伍关,从设计到施工,从建筑到布展,都面向全国进行公开招标。每一项设计的中标方案产生后,他们都充分吸收其它投标方案优长,广泛征求意见,不断优化。特别是建筑设计和展陈设计两大方案的选定,更是反复比较、反复筛选、反复审改。同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制订并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制度,分别和监理、质监、施工单位签订质量合同,明确各方责任,以保证施工的每个环节都达到质量要求。他们还特别注意展陈设计与布展施工之间的衔接,努力做好二度创作,力争每个展项都达到最佳效果。日前,建筑已获取江西省建筑系统最高奖项——“杜鹃花奖”,正在申报国家建筑“鲁班奖”。
场景:长征出发
二是反复打磨,精益求精。宝剑锋从磨砺出,精雕细琢出精品。为打造一流精品,他们对涉及效果、影响质量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科学论证,深抠细研,力臻完美。发现难题,立即组织攻关。如边界“一大”会议毛泽东讲话的幻影成像背景材质及反光问题,为追求展陈的最佳效果,从设计到施工、从技术到材料,大家都反复比较、反复斟酌。大型雕塑《胜利的起点》从草稿到小样到大样,易稿数十次;陈展设计方案,从2005年初开始,仅大的讨论修改就达十四次。建筑外观设计,在省领导和专家的琢磨指导下,反复修改二十多次。可以说,博物馆的每一处亮点,都是精心打磨、反复推敲的结果。
三是借助外脑,集思广益。在工程建设全过程,他们十分注重发挥专家学者“智囊团”、“思想库”作用,围绕“创一流、出精品”,最大限度地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以省“一号工程”协调领导小组为主体,建立决策专家班子,以省内外著名专家为主体,建立建筑、陈展专家顾问班子,分别为建筑和陈展的设计、施工提供决策咨询。办公室先后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论证会、审稿会、揭短会30多次,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充分聚合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布展施工的关键时刻,省领导率领省内宣传文化口的专家、领导七上井冈山,挑短补漏,广纳群言,精心打磨。可以说,博物馆的成功凝结着许许多多专家学者的心血。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新馆建成以来,得到各级领导、业内专家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出席开馆仪式的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称赞:整个展馆的建设和布展是弘扬井冈山精神、“敢创新路”的结果,可以打90分。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认为,该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作出了很好的示范,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研讨会的论题之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陈列大纲是如何编写与实施的?
陈列大纲是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的根本。从大纲的编写到布展实施,其间要经历过一个漫长的创作过程。如何按历史的真实,撰写出一个科学、艺术、生动的陈列大纲,如何让一个大纲文本转化为展陈精品?江西省井冈山“一号工程办”陈展组的同志认为:
——合理确定陈列大纲体例
陈列大纲体例直接决定着陈展的内容和形式。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波澜壮阔,内容极其丰富。如何把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井冈山军民的艰难革命历程与井冈山精神完美地展示出来,陈列大纲编写组以“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为指导,大胆突破了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几十年一贯制的“编年体”形式,首次采用“编年体夹专题”的体例,实现了陈列体例上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