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等的结合,就是“向蔡同盟”之后的又一支浪漫曲。
留法期间,蔡和森与向警予致力于俄国十月革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蔡和森与毛泽东、陈独秀等保持通信联系,信中第一个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并系统阐述了有关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他还与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李富春等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是党的创始人之一。
1921年年底,旅法的蔡和森等人因参加领导学生运动而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不久,已怀孕的向警予也回到上海。回国后,他们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党最早的一对夫妻党员。在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蔡和森当选为中央委员,向警予则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同时,蔡和森还担任中央宣传部第一任部长,向警予担任中央妇女部第一任部长。夫妻俩都成为了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
在艰难困苦的革命岁月里,蔡和森与向警予共生有一女一子:蔡妮、蔡博。1922年4月1日,向警予在上海生下第一个孩子妮妮。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孩子被母亲送回湖南,住在长沙五舅向仙良家。1924年5月,向警予再次怀孕,和蔡和森一同回到湖南老家探亲。5月25日,向警予在湘雅医院生下儿子博博。出生不到1个月,就由蔡和森的姐姐蔡庆熙哺养。这两个孩子都被誉为“向蔡同盟”的结晶。
在向警予身上闪烁着新女性对新社会的强烈追求。革命和伟大的女性这两个显著的特点,交织出向警予短暂生命旅程的主旋律。这追求,不但表现在她对自由婚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也表现在她对破裂婚姻和感情正视的态度。在几十年前,他们敢于自由恋爱结婚尚为新潮,为众多国人不齿;而后又敢于打碎死亡婚姻,更是惊世骇俗。
由于生活习性的不合等原因,1926年,向警予与蔡和森在莫斯科分手。生活夫妻“同盟”虽已不再,革命理想同盟却犹在。后来,蔡和森得知向警予被捕后,想方设法去营救。特别是惊闻向警予牺牲噩耗,悲痛不已,撰文《向警予同志传》以悼念。他在传末写道:“伟大的警予,英勇的警予,你没有死,你永远没有死。你不是和森个人的爱人,你是中国无产阶级永远的爱人!”
1927年4月,蔡和森、向警予的两个儿女在长沙最后一次见到了妈妈。这次见面好在蔡父蔡母的张罗下,一家人上照相馆拍摄了一张合影,算是唯一的“全家福”。在这张照片上,不常见到妈妈的儿子蔡博很不自然地站在妈妈向警予怀前。向警予到武汉后,在紧张激烈的阶级搏斗中,这位心中装着中国革命解放大业的母亲还给儿女们写了几首充满母爱柔情的儿歌,其中的一首这样说:“希望你像小鸟一样,在自由的天空飞翔,在没有剥削的社会成长!”
1928年3月20日,留在武汉组织并参加地下斗争的向警予不幸被捕。敌人三番五次对她审讯和毒打,但她坚贞不屈,对于党的秘密一字不供,表现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和优秀品质。在全世界无产者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向警予被残酷杀害,年仅33岁。
三年后,蔡和森在香港参加海员工会的一次重要会议时,不幸被叛徒顾顺章认出而遭到反动派的逮捕。6月12日,港英当局引渡给广东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狱中, 蔡和森受尽各种酷刑,但他横眉冷对,坚贞不屈。不幸于8月4日,在广州英勇就义,时年仅36岁。
1980年5月,许德珩同志在纪念向警予烈士殉难五十二周年所作的《调寄临江仙》一词中说:“向蔡同盟称盛事,妇女解放当先;丹心一片忆从前,豪情惊世界,革命闹翻天。五十年后悼先烈,抛头庐洒热血;为人民斗志弥坚,精诚贯日月,烈士万千年。”
有意思的是,时年90高龄的许德珩还在词末作“向蔡同盟”注解:“五四运动后,妇女解放运动极为高涨,向警予、蔡和森二同志亦极为提倡。他们二人互相爱慕,结为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