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红色的河,留给中国革命史不尽的记忆。 而黔西北高原的毕节,有一座萧克将军题写的鸡鸣三省纪念碑。碑下,是万丈悬崖,当年装备极差,衣不保暖的红军在强敌的追击中,在此渡过冰天雪地的悬崖! 历时60日,遵义县电视台顺利采集到了中央红军从通道会议、经遵义会议,经历了红军史(党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从此走向胜利,走向辉煌。 采集了丰富的素材后,创作组对素材进行了认真的观看,研读,怎样表现,怎样构思,又经过了反复的切磋。为最大限度地忠于史实,排除过去“左”的观念的影响,创作组在图书馆、档案馆、市县党史办借来多套(本)红军长征日记,中外长征史料,包括正反两方面的记述,力图反映准确的红军长征。比如时间,除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日记外,创作组还吸收最新的红军长征史研究成果——党史专家费侃如的《红军长征日志》、《经济日报》原副总编辑罗开富的《重走长征路》,以及新发现的红军文件、史料、文物。 经过精心构思,周密安排,18集红军长征系列报道《从转折走向辉煌》于2004年底到2005年初制作完毕。 2005年元月中旬,在遵义会议70周年之际,经遵义县、遵义市台隆重推出,随后,又在贵州电视台播出。 遵义县电视台一鼓作气,接着《红色记忆》系列《藏在深山的圣地》三集专题,《红军渡口——茶山关的老船工》等红军长征在遵义县的专题报道。 一时,遵义县宣传红军长征的报道在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石仲泉亲临苟坝会议旧址调研。陕西延安电视台来遵义县拍摄团溪蔡家花灯《红军灯》;北京电视台来拍红军三进三出遵义县的重要史料,一拍就是一个星期;浙江电视台将彭德怀指挥的、保卫遵义会议顺利召开的刀靶阻击战遗址做为特别节目推出,并捐资10万元,帮助恢复维修刀靶红军战斗遗迹。 2006年6月,中央电视台 《我的长征》剧组由崔永元带队,来到遵义县,重走长征路,在红军强渡乌江旧址凭吊,在全国著名的水电站——乌江电厂参观,走进致富了的农家,看“农家书屋”,住农民新村,让遵义县及遵义市的革命老区风貌,新农村建设成就声名远播。 2006年9月,遵义县鸭溪镇发现红军卫生员等57具遗骸,中央电视台《我的长征》剧组再赴遵义县,央视为此在“新闻”频道做了30分钟的特别报道。 遵义县努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不断向外界推出一个又一个红色宣传品,不断树立精品意识,名牌意识,使其充分发挥好品牌效应。近年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原署长龙新民、中宣部长刘云山、文化部长刘忠德等多次到遵义县调研,他们都必走红军长征路,红色文化路。 遵义县还将长征文化宣传品刻成光碟,和全国所有红军长征经过的省市、县交流,资源共享,共谋发展。引来全国很多革命老区的干部群众来遵义县参观考察。甚至国外的一些团体也来遵义县参观,如越南、留尼汪等国。 红军长征,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伟大精神宝藏,努力打造好这一红色品牌,它将成为千百万群众的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也拉动遵义县红色旅游再创新高。
|