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发展人才——三个关键词:“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和“聘用与借用相结合”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科学发展离不开人才建设。企业要把品牌做大做强做长,离不开人才战略的成功实施。我们要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大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只有这样,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够有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科学发展才能够在经济发展领域实现。
一是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实践表明,办企业一定要有一批优秀人才。但是,晶龙集团在刚起步时,在宁晋这个小县城搞高科技产业,确实存在着人才不足、技术欠缺等困难。在这方面,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如实行专家与群众相结合。我们坚持重奖那些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有功之臣。在每年召开的总结表彰大会上,先后对承担研制硅棒切割机和二次投料科研攻关的专家分别给予嘉奖和物质奖励。2001年,又对为单晶硅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河北工业大学任丙彦教授和吴树田工程师,分别奖励阳光公司股金10万元和5万元,从而吸引了更多的科技英才共创大业。原先,他们二位打算在这里只干一段时间就回去,现在却长年在这里工作了。
如今,晶龙从领导到职工,从专家到技术员,形成了“人人参与创新活动、人人争当创新模范”的氛围。
二是引进与培养相结合。首先,要舍得高薪引进智力,包括从海外乃至国外引进人才,建立知识产权入股和技术创新人才持股的分配制度,使高科技自主创新具备领军人物、前沿人才和所需要的各种优秀拔尖人才。积极为他们打造平台,让他们摒弃浮燥,自信奋发,创新有为。同时,采取优厚待遇,面向社会广招人才,使大学毕业生、研究生纷纷慕名而来。
其次,从培养当地人才入手。当初,我们不等不靠,面向当地的高考落榜生中选拔人才,并坚持课堂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使一大批学有所成的青年技术工人成为生产骨干。多年来,晶龙把提高职工素质当作长期任务来抓,兴办学习型、教育型企业,采取多种形式搞好职工培训,制定和实施鼓励职工自学成才的优惠政策,通过企校挂钩、厂企联合培训专业人才,实行“传帮带”,全面提升员工业务技能。
与此同时,我们还完善育人机制,制定了鼓励职工参加函大、电大等“五大”学习的激励政策,采取请进来办班,走出去培训的方式,不断邀请专家、教授来讲课。通过派人外出学习和培训,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科技素质,一批优秀青年职工脱颖而出,很快成为技术骨干,为高科技产业向高层次跨越积蓄了力量。
三是聘用与借用相结合。用我们的说法是“草船借箭”、“招贤纳士”。几年来,我们积极、广泛地吸纳一切可以利用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我所用,实行“拿来主义”,“借才发财”。
在这方面,我们强调要靠事业吸引人,就是要把自己的事业做大、做优、做强,为人才搭建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栽下梧桐树,能招凤凰来。”晶龙从事的单晶硅产业,是一个造福人类的朝阳产业,这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而这项事业也一定会成功,会让宁晋扬名世界,扬名天下,更会吸引大批人才到宁晋。现在到我们这里来创业的既有中国的,也有外国的;既有教授、博士、研究生,也有其它学历的各种人才。把他们聚集到这样一个大的企业平台上来了,这就是我们企业的基础。物往往能满足人一时的私欲,而事业却能满足他一世的追求。我们选择了太阳能事业,是个阳光工程,大家就会走到一起来。我告诉大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目标:造福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