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蔡同盟
许德珩纪念向警予所作的《调寄临江仙》
毛泽东题写《沁园春·长沙》,回忆与蔡和森、向警予的“恰同学少年”生活
“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这是新中国诞生前夕,国民党元老、著名诗人柳亚子先生缅怀红色革命伴侣蔡和森与向警予的诗句。 蔡和森,双姓蔡林,字泽膺,学名彬。1895年3月30日诞生在上海江南机器制造总局一个职员的家庭里。4岁时,蔡和森随母亲葛健豪回到老家湖南双峰县永丰镇。 向警予与蔡和森是同年出生,只少5个月零4天,即1895年9月4日出生在湘西溆浦县城一个商人的家庭里。向警予属土家族,原名俊贤,乳名“九九”。 蔡和森与向警予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向蔡同盟”的笔名——振宇。蔡和森主编《向导》周报期间,他们曾经常一起用这个名字在周报上发表评论文章。振宇,即“警予”的谐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之时, 毛泽东在长沙的挚友便是蔡和森与向警予。1912年春,向警予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两年后,转学至长沙私立周南女校,与蔡畅同学。通过蔡畅结识了蔡和森与毛泽东等进步青年,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16年向警予在周南女校毕业后回溆浦老家,打破当时“ 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新式学堂任校长,试图走教育救国之路。她在校内要求女生放脚,亲自为她们解开裹脚布,并向其父母作动员,开女子放脚的先河。 1918年4月14日,毛泽东、蔡和森等在湖南长沙刘家台子蔡家发起成立新民学会。不久, 蔡和森受学会委托,前往北京联系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事宜。毛泽东等也相继去了北京。向警予得到消息,很想跟他们干一番“真事业”。于是,她也来到北京,先拜访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再赴河北布里村留法工艺学校会晤了蔡和森,二人加深了友谊。 1919年7月,向警予应蔡和森妹妹蔡畅之邀,离开溆浦,赴长沙发起女子赴法勤工俭学行动,并加入毛泽东、蔡和森主持的“新民学会”,成为第一个女会员。12月25日,蔡和森、向警予、蔡畅及蔡母葛健豪等30余人远涉重洋,赴法国勤工俭学。于是,“向蔡同盟”的爱情之舟扬帆启航了。 在漫长的航行船上,在政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研究学习当中,在你争我论的雄辩里,共同的革命理想,使蔡和森和向警予两颗青春火热的心,砰然跳动在一起,融合在一起。从此,蔡和森和向警予开始了恋爱。经过35个昼夜的海上航行,他们于2月2日抵达巴黎。在巴黎逗留5天后,到达法国的一个小县城蒙达尼,正式开始了勤工俭学生活。在激情澎湃的日子里,他们两个各自交换诗作,表达彼此的爱恋,表达对革命的向往。 1920年5月,蔡和森和向警予在法国蒙达尼正式结婚。这虽然是个简单的婚礼,却轰动了蒙达尼全城。看热闹和祝贺的人们不仅有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同学,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蒙达尼人。 其结婚照为二人捧着一本打开的马克思主义《资本论》。照片表明他们的结合,不仅仅是男女之间爱情上的同盟,信誓旦旦,更是革命理想事业上的同盟,同舟共济。婚礼上,二人还将恋爱过程中互赠的诗作编印成书,题为《向上同盟》,分赠给大家。随后,人们把他们的结合称为“向蔡同盟”。 在国内的毛泽东闻知此讯极为高兴,十分赞赏他们自由恋爱的行为,认为这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应该成为大家的榜样。他于1920年11月26日致留法学友罗学瓒的信中说:“以资本主义做基础的婚姻制度,是一件绝对要不得的事,在理论上是以法律保护最不合理的强奸,而禁止最合理的自由恋爱……我听得‘向蔡同盟’的事,为之一喜,向蔡已经打破了‘怕’,实行不要婚姻,我们正好奉向蔡做首领,组成一个‘拒婚同盟’。” 后来,毛泽东与杨开慧、李富春与蔡畅等的结合,就是“向蔡同盟”之后的又一支浪漫曲。 留法期间,蔡和森与向警予致力于俄国十月革命经验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蔡和森与毛泽东、陈独秀等保持通信联系,信中第一个提出“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并系统阐述了有关建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组织原则。他还与向警予、周恩来、赵世炎、邓小平、李富春等一起筹建中国共产党旅欧的早期组织,是党的创始人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