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担任总参谋部长后.就以极大的精力抓司令部机关建设和参谋人员培训工作,由于红军机关初创,很多制度很不健全,不能适应指挥作战的需要。叶剑英从组织大家学习苏联红军参谋工作条例、步兵战斗条令和后勤工作条例人手,结合中国工农红军指挥机关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工农红军各级司令部机关编制、体制、组织分工、各类人员职责和许多必不可少的规章制度.统一了全军号令,也就是号谱,沟通了部门之间与上下级之间的联络,规定了统一的作战文书与请示报告制度,选配和培训了一批参谋工作人员,加强了司令部作战、地图、情报、通信联络等工作,从而大大提高了红军统帅机关的工作效率和战斗力。这些基本建设,为以后担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打下了良好基础。大家称誉叶剑英是我军参谋工作和司令部机关建设的奠基人。
1932年1月,刘伯承也从上海来到了瑞金,毛泽东委任刘伯承担任红军学校的校长兼政治委员。红军学校创办于1931年秋,它是以闽粤赣军区彭杨(为纪念彭湃、杨殷二位烈士)军事学校和一、三军团随营学校等为基础建立起来的,1931年11月,中央军委任命肖劲光为红校校长,红军学校校部设在瑞金城里谢氏祠堂里。在建校之初.毛泽东对创办这所学校十分重视,他曾说过:“新旧军阀都懂得,有权必有军,有军必有校。国民党办了个‘黄埔’,我们要办个‘红埔’。我们是人民军队,为了战胜反动派,也要学会办校、治军,一定要把红校办成培养军事人才的基地,向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经过学校培养的、军政素质好的红军指挥员。”刘伯承到任后,在教学方针上,强调一切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红军实际情况出发,反对本本主义。刘伯承还把学校教员组织起来,亲自领导编写一批适合红校学员文化水平低、住校时间短、作战任务重等特点的教材。刘伯承还特别强调学用一致和知识的连贯性,主张要精讲多练,杜绝教学时不故弄玄虚,或照本宣科。他还亲自给学员讲课,组织学员进行军事演习。
1932年10月上旬,中央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召开全体会议,会后,临时中央又电令中央局,令叶剑英与刘伯承两人职务对调。叶剑英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兼政委,同时兼任瑞金卫戍区司令员;刘伯承调任红军总参谋长职务,协助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在前方指挥作战。
叶剑英到红军学校上任时,红校第三期学员尚未正式毕业,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学校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他很快就了解到,有些教员和干部不安心学校工作,缺乏对学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感到不如到前线杀敌痛快。为此,叶剑英立即召开校务会议.和大家共同研究对策及如何继承刘伯承校长好的办学传统和作风。为了更多更好地培养前线需要的人才,叶剑英还与有关部门商定,决定扩大招生名额,由第三期1500人,扩大到第四期的2160人。同时还在原有几个学员队的基础上,扩编为军事团、政治营,分别培养基层和团以上军政干部。在毛泽东被排斥离开红军领导岗位后,叶剑英依然还规定教学中要贯彻古田会议精神和毛泽东倡导的从战争中培养干部的训练方针,强调红校教学必须从红军实际需要出发,吸取反“围剿”作战的经验,他还改进教育训练方法,提倡教学相长,他还狠抓教员队伍建设,经常邀请中央领导同志来校讲课,他本人也亲自讲授课程,与学员一道深入操场课堂,参加野外演习。
经过刘伯承与叶剑英艰苦努力,红军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它所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直成为后来抗日军政大学和建国后我军院校的榜样。
六 抗战时期,叶剑英担任八路军参谋长,刘伯承任129师师长。
抗战初期,叶剑英长期战斗在国统区的统战工作岗位上,熟悉敌、伪、顽等各方面情况,1941年2月,中共中央把叶剑英从重庆调回延安,接替了十年前刘伯承的红军时期的总参谋部长的岗位,叶剑英再次担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还兼任十八集团军参谋长。叶剑英担任参谋长后,很快就成为毛泽东、朱德指挥敌后抗战的得力助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